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丽;于兰贞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在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引起细胞结构的损伤,以致将肿瘤细胞杀灭.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对有些肿瘤如鼻咽癌、早期或较早期喉癌,单纯放射治疗可达到根治目的 ;对晚期癌症放疗可起到止痛、缓解压迫、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作用.
作者:王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随着急救医学了进步,愈来愈多危重患者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时康复.但总有部分危重患者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意味着死亡.在患者即将告别亲人,结束人生的后日子里,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和行为上反应复杂.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临终关怀).
作者:姚葆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血清中ApoA1和ApoB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每组患者为5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中ApoA1以及ApoB水平进行测定,计算患者血清中ApoA1/ApoB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中ApoA1/ApoB的测定,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ApoA1水平比正常组的血清中ApoA1水平低,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ApoB的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组ApoB,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血清中ApoA1/ApoB比值进行分析发现,血清中的ApoA1/ApoB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巨头很重要的意义,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判断标准,并且能够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在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医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理论性与实验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要真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的教学实效才能使学生收获更多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和医学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简要的介绍一下自己这几年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绝经后1年以上的阴道流血,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类型的变迁,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基本消失,各器官功能逐渐衰竭,表现为月经完全停止,性器官完全萎缩,机体活力衰退,生物效能、适应环境和器官应激能力减退等.随着老年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此疾患已经成为现代围产绝经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叙述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其诊治方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刘微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严重胸外伤常伴有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且多伴有复合伤,病情重,容易漏诊和延误诊治.因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易导致呼吸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发生明显紊乱,故而表现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急诊急救对改变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突出的意义.救治工作应以检查、诊断、治疗齐头并进为原则,详细全面的物理检查和简捷易行的X线检查为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应用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这一特殊治疗手段,严密监测伤情变化等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吉林省白城市医院近年来共收治37例严重胸外伤患者,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牟树丰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护士的思想冲突越来越多,思想工作必须跟上.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到:了解问题的原因,考虑如何去说才能解决问题;以人为本;多替对方着想;听出问题的本质;注意谈话技巧:1、学会倾听,2、弄懂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3、巧用比喻.
作者:李素珍;王春梅;王冬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进行临床观察和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妇科专用利普刀治疗机进行宫颈环状电切术,应用于宫颈良性赘生物及宫颈良性增生.组织切除送病检,选取本院80例患者,采用利普刀技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并在术中进行观察,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平均时间15min,术中出血10~20mL,1%出血超过月经量,经止血对症治疗,宫颈狭窄达1%.狭窄严重给予宫颈扩张,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90%宫颈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讨论利普刀具有传统物理疗法无法具有的优点,治愈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迅速,治疗费用低,值得在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潘晔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简称SPT)是诊断过敏性疾病体外试验.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开展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减少和有效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提供了有力依据.SPT是目前临床已经开展的检测方法中,公认的经典手段.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和呼吸科患者164例进行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松;王喆;张广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后的评估意义.
作者:刘琦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 将2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访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病区一般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心理压力减少,主动配合手术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意识清楚的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访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调动了患者积极配合手术的积极性,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朴京姬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了解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9 例70 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87 例,切除率为97.8%,有2 例剖胸探查未能切除肿瘤,术后有24 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其中肺部并发症15 例,心血管并发症9 例.2 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高龄并不是肺癌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地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武林杰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本文对本市某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现场被人为破坏,导致中毒物质难以准确判断,对中毒人员临床治疗带来不利.要求我们食品安全监督员必须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为食物中毒后中毒现场得到应有的保护;为监督机构及时准确查明中毒原因、为及时准确安置和治疗患者并处罚肇事者,应建议尽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出强制性法律义务和责任.
作者:张文军;赵永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6例,观察、探讨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结论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徐仟仟;徐云红;齐丽;徐美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CT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实现了神经科疾病的体层影像检查,为颅脑病变提供了一种客观明确的诊断依据,拓宽了神经科疾病的诊治范围,提高了诊治的效果.MRI、DSA、SPECT及PET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与应用,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范围越来越广泛,愈来愈精细.由于四大影像(CT、MRI、DSA、SPECT及PET)各自的机制、特点以及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优势有差异,有时不能相互替代,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以及合理应用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王明科;娄晓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量及饮酒时间的临床调查,明确ALD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 通过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性别、相应并发症、治疗用药等不同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ALD患者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因其疾病进程、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患者对酒精毒性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心肌梗死在我国远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它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它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可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使得心肌梗死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仅就心肌梗死治疗有效的几种方法予以综述.
作者:王金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采用酮替芬对患有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哮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酮替芬对患有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一系列特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适用和推广.
作者:马向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BNP(B型钠利尿肽)与cTnI(肌钙蛋白I)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3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归为研究组,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随机抽取进行体检的正常人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BNP及cTnI.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血浆BNP水平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为3级(Ⅱ、Ⅲ、Ⅳ).3级患者的血浆B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患者的血清cTnI含量进行比较时,各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较好的反应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cTnI在心力衰竭晚期可相应升高,因此,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有效反应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作者:于丹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解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解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能克服验证性实验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的不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及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发挥教学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作者:易卉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