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菱形转移皮瓣整复鼻部分缺损10例临床效果探讨

陈秋桓;韩思伟;罗伟国

关键词:菱形转移皮瓣, 鼻成形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菱形转移皮瓣整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鼻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患者给予菱形转移皮瓣鼻成形修复术.结果 10例患者植皮皮瓣均顺利存活,康复期间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预后后无明显畸形,患者基本满意.结论 菱形转移皮瓣设计较方便,可操作性强,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修复效果良好,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值得临床考虑.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蒸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破裂、向后凸出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脑脓肿的CT诊断

    脑脓肿为外界感染通过血行扩散,直接蔓延、外伤感染等途径侵入脑组织所致,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近年虽然本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其诊断较困难仍有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由于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治疗,现将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68例脑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潘军平;肖靖;麦神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P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目的 通过对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的感染位置、真菌种类数量、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52例患儿均取感染组织的病理样本进行詷生物学检验,记录各患者感染情况、部位、主要菌群、群丝数量,以及临床可能存在的诱发IFI的高危因素等.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IFI主要的感染真菌(60.87%),经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他菌种(t=11.32,P<0.05);呼吸系统(44.57%),消化系统(23.91)和泌尿系统(16.30%)是主要的感染部位,经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他菌种(t=8.27、5.44、3.62,P<0.05);插管92.31%,、侵袭性操作84.62%、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两种以上76.92%是引发IFI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U中的IN发病应早预防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的防治效果.

    作者:曾雪飞;何颖慧;邹莉;林俊荣;方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肝病患者病情的关不及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病检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的凝血功能资料,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健康人相比都有所延长,肝病患者纤维蛋白康(FIB)比健康人明显减少.结论 血浆凝血功能四项指标(PT、ARTT、TT、FIB)可显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其产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病情况的指标.

    作者:彭佛兰;刘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药剂学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效果初探

    对药剂学自主创新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性实验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秦凌浩;王晓明;胡巧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特点及麻醉处理方式.方法 收集了近两年东莞市中堂医院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麻醉方式和麻醉管理进行回顾分析评定.结果 42例患者麻醉诱际玉稳,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苏醒迅速,术后因颅脑损伤病情严重死亡5例,患者重残疾的是15例,轻度残疾的是12例,其余10例均痊愈出院,病死率为11.9%.结论 合理的选择麻醉药物,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取一定的脑保护措施,迅速的术前准备,控制好颅脑内的高压,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关键.

    作者:肖仙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方法.方法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选取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及进行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为实睑组,将未经过产前检查及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孕龄等在统计学上无差别,以利于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先兆子癫和子癫发生较对照组少;顺产率高于对照组,难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极为重要.

    作者:郭剑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外阴阴道血肿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高要市中医院收治的外阴阴道血肿患者12例做为研究对象,对于症状较轻者,给予10%氯化钠或50%硫酸镁冷敷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迅速或症状较重者.采取切开缝合手术治疗,并给予严密监测.结果 本次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7例.观察期内无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外阴阴道血肿病情较为复杂,要根据患者本身血肿情况和病情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并给予严密监测.

    作者:胡水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AD伴BPSD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7例,利培酮组35例,疗程8周,采用Cohen-Mansfield(CMAI)激越问卷和痴呆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86.5%,利培酮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EPS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AD伴发BPSD均有较好疗效,两者总体疗效、起效时间相当,而阿立哌唑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优于利培酮.

    作者:李韬;刘小琴;李晓玲;孙艳;廖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8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方法 对288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结果与128例正常妇女的凝血四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非孕女性比较 APTT指标改变不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临产时应及时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了解它的动态变化,对产科意外情况发生如产后大出血、DIC及血栓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加强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急诊患者转送、抢救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随着人们法律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急诊工作充满急、危,繁、险、突发性强、病死率高的固有特点,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何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醋酸去氨加压素辅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与对照组(垂体后叶素治疗),每组43例,治疗3d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39例,总有效约为90.7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31例,总有效约为72.0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垂体后叶素而言,醋酸去氨加压素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许鸣;郭婉薇;蔡少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43例(程序化急救护理)和对照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对两组的抢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抢救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程序化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治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神经内科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入院前以及入院后3~6个月进行肤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效果,但观察组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论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阐述了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分析是决定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通过财务分析,不断挖握医院内在潜力,促进增收节支,对提升医院的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刘文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利用病原生物学实验培养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医学教育中,实验课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基本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沈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035例小儿烧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总结小儿烧伤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室自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35例烧伤患儿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铃、致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发生的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收治的2035例患儿中2~4岁的患儿1033例占是几个年铃段中多的,其次是5~7岁的患儿563例占27.7%.而以热液烫伤为主要致伤因素的占1563例占76.9%,烧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和四肢.我院小儿烧伤住院患儿呈逐年增多趋势,以农村小儿居多,占723%.结论 之所以导致小儿烧伤绝大多数是因为家长对硫忽大意和看护不周.为了给小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对容易致伤的物品妥善放置、管理,是减少和防止小儿烧伤的有效的措施.

    作者:乔锋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护理教育的关键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十分典型的一种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修正.

    作者:李晓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对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支纤镜组),并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到2009年8月30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患者(硬镜组)比较.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支气管异物症状均缓解,无其他不适反应,镜硬组少数患者出现其他症状.结论 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效果明显,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泽;梁敏志;钟兆棠;夏广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强化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化,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屈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