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镜像人死亡及死因分析1例

郭恒军;吴永波;李建军

关键词:镜像人, 死亡, 死因
摘要:在以往法医对尸体的检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先天性器官发育畸形的案例,如心脑血管发育畸形、先天性肾脏缺如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尸体同时患有多脏器的发育畸形,并且生长发育部位错置的案例实属罕见,笔者近在进行尸体检验时偶遇1例,报道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而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1].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我科对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光照疗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瘀止痛膏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36例观察

    目的 为进一步观察了解我院骨伤科临床中使用消瘀止痛膏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2 月期间收治的36 例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我院自制的消瘀止痛膏结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局部消肿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的消失时间为1.5~4d,平均为(3.11±0.68)d; 对照组中的消失时间为3.5~6d,平为(4.52±0.84)d.两组患者的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临床中通过使用消瘀止痛膏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欧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初治和复治的晚期胃癌36 例,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h,第1 天;替吉奥胶囊80mg/m2,d1~14,分2 次餐后口服,连服14d,停药7d,21d 为1 个周期,完成2 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52.8%(19/36),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辛桂月;许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国产氯沙坦钾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氯沙坦钾胶囊在20 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50mg 的氯沙坦钾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DAS2.1 软件处理数据,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口服50mg 氯沙坦钾试验制剂(国产)及参比制剂(进口)后的主要药代动学参数如下:ρmax 分别为(201.58 ±70.28)和(204.64±51.24)μg/L;tmax 分别为(0.86±0.39)和(0.96±0.35)h;t1/2 分别为(1.82±0.44)和(1.78±0.30)h;AUC0~8 分别为(387.74±81.57)和(388.02±76.38)μg/(h.L);AUC0~ ∞分别为(408.62±81.66)和(406.96±79.57)μg/(h.L).试验制剂(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89±16.14)%.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体内药物分析.国产氯沙坦钾胶囊与进口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周理想;李相鸿;孙华;王伟佳;杨菁菁;赵亚男;谢海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研究相关进展

    大脑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的神经活动与人体中某一特定的神经系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即中枢胆碱能,此神经系统不仅包括其自身的神经元,还包括神经元纤维所延伸的区域.大脑如果产生退行性改变或者是缺氧缺血性脑部损伤就会常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此时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已经收到损伤.在老年痴呆等疾病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一些胆碱酶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关系密切,近被发现具有许多新的功能.

    作者:龙定超;李定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发性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 例≤35 岁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小乳腺癌(肿瘤大直径≤2cm)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发性小乳腺癌原发病灶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3.93%(47/56),部位以外上象限为多,占32.14%(18/56).由于癌肿所含组织成分不同而声像图也不尽相同.结论 加强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认识对对提供超声诊断早发性小乳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燕君;李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输血前检查中发现Rh阴性1例的讨论

    本例患者由于是Rh 阴性血型并且是胃癌患者我科进行高度重视,由于目前血液紧张,尤其是无Rh 阴性血型的供血者.因此在患者家属互动献血前,我们与血站提前预约血液.保证了患者如期手术用血.该患者(Rh 阴性血型癌症患者)输血,输血风险是很高的.通过进行必要检查和掌握相关的Rh 阴性及癌症患者输血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终顺利完成了对患者的血液输注.

    作者:吴燕云;丁香;郭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通过头颅CT 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18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 例均于发病后以CT 证实为脑出血,以往都有高血压病史,出血为大面积11 例,小面积出血5 例,继续性出血并出现颅内血肿2 例.结论 脑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及部位、范围及合并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常见疾病,动态头颅CT 是诊断脑出血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何谷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9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进行检查并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异位内膜病灶的切除术及粘连分解,病灶内凝固术,清除腹腔液治疗,观察分析不同r-AFS 分期患者腹腔镜下表现、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结果 296 例患者腹腔镜检查r-AFS 分期I 期54 例(18.2%),II 期168 例(56.8%),III 期61 例(20.6%),IV 期13 例(4.4%).腹腔液的颜色为血性者211 例(71.3%),淡血性者83 例(28.0%),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出血灶或缺损改变;术后妊娠率随分期的加重而降低,妊娠时间延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r-AFS 分期流产情况比较,不同分期患者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所引起的不孕症采用腹腔镜检查诊断明确,腹腔镜下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妊娠率,腹腔液清除及灶内凝固术能够完整破坏盆腔腹膜异位内膜的病灶,对早期患者生育能力恢复效果显著,对中晚期患者病情改善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正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湿润包扎疗法治疗小腿下段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 治疗小腿下段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MEBO 治疗小腿下段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历资料,主要统计指标为病例伤情,治疗方法,愈合情况,时间及随访观察.结果 共有28 例小腿下段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创面均采用MEBO 湿润包扎疗法治疗,创面愈合时间14~35d,平均23d,经6 个月随访观察,9 例出现色素沉着,其余未见瘢痕增生.结论 MEBO 湿润包扎疗法是治疗小腿下段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理想疗法之一.

