成丽娟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人,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就越高(P<0.05或P<0.01)。经治疗后,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低(P<0.01),未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作者:王斌;周长燕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目前有关维汉民族OSAHS患者间严重情况的差异有了部分研究,本研究于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测量OSAHS患者严重情况,从而观察维汉民族男性OSAHS手术住院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的差异,为OSAHS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付高尚;崔艳红;韩富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农村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探讨对于相对缺乏生殖健康知的本地农村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在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783例妇女进行各项检查和宫颈癌,乳腺癌疾病筛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783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正常者509名,患各种妇科疾病者1883例(宫颈疾病1732例,其他疾病,如盆底肌功能障碍142例),检出率66%,宫颈病变发病率62.23%。其中良性细胞改变1730例,宫颈癌2例,伴HPV感染205例。伴患有乳腺疾病者819例,检出率29.43%。结论宫颈癌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和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发病的直接原因,而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位于女性的第二大癌症,做好乳腺癌早期预防宣传很重要,指导女性正确佩戴乳罩、调理饮食、注意情绪调节、重视母乳喂养、常做自我检查、做好计划生育和避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乳腺癌的保证。积极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工作,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预防女性宫颈癌、乳腺癌降低此列疾病发生率,提高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肺癌和胃癌),到2015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的发病率。手术是直肠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方法较多,如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原位肛再造术、直肠癌根治改道术,应根据患者的期别、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不论采取什么手术方法,必须做好围术期护理,以便获得较好的预后。现将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烨;王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重残率以及中残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继学;孙有树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质量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实施护理后,治疗组患者中综合评分低于70分3例(7.7%),70~90分15例(38.5%),超过90分21例(53.8%),对照组患者中综合评分低于70分22例(46.8%),70~90分15例(31.9%),超过90分10例(21.3%),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手术质量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必要的人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病症快速恢复,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梁玉丽;孙晓辉;孙宏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麻痹性痴呆(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由于GPI是可治性痴呆,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王银妹;陈晓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现今,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水平较高,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随着血压值的升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与血压的升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1],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高。治疗方法上,在强调非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降压药物仍为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据统计,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恨病吃药造成血压骤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需要掌握常用抗高血压病药理知识,熟知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特点提供个性化药物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放心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亚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拔罐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病变局部围刺为主,辅以循经取穴,针刺夹脊穴、太冲、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联合中药治疗。对应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87%。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建立甲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修订版的新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了薄膜过滤法对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以上,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可消除甲硝唑栓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费夷敏;洪岩;魏宇梅;林梦感;杨国红;王曙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发育,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并积极予以综合康复治疗,是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关键因素,对于减少脑瘫的发病率和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维娜;苏红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析仪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仪器,它较传统的显微镜计数分类更加准确、快捷、方便,血细胞分析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治疗[1]。作者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常测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海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100例(干预前)和2012年10~12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1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机0.5~2h由0%提高到92%,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4%提高到8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88.12元下降至82.23元,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五大类11个品种降至二大类5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促进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二组,针灸组有22例,手法组有23例,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和4周后的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关节疼痛、僵硬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二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障碍和关节疼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手法组患者的僵硬程度明显好转,但针灸组改善不明显;治疗4周后,二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障碍和关节疼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手法组患者的僵硬程度明显改善,但针灸组改善不明显。因此,比较二组患者2周后的僵硬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二组患者4周后的僵硬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灸或手法治疗对减少功能障碍和减轻关节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手法治疗对缓解僵硬程度的效果更加有效。
作者:姜国良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确诊的104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理,对照组再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再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症状改善、体征情况,记录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比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5,P<0.01;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1.6)d比(4.2±1.3)d,(4.7±1.6)d比(6.8±1.3)d,(2.9±1.5)d比(5.3±1.8)d,(5.4±1.9)d比(6.8±1.5)d,(6.1±1.4)d比(7.6±1.5)d,(6.53±1.71)d比(7.86±2.21)d,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杀灭致病原,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春丽;刘金辉;蔡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知识技能,细化服务流程。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在等级医院复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慕爱萍;伊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2011年我市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的检测,为今后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市孕妇450人及哺乳期妇女300人作为检测对象,选用过硫酸铵消化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分析尿碘值。结果计算出孕妇尿碘值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值中位数分别是154.0μg/L和159.5μg/L,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数值(尿碘中位数≥150μg/L),750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检测到尿碘值低于150μg/L的人数占到9.5%。结论我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碘营养缺乏的情况。
作者:卢浩青;朱海玲;赖栋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120例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二组脑梗死患者均采用溶栓、抗凝以及脱水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每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一次注射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的20mL溶液,连续使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二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1.7%)(χ2=0.257,P<0.05);②二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发生死亡。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春荣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避免患者的不当退药,保证门诊患者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方法根据凤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门诊退药处方数统计结果,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后,2012年改进了门诊药学服务并制定门诊药局退药管理办法。结果2012年门诊药局退药数明显减少。结论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及退药管理办法的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医院门诊药局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药品正确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作者:夏媛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