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1例肾癌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

李玉兰;刘丽影;徐晓雪

关键词:肾癌, 肾动脉栓塞术,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肾动脉栓塞术的肾癌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51 例肾癌患者痊愈31 例(60.78%),有效17 例(33.33%),无效3 例(5.89%),总有效率为94.11%.结论 科学的护理对行肾动脉栓塞术的肾癌患者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早日返回社会.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美洛昔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玻璃酸钠和美洛昔康,患者在服药后的疗效情况.方法 将本院于2008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收治的132 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即分为三组,单用美洛昔康组、单用玻璃酸钠组、美洛昔康+ 玻璃酸钠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43 例.美洛昔康组在治疗时仅嘱患者服用美洛昔康片;玻璃酸钠组在治疗时于患者关节腔内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用药组在治疗时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同时,给予患者美洛昔康片口服.美洛昔康片口服6.3mg/ 次,3 次/ 天,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入量为1.8mL/ 次,2 次/ 周.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组与单独使用美洛昔康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美洛昔康联合玻璃酸钠组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血沉和CRP 的改善情况值均优于另外两组(P < 0.05),美洛昔康联合玻璃酸钠组的总有效率达94.1%,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 0.05).结论 美洛昔康与玻璃酸钠的联合应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HSP70和P2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27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5 例食管鳞癌组织、30 例正常食管组织及30 例瘤旁组织中的HSP70 和P27.结果 正常食管上皮、癌旁组织、食管鳞癌中HSP70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6.67%(5/30)、46.67%(14/30)、86.15%(56/65),正常食管上皮、癌旁组织及食管鳞癌中P27 的表达率分别是96.67%(29/30)、53.33%(16/30)、41.53%(27/65).在食管鳞癌中,HSP70 和P27 的表达呈负相关(r s =- 0.541,P = 0.000).结论 在食管癌中,P27可能随着HSP70 表达的上调而下降,其表达率与多个临床病理指标相关.

    作者:贺洪亮;展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后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 研究与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进行诊断的方法.方法 选择20 例(病变组)已确诊的PNCS 患者的肾血管MSCTA 与60 例(正常组)正常人进行D1、D2、D2/D1、S1、S2、S1/S2 比较分析.结果 病变组与正常组MSCATC比对显示,病变组LRV 受压狭窄,回流受阻,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测量结果指标显示,两组在D1、D2/D1、S1、S2、S1/S2 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MSCTA 对PNCS 进行诊断,能明显观测LRV 的形态及其立体走向,测量截面积准确,能准确评估LRV 受压程度,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的PNCS 诊断方法.

    作者:凌文峰;熊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 例患者,32 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8 例采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分别进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处理,并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的对比.结果 术后结石清除率RLUL 组高于MPCNL 组(P < 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MPCNL 组高于RLUL 组(P < 0.05).手术时间MPCNL 组与RLUL 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MPCNL 与RLUL 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疗效,MPCNL 难以避免损伤肾实质,术中出血较RLUL 多,术后并发症较RLUL 高,RLUL 术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但要求经验较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临床医生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陶志兴;骆八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转移性肝癌71例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 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 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 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 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 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 个月及24 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 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于士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减压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减压(EST)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5 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26)接受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减压,取石及常规抗生素,生长抑素等治疗,而对照组患者(n=19)仅接受常规抗生素,生长抑素等治疗.治疗后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减压,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工艺研究

    目的 进行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工艺处方研究,成品质量需达到USP 标准要求.方法 经过处方筛选,优选出应用聚山梨酯80 和内外加崩解剂CMS-Na 的方式可生产出片剂硬度适当,崩解时限及溶出度均优宜的成品.结果 优化的处方生产过程正常,产品溶出度优异,经稳定性考查质量可靠.结论 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能生产出符合USP 质量标准的优异产品.

    作者:陈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在非临床专业实施药理学PBL教学模式的体会

    在探索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法过程中,在非临床专业尝试引入PBL 教学模式,结合病例讨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PBL 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作者:张丽;邝少轶;曾祥周;云天佑;刘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西医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抗感染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美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 例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 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4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20 例和观察组(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组)20 例.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再休克1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再休克的原因及相应的补救、防范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观察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再休克1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外伤撞击右季肋区,感疼痛伴头昏、乏力、大汗、心慌入院,诊断为外伤性肝破裂,经手术治疗后带腹腔引流管回病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挤管后证实为术后再出血引起休克,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腹腔引流管的挤压方法,在教科书上没有明确的介绍,大多采用传统方法即两手相接滑行法,但由于引流不畅,影响病情的观察,延误抢救时间.握拳法,操作简单,引流通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借鉴.

    作者:张艳;姚凤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输卵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输卵管吻合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60 例在我站行输卵管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30 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循证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无1 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P < 0.05),患者依从性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 在输卵管吻合术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温小鲜;陈晓梅;黄秋萍;何越群;陈惠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对水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对水痘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收入我院的76 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8 例,予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以治疗;对照组38 例,仅予阿昔洛韦注射液以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36例有效,其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中,29 例有效,其有效率为76.3%,比较两组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对水痘患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军英;马志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衄的中医护理

    鼻衄是以鼻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胃、肾有密切的关系.常因鼻部疾患、外伤或肺热上蒸,迫血妄行;或燥邪外袭;或胃、肝经火热上扰,脾虚不能统血所致.我科自2005年至2011年共收治103例鼻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病程,从根本上使患者得到康复.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桂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硫酸蒽酮法测定半夏多糖的含量研究

    目的 从半夏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硫酸- 蒽酮法在625nm 处测定半夏多糖的含量.结果 测得不同产地半夏中多糖含量不同,平均加样回收率99.11%,RSD 为1.33% (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作者:张晓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电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神经系统疾病致不可逆神经元死亡一直是医学难题,如何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为该领域的攻克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并非不可再生,具有分裂分化潜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大量存在于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平时处于静止状态,在病理状态下如缺氧、损伤时,eNSC 可能被激活,进一步增殖和分化,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传统医学中国针灸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损伤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机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尚不清楚,是否能够促进eNSC 的增殖和分化,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安国防;徐剑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预见性护理程序

    目的 探讨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89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急诊科护理常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18%(8/44),严重程度组平均评分为(1.48±0.53);均低于对照组的37.78%(17/45)、(2.11±0.13),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293,P < 0.05;t =4.4539,P < 0.01).结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胡丽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探讨不同感染因素对鼻窦炎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 2004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开展鼻内镜手术1015 台,患者经局麻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并同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有698 例(68.8%)患者被确诊为细菌感染、152 例(15.0%)为真菌感染,其余165 例(16.3%)未发现明确致病菌.术后随访1~2 年,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根据海口标准(1997 年)判断疗效.结果 治愈817 例、好转153 例、无效45 例,总有效率为95.6%.并发症15 例,发生率为1.5%.细菌、真菌和不明确致病菌感染病例中无效病例分别有30 例(4.3%)、8 例(5.3%)、7 例(4.2%),三组有效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效果良好,不同感染情况下经术腔定期清理未使用相应药物即可获得相似的有效率.

    作者:程继明;文林;张春琼;蒋海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合的进行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2008 年4 月至2010 年4 月收治的25 例胸、腰椎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一期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6~12 个月,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无1 例发生发症发生及复发,融合满意;无1 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凸角矫正度(17.4±1.8)°.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植骨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使病变部位在术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肉孜艾麦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对提高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和体会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期间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156 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专科护理,观察组加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出院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皮肤压疮、意外坠床、擅自外出、家属投诉和非计划性拔管的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外科常规专科护理工作中,应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作者:雷晓霞;陈劲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