    作者:张金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天山雪莲培养物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雪莲培养物的小鼠抗疲劳作用.方法 采用灌胃法,治疗组每天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雪莲培养物胶囊(0.5g/kg、1.0g/kg、1.5g/kg),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30d 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等指标.结果 显示雪莲培养物能够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量;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 表明雪莲培养物对机体具有抗疲劳作用中、高剂量效果较佳.

    作者:张柏青;周术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静脉穿刺后拔针避免局部损伤的研究综述

    许多护理工作者对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对避免静脉穿刺后拔针不当致针眼出血、皮下出血、血肿和瘀血等局部组织血管损伤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艳娟;谭春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 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 76 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引流胸水,后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n=40)白细胞介素-2200 万U/ 次联合顺铂50mg/ 次胸腔内灌注,对照组(n=36)单用顺铂50mg/ 次胸腔内灌注,每5 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 次.1 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副反应.结果 白细胞介素-2 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50.0%(P < 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 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潘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讨论分析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呈现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2008 年11 月至2011 年4 月经历CAG 和运动试验的冠心病疑似者(82 例)的CAG 结果建立组别:非冠组,多冠组,双冠组和单冠组.比较不同程度冠心病引起的心脏变时功能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CRI 值和运动时心率值(大)与非冠组比较,数值更小(P < 0.05);多冠组中运动时心率值未符合标准的患者数与双冠组和单冠组比较,数量更多(P < 0.05),且CRI 在0.8 以下的患者数量更多(P <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呈现的心脏变时功能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张莲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护理

    目的 提高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患者坚持完成整个化疗疗程的信心,减少并发症.方法 总结对28 例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腹腔化疗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27 例患者坚持完成了整个疗程,1 例老年患者因不能忍受腹部不适而终止腹腔化疗改静脉化疗.28 例患者除1 例已终止腹腔化疗外,无1 例出现化疗性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肠麻痹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护理,可及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付友梅;卢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流行病传播中的应用分析

    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采取相应有力的教育措施,可以指导人们掌握流行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其清楚地认识到预防流行病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预防和控制流行病的健康知识,形成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控制流行病的传播,并使其对社会的危害降到小.本文通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流行病传播过程中的主要成效,总结其对预防流行病传播的作用.

    作者:郭延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与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规范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制订洁净手术部安全管理对策,加强手术部人员、环境、运行3 个重要方面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空气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术室空气卫生学标准>.结论 规范洁净手术部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提高手术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覃卫;刘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某院300例儿科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通过抽查处方,了解我院急诊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和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急诊处方10720 张,选取含抗生素的儿科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3680 张儿科处方中,抗生素处方2613 张,不合格处方300 张,占儿科抽查处方的8.15%.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给药方案不当、用药与诊断不符等.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陈苏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生理学实验的现状与对策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而生理学实验又是学好生理学的必要手段.针对当前我们生理学实验的现状作一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作者:韩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夜间酸突破

    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是由Peghini[1]等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本文综合近学者于1998年提出,指在应用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NAB的产生机制、HP感染与种族差异的上8时)胃内pH<4且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现象.十余年来国内外许关系,对酸相关性疾病的影响及治疗对策作一综述.多学者对此现象的临床意义、发生率、治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至今1 NAB的产生机制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但NAB的发现,对指导酸相关性疾NAB的提出及研究已有10余年,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翟真真;王春梅;吴战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