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疗效观察

任辉

关键词:水针刀, 骶管封闭,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 观察运用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疗效.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00 例患者均采用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209 例,好转83 例,无效8 例,治愈率为69.7%,总有效率为97.3%.结论 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水提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红花水提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红花水提工艺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红花水提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选定的红花水提工艺为:室温浸提3 次;第1、2 次加15 倍水提取4h,第三次加10 倍水浸提2h.

    作者:张京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4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并外敷自制中药接骨散.结果 随访时间短3 个月,长3 年.骨折全部愈合,功能优良率为93%.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效好.

    作者:韦克鲁;郭起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产后出血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抵抗力,引发产后感染,严重的产后出血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必须及早、有效地治疗产后出血.本文将对药物治疗产后出血进行综述.

    作者:任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 通过分层级对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方法 通过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培训小组的三级培训模式,采用集中理论培训、技能训练、紧急救治演习等形式对全院N1、N2 和N3、N4 级护士进行护理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急救流程、观察能力、其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结果 理论考试合格率较培训前提高了16.6%;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提高17.6%,操作用时均在标准要求内,护理不良事件比同期减少3%.结论 通过分层级对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培训,护士的紧急救治意识、护士的应急能力、护士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减少了护理纠纷,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孔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共情技术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中的作用

    追求人性化服务是护理工作的一种新境界,探讨共情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共情的概念,技巧方法,表达层次,条件及在护患关系中的作用的详述,说明共情所包含的人文关怀与现代护理模式所倡导的整体护理的心理护理相吻合.提高护士共情能力有利于护患沟通,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作者:蒋梅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处理研究

    目的 关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于孕妇的危害进行分析,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降低其危害.方法 对于2009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1 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5 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是多次妊娠或流产,其给产妇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者:冯兴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进行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策略,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于实施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75 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无瘤生存43 例,带瘤生存27 例,骨断端未愈合但不影响肢体功能5 例,总有效率93.9%.结论 综合保肢治疗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较理想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的使用及化学治疗的辅助,保存了四肢的完整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优质的护理对于达到理想的保肢治疗效果,以及增强患者生活信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王卫红;侯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7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给予诺和锐.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血糖样本标准差和极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期间血糖波动小,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PDCA管理方法在肿瘤化疗静脉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 管理方法在化疗静脉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137 例行PDCA 管理静脉化疗.结果 本组137 例患者,1 例发生药物外渗,外渗率为0.73%.结论 在化疗静脉管理中实施PDCA 循环,有效的减少了化疗药物渗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许丹;张旭辉;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55 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55 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惠敏;崔晴;郭宝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医药综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 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Trial group)30 例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30 例.治疗组运用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疗效、疼痛积分情况.结果 Trial group 总有效率93.3%;Control group 总有效7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1).疼痛缓解情况Trial group 总有效率93.3%;Control group总有效8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疼痛积分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中医药联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目的 观察对肠外瘘患者施行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的效果及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2 月对我科对22 例并发肠外瘘的患者进行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均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均顺利拔管,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可有效充分的引流,可有效减少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结论 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是治疗肠外瘘的有效方法,提高对其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预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方立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浅析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的是抗生素与细菌接触以后,如果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抑菌低浓度(MIC) 或者消除以后,细菌的生长还是受到抑制的效应.文中讲述了抗生素后效应机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以及β- 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后效应,并阐述了抗生素后效应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指的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包括脐、肾、肺、胸膜、膀胱、乳腺、输尿管、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及宫骶韧带常见,其次为子宫、直肠宫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育龄期是EMT的高发年龄,76%在25~45岁之间,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生育多、生育早者[1].患者表现为疼痛、不孕、及其他症状,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5%[2],其中50%的EMT患者合并不孕[3],EMT患者中不孕为非EMT人群不孕的20倍[4],近年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就国内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寻求更新更完善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作者:唐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B病毒血清学检测和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EBV 血清学检测和EBV-DNA 定量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期间78 例诊断为IM 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 四项抗体,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浆中EBV-DNA 负载量,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抗EBV-VCA-IgM 抗体阳性率93.6%,EBV-DNA 阳性率为71.8%.结论 IM 临床诊断中抗EBV-VCA- IgM 阳性率比同期血浆中EBV-DNA 阳性率高,故不推荐对IM 患者进行常规EBV-DNA 检测,但对病程长,症状反复,病情重的患儿应监测血浆中EBV-DNA,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作者:梁曾凤;陶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 年7 月至2011 年9 月35 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 例患者均根据病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其中8 例患者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 例患者予以皮下注射干扰素;4 例患者口服维生素D3;6 例患者口服康力龙;5 例患者联合应用康力龙+ 维生素D3;9 例患者予以口服沙利度胺;1 例患者予以小剂量HA方案化疗,35 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2 例、部分缓解14 例、有效7 例.结论 MDS 的诊断应以细胞形态学作为基础,以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指标为辅助,确定存在MDS 异常造血克隆,明确MDS 的亚型,从而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且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MDS 的方法,防止和阻断疾病的发展.

    作者:付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溶栓疗法及低分子肝素(LMWH)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分3 组,溶栓治疗组(n=65)、LMWH 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57),三组均进行了基础治疗,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LMWH 腹部皮下注射LMWH(一天2 次,连用治疗10d).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来评价三组病例的治疗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1d 进行测评,同时观察溶栓组和LMWH 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Rankin 量表评分和 NIHSS 评分:在治疗后21d 三组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溶栓组和LMWH 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 < 0.05),其有效率分别为90.7% 和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 < 0.05);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其凝血功能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均没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 溶栓治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基本一致,均好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利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内镜辅助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内镜辅助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19 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加脑池交通).结果 术后3 个月至2 年随访,19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囊肿闭合消失15 例,明显缩小4 例,5 例癫痫患者在小剂量抗癫痫药物辅助下均较好得到控制,头晕头痛者均获明显改善.结论 内镜辅助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唐秀文;肖泉;叶劲;钟书;蓝胜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阴道镜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0 例临床可疑宫颈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自愿选择检测方法、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10 例.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阴道镜进行活检,观察组患者在阴道镜与TCT 的联合下进行活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310 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231 例,诊断符合率为74.5%;对照组310 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161 例,诊断符合率为51.9%.两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阴道镜联合TCT 进行宫颈癌病变筛查效果较好,可以发现和诊断早期宫颈癌病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颜艳;蔡敏;杨桂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