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严尚学;张玲玲;吴成义;魏伟
目的 为确定我院研发制剂板连冲剂中靛玉红与靛蓝的含量,以期对其药品质量实现可控,特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测定.方法 选取硅胶HPTLC 板点样,以石油醚- 乙酸乙酯- 氯仿(1∶1∶8)为展开剂,在该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展开.结果 板连冲剂中靛玉红含量为(0.567±0.325)μg/g、靛蓝含量为(0.989±0.503)μg/g;RSD 为4.53%、2.56%.结论 我院研发的板连冲剂所含有效成分浓度较高、质量较好,应继续做好研发工作尽早形成量产服务部队.
作者:史长生;许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KD 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和血沉,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21 水平与KD 的发病的关系,研究KD 的发病机制,为KD 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从而加强对川崎病心血管及靶器官的保护.方法 选取符合2002 年修订的KD 诊断标准KD 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21 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及其他免疫指标检测,并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KD 患者血清IL-21 明显高于正常患儿,特别急性期及冠状动脉损伤组更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KD 患儿血清IL-21 水平与ESR 及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 = 0.621,P < 0.05;r =0.502,P < 0.05;r =0.583,P < 0.05).结论 KD 患儿血清IL-21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期血清IL-21 水平与ESR、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说明血清IL -21 水平与川崎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且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霞;李亚蕊;朱镭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近年来,WHO多次提出抗菌药耐药问题,但耐药菌数量仍在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是抗菌药用量过大.研究显示,耐药菌数量增长曲线与抗菌药用量增加曲线近似平行.国外早有专家极严肃地指出,减少耐药菌数量的根本方法是少用抗菌药.
作者:陈文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高龄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收治的51 例共3787 次高龄血液透析随机分为两组.I 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II 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I 组26 例1348 次透析共发生护理风险27 例,II 组发生3 例,II 组明显少于I 组,P < 0.05;II 组患者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I 组患者,P < 0.05.结论 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高龄患者透析中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降低护患风险发生率,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护理管理方法.
作者:邓长虹;陈思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近2 年来收治的眼底黄斑出血患者32 例,对32 例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医药保守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两眼视力.结果 32 例患者经过中医保守疗法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康复率达到82.1%.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与西医相比效果同样好,且因为更为安全,更易被患者接受而值得推广.
作者:胡建武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本文对11 例急性乐果、氧化乐果中毒发生反跳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毒物清除不彻底、阿托品用量不足或减量过早、过早进食及过早活动都是造成反跳反生的原因.及时清除毒物,促进毒物排泄是防止反跳发生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准确判断阿托品化指征,及时发现反跳先兆症状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大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临床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 年8 月至2011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均比对照组患者好,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 < 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时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恐惧心理评分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中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帮助患者掌握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手持式干涉条纹视网膜视力计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准确度.方法 运用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德国的视网膜视力计(HEINE LAMB.DA 100 Retinometer)]对356 例(423 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测量,记录术前手持式干涉条纹视网膜视力计检测出的视网膜视力与术后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视网膜视力和术后矫正视力的相符率达97.89%.结论 说明视网膜视力计能较好预测自内障术后的视力,尤其值得基层医院眼科的推广使用.
作者:黄锋;黄瑜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有形成分,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表明机体某器官功能的变化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对血液进行常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经过白细胞分类检测,可指导临床用药,隋时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
作者:张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探讨耐多药结核病区的感染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耐多药结核病区的感染控制难点和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通过建立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加强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和感染监控意识;保证健康教育效果,让住院患者及家属掌握消毒隔离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采用适宜的消毒灭菌措施,妥善处理医疗废物,防止感染播散;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确保了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耐多药病区的感染控制难点在于患者的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确保健康教育效果、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和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君昭;白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发现并解决目前医院门诊药房二级仓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管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来优化门诊药房仓库管理的操作流程,并发现问题根本所在,作出相应对策.结果 二级仓库作为药房的后方,其管理和维护尚存在问题,其具体操作还需规范化,部分方法可以进行优化,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结论 作为医院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药房二级库的管理维护应值得我们重视,目前药房二级库需建立以责任药剂师为主体,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具备完善的台账管理,拥有合理的药品储存模式,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入出库计划制定的管理模式,为门诊药房发药终端提供稳定的药品供应,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取药方式,为医院的顺畅运作保驾护航.
作者:蔡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对2010 年3 月至201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36 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采取GOS 进行评定.恢复良好:27 例,轻微残疾:4 例,严重残疾:3 例,植物人:4 例,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回访时间0.5~4 年不等.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多数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抢救治疗,迅速、适当的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屈乐艳;兰春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笔者所在社区罹患脑卒中患者78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9 例和对照组39 例.对干预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包括高血压知识、心理干预和以运动训练、饮食、放松训练为内容的生活行为等干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行为、常规的血压监测等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患者自行康复训练.结果 干预组的遵医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和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效果.
作者:陈伟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乳管内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的方法在乳头溢液患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43 例乳头溢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25 例,传统手术组(乳管内高浓度美蓝染色)18 例,分析两组术中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以及微小病变的识别情况.结果 43 例乳头溢液的病变导管均染色成功,改良组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4 例(16%),传统组8 例(44.4%);改良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识别乳管微小病变.结论 改良法对乳头溢液患者有应用价值.
作者:马小鹏;邓福生;刘岩岩;郑伟红;韦后清;王锡宏;孔源;任云;高健;吴德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IL-13 是气道高反应性高度相关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h2 细胞产生,通过一种或多种可能途径引起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促进黏液的过度分泌,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诱发AHR.以IL-13 本身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因子为靶向的AHR 的治疗具有充分的研究价值.
作者:辛琪;李浩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CT 等影像诊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保障医院正常医疗需要,CT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加强对CT 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尽量避免设备的损坏和故障出现.本文根据笔者十多年维修CT 的经验,在介绍CT 机的基本结构、故障分类基础上,总结了CT 故障基本依据和常用方法,并就一些常见故障维修做了举例,以供CT维修问题的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平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比较阴式手术和腹式手术两种子宫手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顽固性功血等指征在施行的80 例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开腹子宫切除术40 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0 例共8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发热率、住院时间与腹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并且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腹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阴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辉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2011 年收治的112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传染性大、病程长、并发症多且心理状况差.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复发率、误诊率、病死率较高,必须根据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措施,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玉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采取要院外科2005 年1 月至2007 年9 月期间住院的下肢创伤后并发深静脉栓塞患者96 例,在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加手法按摩和自主功能锻炼进行综合兼治,准确记录治疗前2 周和治疗1 个月的患肢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96 例患者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无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术后随访6 个月~5 年,1 例股静脉切开取栓1.5 年后,1 例2 年后再发DVT,经治疗后痊愈.治愈35 例,显效4 例,有效2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创伤性深静脉栓塞效果明显,不失为有效方法.
作者:王振华;刘鹰;梁东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 间期离散度对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 年8 月至2011 年1 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6 例、缺血性心肌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4 例、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13 例与正常健康者5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四组患者Q-T 间期离散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经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健康者Q-T 间期离散度低,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Q-T 间期离散度高,各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测量Q-T间期离散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的心血管意外,有助于临床辅助进行诊断.
作者:高福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