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菲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姚毓洲;翁钦杰;林友光;黄凯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培菲康,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培菲康治疗各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 例患者分腹泻为主型组、便秘为主型组和腹泻便秘交替型组三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培菲康,两组疗程均为4 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腹泻为主型组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尤其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肯定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非典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误诊疾病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由全身毛细血管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性疾病.诱发因素可以是感染,食物,药物,花粉,昆虫叮咬或寄生虫等.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典型患者诊断不难,不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15] .现将该病临床工作中可能误诊为的疾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聂圣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体会

    通过救治成功的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案例,报道早期彻底洗胃,促进排泄,行血液灌流,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以及综合急救疗法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体会.

    作者:覃卫平;黄明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治疗型生活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治疗型生活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方法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40 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70 例、对照组70 例,对照组患者予高血压病防治宣教,观察组在宣教基础上加用治疗型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70 例观察组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平均下降9mmHg,舒张压下降5mmHg),在SF-36 观察量表中,除疼痛感觉、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2 例(2.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 例(11.49%);结论治疗型生活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俊锋;刘爱兵;林子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测定,为早期明确诊断的救治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合并症的发生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加强特殊护理,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德英;阿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病例教学法在生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其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更新快,学生难于掌握.将病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之一.

    作者:张冬;李怀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药研发风险及创新管理机制的应对

    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困难,而研发行业的管理者通过积极探索实施创新管理体制,能有效提高新药研发的收益降低风险.近年来管理创新其内容包括将项目管理体制用于新药研发管理.本文运用创新管理理论分析了新药研发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体制来减低风险,实现收益的可能性,以及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优点,并提出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作用能显著提高新药研发能力、帮助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作者:滕学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双眼Terrien′s角膜边缘变性病例1例报道

    Terrien′s角膜边缘变性(Terrien′sMarginalDegeneration,TMD)为一较罕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角膜变薄性病变,此病起源于角膜边缘,故也称为扩张性角膜边缘营养不良或者角膜周边部沟状变性[1-3] .扩张迄今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治疗的94例乙脑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及预后不良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肝功能(ALT、AST)、心肌酶谱(CK、LDH)均值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意识障碍程度、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疫苗接种史、初期持续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脑患儿预后与肝功能、心肌酶谱、意识障碍程度、呼吸衰竭与否、上消化道出血与否相关,与疫苗接种史、初期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伍先飞;王正仁;刘翼昌;赖日斌;刘敏;陈春琴;李秀华;谢开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药品制剂中维生素A含量的测定

    目的 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制剂(维生素AD 滴剂)中维生素A 含量的效果.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药品制剂(维生素AD 滴剂)中维生素A 含量.色谱条件:分析柱为Kromasil 100-5C18(150mm×43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酒精)80 ∶20,V/V);流速为0.5mL/min;柱温30℃,检测器在270nm 波长处检测维生素A.结果 维生素AD 滴剂中维生素A 分离良好,浓度在120~125.5μg/d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 < 2%.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D 滴剂中维生素A 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回收率良好和重现性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隋燕丽;周君君;刘岭;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治疗肺炎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甲泼尼龙在肺炎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意义.方法 对我院104例肺炎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在早期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和甲泼尼龙药物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单纯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早期运用甲泼尼龙能不同程度缓解肺炎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后期炎性并发症,并具有重要的远期康复意义.

    作者:张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引起的肝损害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尿黄10d,伴乏力、纳差3d,于2011年3月10日收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色发黄,无任何不适,没在意.3d前发现尿色如浓茶色,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全身疲乏,以“药物性肝损害”收入院.

    作者:张海云;赵艳灵;魏春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方氨基酸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氨基酸用于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基本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所收治的4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实验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0人,两组患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接受补液,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对应症和脱水纠正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则是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氨基酸稀释液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儿的急性腹泻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实验组痊愈患儿116例,有效患儿46例,无效患儿38例,总有效率81%;对照组中痊愈患儿98例,有效患儿46例,无效患儿56例,总有效率72%.两组患儿的实验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氨基酸对于儿童急性腹泻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俊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务人员手携带致病菌及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致病菌的携带情况及洗手后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正在进行各种临床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676 名,分别采集其洗手前后手部皮肤拭子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在诊疗过程中(洗手前)医务人员手致病菌的携带率为10.06%,洗手后携带率为3.11%,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医师与护士手致病菌的携带率比较表明,洗手前护士手致病菌的携带率显著高于医师(P < 0.05),洗手后二者无区别(P > 0.05).结论 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应注意手致病菌的携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张凤华;李瑜珍;曾学辉;曾裕微;罗丽雅;刘焕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培菲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菲康治疗各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 例患者分腹泻为主型组、便秘为主型组和腹泻便秘交替型组三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培菲康,两组疗程均为4 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腹泻为主型组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尤其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肯定疗效.

    作者:姚毓洲;翁钦杰;林友光;黄凯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与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21 例前置胎盘孕产妇,其中合并胎盘植入20 例作为实验组,其余201 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年龄、孕次≥ 3 次、流产2 次以上、瘢痕子宫及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及休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孕妇年龄、孕次、流产、瘢痕子宫以及中央型前置胎盘均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可引起产时产后出血量增多,重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刘志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RP-HPLC测定健脾益肾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RP-HPLC 测定健脾益肾颗粒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latisil ODS 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90:10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40℃.结果 齐墩果酸在0.525~3.675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7),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525μg,健脾益肾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40.4087~42.1088mg/g.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健脾益肾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李胜;涂文升;邓秋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加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方法 评估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已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风险应急程序,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训,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监控.结果 从2010 年9 月至2011 年8 月我科实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与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相比,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满意.结论 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龙小艳;杨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56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经脑外伤开颅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46例患者有效,死亡10例,死亡率为17.86%.结论 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护士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学地对其评价是其现代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绩效考核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魏金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相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8 月收治的42 例带状疱疹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A 组22 例)和西药组(B 组20 例)两组.A 组应用中西医相结合方法治疗,B 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两组均三天为一个治疗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优15 例,良4 例,可2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5.4%.B 组优7 例,良3 例,可1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55%.中西医相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相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极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灵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