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5-氟尿嘧啶为对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HNE-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作用与HNE-1细胞72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HNE-1细胞的IC50是5-氟尿嘧啶的1/3;浓度为0.043μg/mL 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作用于HNE-1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6.31±0.17)%、(19.53±1.79)%。结论本实验研究显示,与5-氟尿嘧啶相比较,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具有很好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HNE-1细胞的凋亡率。

    作者:林力;邓碧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对策探讨

    老年科患者以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药物治疗多、抢救机会多为主要特点。老年人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会导致临床沟通障碍。护士长期处在紧张、繁忙、压抑的状态下,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加适应能力[1]。

    作者:杜青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魏桂芳;原琦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者联合诊断,CIN共1012例,其中CINⅡ612例,CINⅢ400例。宫颈浸润性癌共196例,所占比例为94.9%。其中早期浸润癌160例(81.63%),晚期浸润癌36例(18.37%)(P<0.05)。结论采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检出率、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莹;兰莹;陶春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K252a在大鼠海马全脑缺血/再灌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对JNK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检测K252a在大鼠海马全脑缺血/再灌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对JNK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K252a,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K252a在大鼠海马全脑缺血/再灌注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对JNK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在海马的CA1区,K252a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介导的JNK核底物c-jun的磷酸化和Fasl蛋白的表达,以及Fasl和Fas结合的增高。结论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K252a可以明显抑制JNK介导的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作者:王庆;刘永;尹晓慧;张光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骨科178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对抗生素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7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9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2%、30.7%、2.8%,病原菌分布呈现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结论耐药菌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中占主导地位,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

    作者:高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环丙沙星的药理研究

    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商品名:特美力等。是1978年在喹诺酮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合成第三代氟喹诺酮诺氟沙星后又相继在伊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之后,环丙沙星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并投入临床应用。环丙沙星的抗细菌性很强,并且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消炎类药物,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绿脓杆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军团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环丙沙星由于抗菌和杀菌性非常强,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尿路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结构的感染。

    作者:翟景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重残率以及中残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继学;孙有树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应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3岁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按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为实验组,穿刺前用两块约六寸长,一寸宽的小夹板放在踝关节的内后侧或外后侧用绷带固定踝关节,使足背静脉充分暴露、稳定,然后穿刺;双日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1用一块小夹板固定后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3.16%大于对照组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两块小夹板固定踝关节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友红;李学凯;熊燕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基层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新聘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57名新聘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7名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稍好的是注射部位及方法38人(66.67%);其次是保存方法36人(63.16%)、治疗目的29人(50.88);掌握较差的是应用的适应证5人(8.77%)、不良反应12人(21.05)胰岛素的剂型13人(22.81%)、分类14人(24.56)。结论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理想,影响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护理部应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专科知识培训。

    作者:夏志桃;龚光梅;孙绘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消毒供应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消毒供应室是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供应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工作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疏忽或未严格监控,医院感染发生后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可见,对供应室各工作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是防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针刺、放血拔罐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拔罐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病变局部围刺为主,辅以循经取穴,针刺夹脊穴、太冲、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联合中药治疗。对应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87%。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4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阴道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查出卵巢黄体破裂79例,检出比例为75.9%。25例误诊,误诊率为24.1%。误诊原因:13例诊断为宫外孕,占比12.5%;1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占比10.5%,1例诊断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占比0.9%。所有的患者腹部均有积液,且部分的患者可见沉积状颗粒样回声;大部分患者子宫大小和形状正常,子宫肌壁血流不丰富,少数患者内膜增厚,子宫变大。结论阴道超声对于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图像特征清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类生存需要氧气、水,和从食物中获取养料经氧化磷酸化获得ATP,作为能量的来源。尽管氧化剂和氧化应激在对抗感染、组织修复和信号传导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氧化和抗氧化的长期平衡对保护肝脏至关重要。抗氧化剂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性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多药物本身就是或具备抗氧化剂的成分。对抗氧化剂的充分了解,对我们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范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1例)共211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区别。结果通过检查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乙型肝炎患者IgG、IgM、IgA等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从治疗前后的对比情况来看,治疗好转患者IgG、IgA、IgM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也低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以便更好的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做出全面判断,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改善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志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降低患者退药率

    目的: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避免患者的不当退药,保证门诊患者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方法根据凤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门诊退药处方数统计结果,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后,2012年改进了门诊药学服务并制定门诊药局退药管理办法。结果2012年门诊药局退药数明显减少。结论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及退药管理办法的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医院门诊药局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药品正确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作者:夏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及减少医院感染的主要屏障,也是消除医院安全隐患的重要防线,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安全隐患,会直接威胁到医院的各项工作运行及病患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处理好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工作。本文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以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黄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儿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3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儿的资料。结果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近年来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皮疹、淋巴结肿大、体质量下降为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mm3,特征型皮疹具有诊断意义,血培养、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伊曲康唑口服液疗效较好。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成为广州地区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皮疹,基本发生于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儿,可通过血、骨髓培养及皮肤活检确诊,治疗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安全、有效、可及性高。

    作者:钟活麟;陈谐捷;张坚生;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TPPA与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不同试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PPA、TRUS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4811例住院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TP抗体初筛阳性样品结合临床资料后确诊为梅毒。结果 TPPA法阳性123例,TRUST法阳性44例,结合临床资料确诊为梅毒43例。TPPA和TRUST两种方法阳性率分别为2.56%、0.91%;特异性分别为98.83%、99.99%;灵敏度均为为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应用TPPA和TRUST两种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梅毒的诊断。

    作者:曾朱君;彭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