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助产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分娩期的应用

黄丽华;肖震

关键词:助产士, 疼痛管理, 分娩期
摘要: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在产妇分娩期应用的成效.方法 建立以助产士为主体、产科医师和麻醉医师为督导的分娩期疼痛管理体系,对1658 例产妇实施分娩期疼痛管理模式,观察镇痛效果.结果 1658 例产妇疼痛控制率为100%,产妇满意度为98%.结论 实施以助产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能充分控制分娩期的疼痛,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扩展了助产士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助产士的职业荣誉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术后的患者要进行健康教育,它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心里状态可促进患者食欲,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而患者正确有效的饮食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超声间接征象应用于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应用超声间接征象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176 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并将超声观察所得进行分为4 组:Ⅰ组,正常阑尾可见显示;Ⅱ组,未见正常阑尾及任何间接征象;Ⅲ组,未见阑尾显示,但至少可见1 个间接征象;Ⅳ组,可见典型阑尾炎改变.超声结果与终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 80 例评为Ⅰ组,31 例为Ⅱ组,25 例为Ⅲ组,40 例为Ⅳ组.后手术病理证实急性阑尾炎者共61 例(34.7%).Ⅰ和Ⅱ组阴性预测值分别98.8% 和100%,而Ⅲ和Ⅳ组阳性预测值分别92% 和92.5%.结论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间接征象在小儿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小儿右下腹阑尾区超声间接征象的出现强烈提示急性阑尾炎的存在.

    作者:林友光;翁钦杰;姚毓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参数的分析

    目的 观察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的特点,测定心室复极参数,与平面心电向量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33 例正常人同时进行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检查,测定立体心电向量T 环的大向量、T 环的方位、大向量仰角、大向量水平角、QRS-T 夹角、ST 向量值、ST 向量仰角、ST 向量水平角和平面心电向量图的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的T 环大向量、QRS-T 夹角、ST 向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 T 环大向量振幅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0.30±0.17)mV 比(0.18±0.08)mV、(0.17±0.12)mV、(0.18±0.11)mV,(P < 0.05);② QRS-T 夹角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59.6±46)°比(4.1±38)°、(24.4±48)°、(-10.6±113)°,(P < 0.05);③ ST 向量振幅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0.08±0.06)mV 比(0.06±0.51)mV、(0.05±0.52)mV、(0.06±0.62)mV,(P < 0.05).结论 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参数比平面心电向量图准确,没有信息损失且测量简便.

    作者:李俊伟;王建理;王红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现行的多种治疗方法均未尽人意,为了寻求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VVLE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主干支经皮结扎并小腿部团块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术后口服中成药对症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在大腿内侧用龙胆紫标记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和小腿曲张静脉,常规消毒患肢,铺无茵巾,在大隐静脉主干支作常规局部麻醉后沿标记点切开0.5cm 皮肤,缝扎大隐静脉主干支后,缝合皮肤切口,小腿部位沿标记点根据曲张静脉走形,根据曲张静脉可选择4~8 个穿刺点,每点注射5% 鱼肝油酸钠0.5~1mL 后,拔除穿刺针,应用棉球,纱布,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嘱患者立即下地活动约20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 周.结果 经一次治疗完全治愈784 例,其中310 例伴有小腿溃疡的患者,经一次治疗后溃疡在1~3 个月内愈合294 例,总有效率98%;部分治愈6 例,均为合并溃疡较重,皮肤缺损严重的患者,占0.75%,复发:经2~5 年观察复发21 例,复发率3.2%.结论 经临床观察该疗法是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应用的可行方法.

    作者:李红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 年10 月至2010 年8 月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4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患儿32 例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32 例为观察组,治疗6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远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柏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会员制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

    健康管理是健康产业的新生行业,会员制医疗模式是近几年来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本文对我院已经运行9 年的会员制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量化总结和整体评估,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

