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娟
目的:探讨优生优育五项检测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0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孕妇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孕妇的心肺功能、B超、生化项目检查等。采用优生优育五项试剂盒对其检测,分析孕妇疾病的检出率等指标以及优生优育五项检测临床意义。结果320例孕妇中共检测出13例异常,异常率为4.06%。其中,2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0.63%;3例风疹病毒IgM,阳性率为0.94%;1例单纯疱疹病毒ⅡIgM,阳性率为0.31%;3例单纯疱疹病毒ⅠIgM,阳性率为0.94%;4例弓形虫IgM,阳性率为1.25%。结论优生优育五项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隐性疾病,临床上应该加强孕妇五项检测,并加强孕妇五项检测宣传教育;对确诊孕妇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提高人口质量。
作者:吴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母乳喂养现状,并对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生产的120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从母亲因素如年龄、生育史、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孕产期护理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喂过母乳的960例占总数的79.6%,城市4个月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占城市人口的36%,农村占68%。结论新生儿母乳喂养与母亲各方面的因素、孕产期护理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均相关。
作者:徐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通过回顾近5年的国内外临床路径实施的研究,从研究现状、实施效果评价、涉及病种等方面比较国内外临床路径的异同,为我国临床路径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潇;马谢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岗位资历与胜任能力的分析研究,为日后社区卫生部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纳入医院院长、疾病防治控制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等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胜任能力调查对期社区卫生管理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分析,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管理者胜任能力提供更多依据。结果研究分析后得出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胜任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由领导风格、个人魅力、政策理解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业绩管理创新及服务意识强等因素构成整体,可以通过管理者胜任能力模型进行评估。结论研究分析社区卫生管理岗位胜任因素后,特征为内在素质涵养及个人长期积累经验所得,通过后天培训是无法达到的。行为事件访谈后制定的管理能力胜任模型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岗位选拨管理人才及资历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强人力资源合理管理调配,为卫生服务行业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邓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HFMEA)在甲状腺术后患者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提升临床服务的质量。方法将2013年度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度收治的73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VS 2.7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4.41±1.23)d较对照组(5.28±0.93)d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4.27±4.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06±3.63)分。结论HFMEA管理模式能够将甲状腺术后风险进行量化,有利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提升临床服务质量。
作者:汪海燕;何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将我国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档案在长期人事变动中产生的问题。运用文献法通过对资料的查询,探究当前阻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在研究结果分析过程中得知,档案管理需要在管理认知、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因素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优化管理水平,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新形势下医院药品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药品采购、库房管理和药品会计工作,提高药品库房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药品库房工作人员及药品配送公司的考核等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刘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现状。方法将2014年该院的中药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该院于2014年应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方式,并将该年的中药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合理处方率、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药物配制错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的不合理处方率、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药物配制错误率,分别是0.33%(4/1200)、0.50%(6/1200)、0.08%(1/1200),而对照组发生的不合理处方率、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药物配制错误率,则分别是1.25%(15/1200)、1.66%(20/1200)、0.75%(9/1200),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和方式,可以规范化医院的中药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药物管理水平,为医院减少医药纠纷,为医院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间接为医院增加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应在各医院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幸;赵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社区40岁以上居民对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加强健康宣教、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包括一般情况、骨质疏松基本知识(症状、危险因素、治疗药物)、防治态度以及健康教育需求途径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对回龙观多个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表现及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对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认识仍停留在老龄和钙剂及维生素D缺乏上,对其他危险因素知晓程度较差。结论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防治态度积极,急需在社区内开展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骨质疏松防治意识和保健意识。
作者:张雪梅;刘学东;郝佳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探讨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实施前)以及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实施后)住院患者病历各300份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对比分析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方面,实施前为46.67%(140/300),实施后为26.67%(80/300),实施后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无指征、选药不合理等方面,实施后构成比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部实施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还能够实时监测数据,提高科室监督管理效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史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0例)和EN联合PN组(40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营养指标、应激指标、免疫指标、术后并发症、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3组患者术后,在营养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PA、ALB和TF值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在应激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CRP值低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中CRP值低于PN组(P<0.05);在免疫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中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PN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EN联合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要显著低于PN组(20.0%)(P<0.05);在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EN联合PN组均短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短于PN组(P<0.05);在治疗费用上,EN联合PN组少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少于PN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后单纯EN效果好于PN,而EN联合PN营养支持较EN或PN能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作者:刘凯;唐欢;江治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消化内科属于临床的三级学科,研究内容以胰腺、肝、胆、大肠、小肠、胃以及食管等疾病为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消化内科所收治的患者通常存在疾病类型多样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等特点,使得消化内科的护理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防范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该研究以以往的经验为重要依据,总结出了消化内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安全隐患,并且针对这些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着重针对其防范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以期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金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腹部手术后,不少患者会发生肺部感染。该研究观察了5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采取相关的护理和管理措施。结果只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现象,其中肺部真菌感染1例、细菌感染5例。其中5例患者治愈出院,仅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合理的护理和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降低护士主观重度压力感中的作用。方法定期招募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2人成为一组,以“巴林特小组”的工作模式对引起护士主观重度压力感中所遇到的疑难案例进行讨论。结果“巴林特小组”研究前后的SDS、SAS量表评分差异显著,开组前和结束后分别为(57.1±2.8)比(47.3±4.2)和(60.7±5.1)比(50.5±3.4)(P<0.05);研究前后的压力自评问卷量表中,重度压力感77.77%比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够有效降低护士主观重度压力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职业耗竭的出现,进而顺利有效地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刘立华;王迪;陆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稿件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手术室护理人员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名;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和自我倦怠感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职业及自我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干预后职业及自我倦怠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薇;邹磊;易凤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人偏高血压与理想血压对心功能的影响,认识维持理想血压可有效延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方法对200位75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血压分组,长期进行记录、观察不同血压下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的发生率。结果偏高血压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明显。结论较长时间维持理想血压可有效延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桂波;谢渝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模式的康复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单位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比各组患者实验之前FMA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经过3、6个月康复干预后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经过两次评估,力气与参与的生存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生存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单位对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其康复效果相对理想,能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药房药品数量、有效期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药房药品数量及效期优化管理前后3个月内缺药、药品破损变质、药品过期、账物不符、发错药品等用药突发状况次数;并对比优化管理前后3个月200例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优化管理后连续3个月均未发现上述用药突发状况,优化管理后各类用药突发状况明显较优化管理前减少(P<0.05)。优化管理后调查的200例患者用药非常满意69.0%、满意30.5%,满意度99.5%,非常满意度与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优化管理前调查结果(P<0.05)。结论全面优化药品数量与效期管理工作可大大降低缺药、药品破损变质、药品过期、账物不符、发错药品等用药突发状况次数,还可改善患者用药体验。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