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福;王伦好
目的:探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整体护理措施。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整体护理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结论在实施整体护理基础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
作者:唐茂兰;李晓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对使用B超诊断各种非结石病因阻塞性黄疸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来自我院的100例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0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60例来源于胰头,22例患者来源于胆总管,18例患者为十二指肠。使用B超对占位病灶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85%。结论使用B超对各种病因所导致的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比较好的显像方法,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该毕竟的病因和病理诊断。
作者:陈仕维;朱牧;胡景梅;周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胎盘母体来源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酶消化获得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进行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培养的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细胞表面标志鉴定:CD73、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表达;细胞诱导分化后,经油红O、茜素红染色证实其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证实其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有望成为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更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马晓娜;刘婷;金毅然;王立斌;魏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针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从而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2011年1~12月5846例患者的输血前、手术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项目。结果在所检测的5846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抗HCV阳性率为1.06%,抗HIV1+2阳性率为0.034%,抗TP阳性率为0.3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确保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骈桂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档案中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含服,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状况,降低心肌耗氧量,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学不仅仅是治病的学问,而是以关注健康为终目标。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
作者:赵玉花;顾小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农村高血压患者108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健康管理;对照组常规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及血压。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血压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管理能有效的促进血压的控制效果,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伍先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手法,灸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P<0.05,胃肠道不适1例,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崔雅菊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由于此种疾病为典型慢性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控制难度大,胰岛素等疗法的单独使用并不能真正控制糖尿病。笔者认为,临床上应当运用综合疗法管理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性予以心理干预,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作出适当调整、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锻炼,维持佳治疗状态,另外,规范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优化并发症防治工作,终提升2型糖尿病的综合疗效。
作者:袁冬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中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多种银杏叶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舒血宁注射液组、银杏达莫注射液组、金纳多注射液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操作方法,测定各组大鼠ET-1、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尿液、肾脏组织中ET-1和血清IL-1β的含量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三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均能显著降低ET-1、IL-1β含量(P<0.05),尤其是金纳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尿液、肾脏组织中ET-1和血清IL-1β(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ET-1、IL-1β均分别呈正相关(r=0.79、0.8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ET-1、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二者血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金纳多注射液干预后,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下调为明显,但各银杏叶提取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马文祥;沈建飞;盛一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能谱CT作为CT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多参数、定量分析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获得基物质密度及其分布的图像还能生成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而且能根据所得到的能谱曲线进行物质分离,并以小的辐射剂量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本文就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吕及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4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2例,颅内血肿1例,张力性气颅2例,残留血肿1例。血肿复发5例。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对于有颅内压升高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并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作者:成友军;王志杰;李燕;穆林森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探讨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腹治疗组和腹腔镜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腹腔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3.6±10.0)mL,明显的少于开腹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8.0±16.5)mL,腹腔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5±2.0)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0.0±1.5)d(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7.5%(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安全性较好,成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陈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275例,根据OGTT试验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102例,糖耐量受损组72例,正常对照组101例。空腹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分别做HbAlc和CRP测定。结果三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比较,GDM组>IGT组>正常对照组,三组间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09.1,P<0.01)。三组孕妇的HbAlc比较,GDM组>IGT组>正常对照组,且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96.1, P<0.01)。三组孕妇的CRP比较,GDM组>IGT组>正常对照组,且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315.0,P<0.01)。CRP与空腹血糖、HbAlc间呈正相关(CRP与空腹血糖r=0.15,P<0.05,CRP与HbAlcr=0.59,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药物组成的澄清、均一的液体或者固体制剂,是一种脂质给药系统。目前,很多药物在生物体内溶解度比较小,因此,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是西药制剂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处方研究以及在难溶性西药制剂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屈雅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分析68例脑中风患者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脑中风便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排便时间为(20.12±3.8)h;对照组排便时间为(38.65±4.6)h;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对脑中风患者便秘的护理,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重要的是可通过减少因腹压骤增、屏气及排便用力过度等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有4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病例。本组48例25例腰椎置管持续引流,18例侧脑室外引流鞘内注射及全身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30例全身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结果3例放弃治疗,因严重感染衰竭死亡5例,40例病情稳定。脑积液多次化验正常后因颅压高再次分流。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合理应用抗菌素是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基本原则;严格的无菌外科操作是预防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根本。
作者:李革军;吴恒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脾瘅颗粒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69例,给予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68例,给予基础治疗加二甲双胍,治疗组69例、给予基础治疗加脾瘅颗粒,疗程12周,随访至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糖变化及随访24周血糖达标率。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干预组(P<0.01),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干预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达标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干预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瘅颗粒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轻型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并使患者血糖长期稳定。
作者:刘华珍;徐子亮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头痛中医归属“脑风”、“头风”等范畴,多与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有关;现代医学指血管神经性头痛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所伴随的症状。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引起,表现为持续性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患者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患者如果情绪不好、睡眠不佳或思虑过度均能引起病情的发生发展,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笔者从2003~2013年3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寻求一条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十年间按照中医辩证运用头痛Ⅰ、Ⅱ、Ⅲ、Ⅳ号口服,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头痛60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君敖;赵晓琴;屈历涛;庞克光;朱少卿;魏富有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