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体会

薛翠娥

关键词:慢性咽喉炎, 滋阴利咽汤, 超声雾化
摘要:目的 探讨关于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效果的观察与体会.方法 本组共取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慢性咽喉炎的患者100 例,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使用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三个疗程后将两组终的治疗结果以及症状改善效果加以对比.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可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8.0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却只有85.38%,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也相对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症状改善程度有明显差异性(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滋阴利咽汤加超声雾化吸入法对于慢性咽喉炎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患者使用后无不良反应且症状改善显著,此种治疗方式可在慢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ICU患者鼻饲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中愈发受到重视,肠内营养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在ICU 住院患者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及昏迷患者,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临床上常给予鼻饲来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病体康复.鼻饲的常见并发症有食物反流、咳嗽、胃潴留和吸入性肺炎等,为了减少、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在鼻饲过程中,我院ICU 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付少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糖尿病是目前我国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85% 以上糖尿病患者均合并为2 型糖尿病,并且伴有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根据医学研究统计,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30% 左右,且脑卒中发生大约为3 倍.根据医学相关报道,导致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心病的主要是血脂异常对唐脑部的明显影响.许多医学报告表明,引起2 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管着且危险性高的因素是综合方面的原因,如血糖、血压以及血脂增高与异常患者都是引起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且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现象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血脂异常,否则会导致动脉内皮机能的损伤,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刘乃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对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 间期离散度对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 年8 月至2011 年1 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6 例、缺血性心肌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4 例、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13 例与正常健康者5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四组患者Q-T 间期离散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经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健康者Q-T 间期离散度低,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Q-T 间期离散度高,各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测量Q-T间期离散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的心血管意外,有助于临床辅助进行诊断.

    作者:高福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腹水硬化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作比较.方法 选择本人近两年收的48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A 与治疗组B.在确诊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展开治疗:A 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B 组在A 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15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根据本文给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在总体上,B 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明显好于A 组(P < 0.05);在主要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恢复方面,B 组患者也明显好于A 组(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优良的临床表现,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曾维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目的 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结果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非免疫因素(输注用时过长、血小板自身质量、发热、感染症状、脾肿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干预、骨髓移植)和免疫因素(ABO 血型不合、HLA、HPA 同种免疫反应的影响).相应的干预措施有:采用除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制品、进行紫外线照射、利用γ射线照射、应用免疫球蛋白、对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使用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

    作者:黄坚;陈艺丹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农村常见妇科疾病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妇女的健康关系着家庭生活的和谐,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妇女的健康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农村妇女的妇科疾病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阐述一下我国农村妇女的妇科疾病的现状.

    作者:卢琪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现行的多种治疗方法均未尽人意,为了寻求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VVLE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主干支经皮结扎并小腿部团块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术后口服中成药对症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在大腿内侧用龙胆紫标记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和小腿曲张静脉,常规消毒患肢,铺无茵巾,在大隐静脉主干支作常规局部麻醉后沿标记点切开0.5cm 皮肤,缝扎大隐静脉主干支后,缝合皮肤切口,小腿部位沿标记点根据曲张静脉走形,根据曲张静脉可选择4~8 个穿刺点,每点注射5% 鱼肝油酸钠0.5~1mL 后,拔除穿刺针,应用棉球,纱布,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嘱患者立即下地活动约20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 周.结果 经一次治疗完全治愈784 例,其中310 例伴有小腿溃疡的患者,经一次治疗后溃疡在1~3 个月内愈合294 例,总有效率98%;部分治愈6 例,均为合并溃疡较重,皮肤缺损严重的患者,占0.75%,复发:经2~5 年观察复发21 例,复发率3.2%.结论 经临床观察该疗法是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应用的可行方法.

    作者:李红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护理防范措施.结果 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服务态度较差,沟通技巧缺乏,专业技术操作掌握不熟练,空气环境污染,输液用药复杂等.防范对策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 科学系统的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吕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生化汤加减对产后子宫复旧情况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生化汤加减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2 月的126 例足月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63 例,给予口服生化汤加减1 周,对照组63 例按常规治疗.观察子宫复旧情况、恶露量多少、颜色变化,并随访30 天产妇恶露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42 例(66.7%),有效18 例(28.6%),无效3 例(4.8%).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愈33 例(52.4%),有效17 例(27%),无效12 例(19%).有效率为81%.结论 生化汤加减对妇女产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做为常规妇幼保健治疗措施.

    作者:张妙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寻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综述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分析.结果 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损害;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在≤ 10 岁年龄组,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min 内.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表现各异,原因也较为复杂,医务人员应了解莪术油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作为老年期常见的骨科疾病,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应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每种治法各有其利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为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作者:徐友高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

    作为一种危及人体各个系统及器官,甚至整体免疫系统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在我国已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平均每10000 人中即有7 例患者,其中以青年女性居多.SLE 有多种中并发症,其中以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为常见,其对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LN 也是引发肾功能衰竭而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2 例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临床药学服务进行分析汇报.

    作者:牟萍;徐蜀远;杨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0 例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细菌谱及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AI 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为94.3%,革兰阴性(G-)杆菌占42.4%,革兰阳性(G+)球菌占49.2%,真菌占8.4%;血培养G 杆菌以大肠埃希苗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主要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降低有关;AL 患者并发感染总病死率为6%,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高,而使用G-CSF 的病死率较低.结论 AL 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影响因素主要是N 减少,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CSF 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作者:罗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浅谈护士角色在护理中的作用

    浅谈护理角色在护理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的特殊需要.

    作者:赵君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遏制抗菌药物耐药,避免过量使用是关键

    近年来,WHO多次提出抗菌药耐药问题,但耐药菌数量仍在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是抗菌药用量过大.研究显示,耐药菌数量增长曲线与抗菌药用量增加曲线近似平行.国外早有专家极严肃地指出,减少耐药菌数量的根本方法是少用抗菌药.

    作者:陈文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浅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和对策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创新护理理念,加强疾病治愈效果,使医院更贴近群众,护理服务更人性化等诸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推行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作者:胡春莉;曾素兰;肖俊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613例胆囊开腹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努力提高基层医生的手术技巧及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方法 对我院1999年至2009 年行开腹胆囊切除术613 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出现各种并发症原因: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疏忽大意、局部解剖不清、技巧欠熟练、止血不当、麻醉不满意、切口不当以及先天解剖异常等.结论 减少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措施有:思想重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解剖清楚、操作仔细、不盲目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遵从操作规则及个体化处理;术后及时查房,认真分析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

    作者:彭友明;尹进军;周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9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20 例,均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存质量等的差异.结果 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出现1 例呼吸抑制、精神依赖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疼痛程度有较大的缓解,NRS 评分明显降低,KPS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之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高植明;李华;王郁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究与综述,旨在为外科患者的疾病诊治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参考.方法 采用资料整理及回顾分析的方法,将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的总结与分析可知,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外科疾病加以诊断与治疗.结论 静脉留置针为外科各种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黎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凝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血凝实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PT、APTT、TT、FIB.APPT 与PT 反应的分别是人体的外源性与内源性凝血的功能.TT 测定反应的主要是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由纤维蛋白原转化的过程;Fib 是一种糖蛋白,它通过凝血酶的水解,以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止血,同时参与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非常重要.血栓与止血试验的错误可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严重可危及生命.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作者:宋红宝;徐建华;孔繁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