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CR成像系统实现基层医院乳腺数字化摄片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宋玉鸿;李洪辰

关键词:乳腺钼靶摄影, 数字化, IP板, CR成像系统
摘要:目的 探讨CR成像系统在钼靶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应用钼靶乳腺机及CR系统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并进行质量控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94例,研究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 质量控制后的CR成像系统可清晰地显示乳腺的结构,对乳腺癌的病变特征能够清晰体现.结论 CR成像系统可以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基层医院可利用CR成像系统实现乳腺数字化摄片,与全数字化乳腺机的高昂价格相比,既经济又实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米诺地尔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的验证

    目的 为建立复方米诺地尔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薄膜过滤法消除供试液中的抑菌成分,避免其对实验的干扰.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复方米诺地尔酊的抑菌成分,使阳性试验菌生长良好.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省时,适用于复方米诺地尔酊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李辽闽;曾庆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清肝降酶汤主治中毒性肝炎50例浅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有害的或者超出卫生标准的化学物品在日用生活中广泛应用,导致中毒性肝炎,中医诊断为黄疸症,呈上升趋势.

    作者:胡祥青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手术体位风险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手术体位风险,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方法 通过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HFMEA),找出及矫正失效因子,确定体位安置的事先风险指数,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结果 采用HFMEA进行手术体位风险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2010年我科与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有效降低手术体位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董美丽;于兰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164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健康指导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简称SPT)是诊断过敏性疾病体外试验.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开展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减少和有效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提供了有力依据.SPT是目前临床已经开展的检测方法中,公认的经典手段.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和呼吸科患者164例进行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松;王喆;张广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正交试验优选车前子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建立车前子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车前子总多酚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车前子总多酚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作者:于启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阳和汤加减治疗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阳和汤加减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0 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P < 0.05),实验室各项指标均由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阳和汤加减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侯亚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浅谈医院在预防和应对输血纠纷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因输血感染疾病而向法院起诉要求医疗机构和血站予以赔偿的案件不断增多,安全输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医院在为患者输血时,除做到安全输血外,还应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输血纠纷的出现.笔者结合近几年接触的一些输血纠纷案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医院在预防和应对输血纠纷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郭超群;王林;来祝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精神分裂症者中透明隔腔的脑CT表现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透明隔腔的脑CT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00 例,精神病患者,男7200 例,女4800 例,年龄16~67 岁,平均(30±7)岁,其中精神分裂症8000 例,其他精神病4000 例,对照组无神经精神症状者300 例,其中男200 例,女100例,年龄16~60 岁,平均(32±3)岁,进行颅脑CT 扫描.结果 脑CT 扫描发现透明隔腔114 例,其中精神分裂症者有103 例,其他精神病者有11 例,对照组未发现透明隔腔.结论 透明隔腔易被CT 检查发现,尚未引起重视,在精神分裂症者中透明隔腔发现率为1.28%(103/8000),较其他神经精神病者0.27%(11/4000)高,而在无神经精神症状对照组中未发现透明隔腔,两组存在明显差别,P < 0.01 有统计学意义,CT 发现透明隔腔,意味着透明隔作为边缘系统神经环路重要结构受到影响,与其联系神经纤维可能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是一种异常形态改变,透明隔腔在精神分裂症者中高发现率,提示,透明隔腔是其脑结构异常而致精神症状原因之一,而非正的变异.

    作者:詹庆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采用酮替芬对患有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哮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酮替芬对患有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一系列特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适用和推广.

    作者:马向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HPLC法测定心脑康片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心脑康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心脑康片中葛根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葛根素在0.040~0.20μg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1.35 %(n=5).结论 该方法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心脑康片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目的 了解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9 例70 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87 例,切除率为97.8%,有2 例剖胸探查未能切除肿瘤,术后有24 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其中肺部并发症15 例,心血管并发症9 例.2 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高龄并不是肺癌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地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武林杰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BiPAP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各观察指标(心率、呼吸、SpO2、pH、PaCO2、PaO2)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d两组各观察指标(心率、呼吸、SpO2、pH、PaCO2、PaO2)均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各观察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黄莉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玻璃体切割术经前房取核治疗晶状体核全脱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中晶状体核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经前房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核.手术中使用重水,首先切除晶状体皮质,用穿刺刀刺入晶状体核并直接送入前房,助手接力经白内障小切口娩出晶状体核.结果 手术顺利取出晶状体核,术中无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经前房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核切实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菊珊;刘鸿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不同治法干预焦虑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治法干预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符合CCMD-3诊断焦虑障碍患者56例,分为药物结合生物反馈的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6周为1个疗程,观察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SAS、HAMA得分情况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陆晓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就诊我院1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进行护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年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运动神经元病5例分析

    目的 针对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期间收治的5 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 例患者根据就诊情况进行分型,其中原发性侧索硬化型2 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型1 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型1 例.进行性延髓麻痹型1 例.结论 本病临床发病多以老年人为主,临床易于误诊临床诊断时应与颈腰椎病相鉴别.

    作者:颜广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正确诊断就诊者所患疾病临床思维方法之管见

    临床诊断是认识疾病的过程,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进行临床诊断,要从调查研究、收集感性资料入手,根据病情资料通过医师的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得出对疾病诊断的理性认识.对其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是避免医疗事故争议发生的直接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的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如下看法.

    作者:刘春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腰酸痛难忍.结论 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刘虹;刘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出现率逐年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其发生率在妊娠妇女中占3%~5%[1].临床分为2种类型,一是既往无糖尿病者妊娠后出现糖尿病,二是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两者均属于高危妊娠,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对母体而言,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对胎儿、新生儿而言,易致胎儿畸形、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

    作者:刘雪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ApoA1/ApoB比值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血清中ApoA1和ApoB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每组患者为5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中ApoA1以及ApoB水平进行测定,计算患者血清中ApoA1/ApoB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中ApoA1/ApoB的测定,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ApoA1水平比正常组的血清中ApoA1水平低,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ApoB的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组ApoB,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血清中ApoA1/ApoB比值进行分析发现,血清中的ApoA1/ApoB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巨头很重要的意义,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判断标准,并且能够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在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