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罗剑儒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在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引起细胞结构的损伤,以致将肿瘤细胞杀灭.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对有些肿瘤如鼻咽癌、早期或较早期喉癌,单纯放射治疗可达到根治目的 ;对晚期癌症放疗可起到止痛、缓解压迫、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作用.
作者:王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为使中医药在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大的治疗作用,提升综合医院应用中医药治疗的水平,中药师通过协助中医专家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利用医院HIS系统平台介绍中药知识、编写中药应用速查手册等方法与途径,帮助临床医师学习、补充中医药知识;自身以举办业务知识展板、采用多媒体小讲课形式、参加医院药学部的业务培训以及介绍传达院外中医药学术会议上的新知识新信息等方法学习专业知识;以办宣传栏和发放用药温馨提示单的形式向患者宣传中药常用知识.中药师通过多种具体灵活的方法持续不断地推广学习中医药知识,发挥其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桥梁作用,中医药在综合医院的应用趋于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王冬梅;杜明才;罗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无肝素透析中如何及时发现凝血先兆及预防凝血现象的发生.方法 观察20例无肝素透析患者,透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预防凝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发现凝血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现1例静脉壶严重挂血提前下机,其余均顺利完成透析.结论 透析中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政 刊期: 2011年第32期
CT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实现了神经科疾病的体层影像检查,为颅脑病变提供了一种客观明确的诊断依据,拓宽了神经科疾病的诊治范围,提高了诊治的效果.MRI、DSA、SPECT及PET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与应用,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范围越来越广泛,愈来愈精细.由于四大影像(CT、MRI、DSA、SPECT及PET)各自的机制、特点以及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优势有差异,有时不能相互替代,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以及合理应用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王明科;娄晓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制定金嗓散结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浙贝母、丹参、木蝴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金银花药材的绿原酸含量.结果 TLC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绿原酸在0.24~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2.02%.结论 上述方法可准确可靠地对该复方制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李伟;于秀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8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278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是否存在抑郁,统计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6%(35/278),其发生未受到产妇年龄、婴儿性别的影响(P > 0.05),而明显受到护理工作满意度、婴儿健康状况、产妇经济状况、婚姻满意度方面的影响(P< 0.05).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随着急救医学了进步,愈来愈多危重患者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时康复.但总有部分危重患者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意味着死亡.在患者即将告别亲人,结束人生的后日子里,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和行为上反应复杂.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临终关怀).
作者:姚葆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早期2 型糖尿病患者120 例,随机分成3 组:厄贝沙坦组40 例,前列地尔组40 例,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组40 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观察2 周.分别比较3 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 尿微量白蛋白(24hUAE)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三组间治疗后24hUAE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联合治疗组降低24hUAE 的作用优于其他两组(155.69±30.56)VS(219.36±34.75)、(155.69±30.56)VS(224.75±36.42),厄贝沙坦和前列地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19.36±34.75)VS(224.75±36.42)(P > 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伟钧;曾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人员招聘是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医院人才特性,谈了招聘的主要方法、成效及体会.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药用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n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中国药典第一部(201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杭菊、亳菊、贡菊、滁菊4个品种.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作者:陈菲菲;钱冬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解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解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能克服验证性实验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的不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及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发挥教学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作者:易卉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木立芦荟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木立芦荟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有机溶剂依次对木立芦荟进行提取,然后采用DPPH法对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5种溶剂提取得到的木立芦荟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IC50(水饱和正丁醇)为0.0998,IC50(乙酸乙酯)为0.1157,IC50(氯仿)为0.1598,水饱和正丁醇提取物的IC50值小,其抗氧化作用佳,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差.
作者:刁燕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后的评估意义.
作者:刘琦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介绍了中医学的脑卒中发病机制,以及针对各种病因进行辩证施治方法.
作者:冼煜;陈俊抛;李景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法干预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符合CCMD-3诊断焦虑障碍患者56例,分为药物结合生物反馈的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6周为1个疗程,观察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SAS、HAMA得分情况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陆晓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在药物的敏感度、耐药性等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如何合理用药已经成为提高治愈率、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在我院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熊晓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腰酸痛难忍.结论 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刘虹;刘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心肌梗死在我国远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它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它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可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使得心肌梗死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仅就心肌梗死治疗有效的几种方法予以综述.
作者:王金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消化道肿瘤手术中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院中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50例需要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进入手术室之后各阶段的血压和心率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进行记录,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查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监测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结果统计发现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没有发生术中知晓的病例,各阶段的记录结果显示插管即刻、切皮时、拨管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醒质量和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平稳效果良好,利于人体血流的稳定,降低全身应急反应,提高围麻期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宝洲;曾金祥;刘录城;李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 本文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15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妊娠合并症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并发症的孕妇(χ2=112.853,P<0.01).结论 如何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对于医务工作者具体很重大的意义,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郝建辉;王隆;邢军利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