    作者:刘霞;聂晶;李旭敏;王冬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对2010 年3 月至201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36 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采取GOS 进行评定.恢复良好:27 例,轻微残疾:4 例,严重残疾:3 例,植物人:4 例,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回访时间0.5~4 年不等.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多数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抢救治疗,迅速、适当的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屈乐艳;兰春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胎儿脐动脉血流对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利用胎儿脐动脉血流的变化的情况来诊断和预测脐带绕颈的轻重程度,从而在胎儿分娩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来防御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大人和小孩的安全.方法 在某医院调查怀孕在35 周以下和35~40 周的孕妇个100 名.对于每一名的孕妇都做定期的脐动脉血流的检测,并记录它的数据.之后还要在她们分娩的时候,记录她们分娩的情况.从而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以后的临床诊断.结果 脐动脉血流的测定具有重要显著地特点,分娩前与分娩后相比,他们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6%;从阴道剖宫产的羊水清亮情况分析:剖宫产的羊水清亮情况以及羊水Ⅱ° ~ Ⅲ°明显优于阴道分娩,以上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对胎儿利用脐血流检测仪来检测脐带绕颈与否的情况,它的诊断准确性明感度较高,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无损伤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而大面积的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止痛泵固定方式的对比与体会

    剖宫产手术后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患者能尽早下床活动,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而倍受患者的欢迎与钟爱.我院开展硬膜外术后镇痛已经有12年的历史,由于价格低廉、优点突出,每年都有近2000例患者使用,但是由于孕妇剖宫产后保暖温度要求高,身上容易出汗,术后又要哺乳婴儿,活动比较频繁的原因,我们发现与止痛泵所连接的硬膜外导管脱落或拽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经过仔细分析与观察后,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方式,大大减少了此类现象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金国;刘莲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原发于咽淋巴环淋巴瘤患者化疗的护理

    咽淋巴环包括鼻咽、扁桃体、舌根和口咽,咽淋巴环淋巴瘤占全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23.5%,全部淋巴瘤的10%,为好发的结外部位[1],化疗在治疗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原发于咽淋巴环的NHL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兰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新疆昌吉州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结果分析

    为评估昌吉州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及终期目标的达标情况,总结和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确保我州结核病防治<规划>顺利实施,为下一步工作策略制定科学理论依据[1].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以昌吉州各县市2001年-2009年项目季报表、登记本、工作总结、会议记录、财务报表及年初工作计划等资料.

    作者:宣兆元;孙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脑室出血45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收治的45 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缺点.结果 45 例患者均经过我院明确诊断,其中23 例患者采用微创治疗,16 例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6 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患者治愈23 例,好转13 例,植物状态3 例,死亡6 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三组患者比较,保守治疗组患者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室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病死率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陈国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以access,excel 结合VB 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310 个中药复方共用84 味药,总共用药3630 次;使用次数多的4 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计3052 次,占总用药次数的84.08%.结论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脏腑的调养补益.

    作者:陈建新;薛春香;何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前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37例围术期护理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经前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37例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男29例,女8例,年龄28~54岁,均为单纯性胸椎骨折,除7例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外,其余30例均采用不同方式内固定.

    作者:朱艳艳;张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睡眠障碍与用药状况研究分析

    睡眠(sleep)是人类的本能.表现为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类睡眠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保持健康的积极生理过程.也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精神和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使疲劳的各种细胞恢复正常机能,是机体正常代谢、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现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强,睡眠障碍日益增加.

    作者:樊希承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护理

    目的 对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 腹腔分流手术,即V-P 分流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对2010 至2011年间于我院就诊的20 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 腹腔分流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资料及经验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 20 例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前的指导与护理和手术之后的护理与观察,其中有10 例患者智能得到改善;9 例患者大小便能够自理;16例患者神经系统障碍得到改善;4 例患者癫痫症状得到消除;8 例患者手术后能够下地行走;1 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分流管阻塞;手术后2例患者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促进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在脑室- 腹腔分流手术后恢复速度的关键在于做好对患者的手术前后的指导和护理工作.

    作者: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社区护理分阶段实践教学方案分析及其效果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区护理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重点探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进行分阶段实践教学,文章从分析社区护理分阶段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况入手,进而详细探讨了如何进行分阶段实践教学,后对社区护理分阶段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作者:龚芳秀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和分析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情况,探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40 例,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通过对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40 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护理,且并发症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能很好的治疗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焕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96 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共检出缺血型ST-T 改变81 例、377 阵次.发作高峰时间在6:00~22:00(65.8%).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可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慧波;肖波;刘松涛;刘学义;张晓新;王永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体会

    目的 探讨关于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效果的观察与体会.方法 本组共取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慢性咽喉炎的患者100 例,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使用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三个疗程后将两组终的治疗结果以及症状改善效果加以对比.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可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8.0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却只有85.38%,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也相对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症状改善程度有明显差异性(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吸入法对于慢性咽喉炎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患者使用后无不良反应且症状改善显著,此种治疗方式可在慢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作者:薛翠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