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敏C反应蛋白与肿瘤研究的进展

韦敏;戚林;李胜发;朱荣富;何秀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
摘要:超敏C 反应蛋白是目前有研究价值的诊断肿瘤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于肿瘤患者的及早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超敏C 反应蛋白与多种肿瘤疾病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临床上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社区卫生机构在国家实行基本药品目录和抗生素分级使用后存在的问题及使用合理性.方法 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随机抽查50 张处方,并进行点评.结果 社区卫生机构处方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静脉输液比例过大等现象.结论 要加强社区医师业务培训,坚决杜绝社区医师抗生素使用泛滥的问题.

    作者:柳斌;李晓勇;舒晨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报道

    目的 观察钬激光剜除前列腺(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使用大功率钬激光器以及组织粉碎器对122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与前列腺组织粉粹.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122 例,手术时间(40~130)90min,切除腺体20~100g,平均42g,出血量40~200mL,平均100mL.术后保留导尿2~7d,平均3.56d,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7.58d.结论 钬激光剜除前列腺疗效可靠,出血少,速度快,并可包膜下前列腺切除,特别适应复杂BPH 患者.

    作者:戴旭辉;朱达明;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某院23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0 年7 月至12 月归档的Ⅰ类切口手术239 例,分别按照是否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是否术前0.5~2 小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9 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用药指征的87 例,占36.4%,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的217 例,占90.8%;有预防用药指征,术前0.5~2h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34 例,占有预防用药指征的39.1%.结论 应加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建伟;郭亚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1 年10 月期间扶沟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07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59 例和对照组48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莫沙必利5mg/ 次,餐前30min 口服,3 次/ 天;雷贝拉唑20mg,早餐前30min 口服,1 次/ 天.对照组接受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莫沙必利5mg/ 次,餐前30min 口服,3 次/d;奥美拉唑40mg,早餐前30min 口服,1 次/ 天.连续治疗8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t 值=2.1909,P =0.014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 值= 0.0560,P = 0.832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瑞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0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10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本组108例患者中,80例患者出血于l周内停止,占74.08%,13例出血于2周停止,占12.04%;3例中途自动出院,占2.78%;4例患者因出血并发休克后死于多器官衰竭,占3.7%.结论 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控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的关键,可有效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杜艳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200例发病48h内入院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对照组)和依达拉奉与阿司匹林(治疗组)二者联合进行治疗.治疗14d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后统计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8.3%和66.1%.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有确切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石晶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普外科实施护理干预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较对照组,干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不良护理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P<0.05).结论 针对普外科的各不安全因素,对护理人员做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其个人素质、道德观及法律观,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加强轮班制度及科室的管理等干预对策,必能减少科室不安全情况的发生率.

    作者:罗季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胸痛30min而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30min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明显,呈压榨性、持续性,伴气短、大汗及濒死感,来院前未进行治疗.既往嗜烟酒20年.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细弱.抬入诊室,神志清,对答准确,皮肤粘膜苍白、大汗、肢端湿冷、口唇发绀、颈软、双肺(-),心界正常、心音低钝、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及其它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作者:孟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30例为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30例为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26.7%,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体质量及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可提高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佟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探讨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则,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通过对普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及考核标准,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 住院患者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坚定了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 制定规范的健康教育实施内容及考核标准有助于对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廖丽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础护理对缓解护患矛盾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基础护理对缓解护患矛盾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的住院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加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差错发生率和护患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础护理对缓解护患矛盾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范亚君;王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进展及护理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HemodynamicMonitoring)是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目前常用的有创监测主要有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以心排血量为中心的系列监测,包括: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嵌顿压(PA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多项指标.而心排量的测定,有肺动脉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经肺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量(PICCO)、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TEE)测定心排量等;另外通过血乳酸监测、胃黏膜内pH(pHi)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等,了解氧代谢状况,这些监测较为全面的反映患者的循环功能和代谢状况.

    作者:覃惠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显微镜与内镜下治疗声带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下治疗声带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声带增生性病变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显微镜组治愈率为93.80%,内镜组治愈率为78.29%,差异显著(P< 0.05);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治愈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内镜组(P< 0.05).结论 显微镜下治疗声带增生性病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江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其发病率占全身所有骨折的5%左右.而随着假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假体置换克服了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问题.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护理的重点在于术后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现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热点.许多新型的药物制剂治疗方案都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评估.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制剂主要有涉及EGFR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EGFR-TKI,VEGF抑制剂、NF-kB信号通路的阻断剂、IGFR抑制剂和p53信号通路的载体.

    作者:伍立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OPD并呼吸衰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由于其患患者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虽然疗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应用过程中多方面的管理分析如下.

    作者:李军;刘志宏;雷航燕;郑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校教师疾病控制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前,高校教师的疾病发生率还是很高的,患病后的疾病治疗情况也很不理想,虽然教师的知识层面较高,但对疾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程度却不很高,如何搞好预防保健工作是校医院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我校健康体检和随诊调查及问卷,就高校教师疾病控制情况分析及对策浅述如下.

    作者:杨月新;吕文斌;陈丽华;郑凡;郭欣;郭丽霞;张北燕;王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898例孕妇体质量指数变化对头位分娩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对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89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各项数据.结果 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 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

    作者: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56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经脑外伤开颅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46例患者有效,死亡10例,死亡率为17.86%.结论 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96例卵巢肿瘤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分析96例卵巢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强化特点,并经过手术确认.结果 96例卵巢肿瘤,良性41例,恶性55例.41例良性肿对比剂缓慢强化或弱强化,55例恶性肿瘤对比剂快速强化.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卵巢恶性肿瘤造影强化的始增和达峰时间早,灌注强度高,造影强化的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陡直,96例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造影强化特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诊断卵巢小肿瘤以及显示肿瘤内细小血管的血流灌注信息上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建聪;周丽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