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嗓散结片质量标准研究

李伟;于秀华

关键词:金嗓散结片, 质量标准
摘要:目的 制定金嗓散结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浙贝母、丹参、木蝴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金银花药材的绿原酸含量.结果 TLC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绿原酸在0.24~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2.02%.结论 上述方法可准确可靠地对该复方制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学生的临床带教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过程是将医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1];通过实习加深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为他们将来能胜任临床独立工作奠定基础[2].现就医学生的临床带教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伍军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2010年某市游泳池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游泳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在炎炎夏日人们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游泳池水质的好坏关系着所有游泳者的健康.国内外研究已证明,游泳池水可引起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病毒性肠炎、传染性皮肤病等爆发或流行[1].夏季是游泳的高峰季节,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解常熟市游泳池水质卫生情况及主要突出问题,现对2010年全市游泳场所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吴叶;王俭;潘雪良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多发的骨折,骨折类型复杂,多呈粉碎性,占全身骨折的3%~4%[1].随着社会的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现已基本被摒弃.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干预能使骨折端在无剪力的情况下愈合,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髋内翻的发生率,从而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同时还可使患者早期活动以及下地,改善生活质量,以达到良好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髓外内固定系统出现了很多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坤芳;余永壮;韩春;覃文报;覃浩然;余海龙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93例羊水过少产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分娩孕妇羊水过少93例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00例,比较分析羊水过少对围生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羊水过少组出现的胎儿窘迫率、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的特异性指标,应积极作胎儿电子监护并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王润秋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浅谈学习药物分析的几点体会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执业药师考试必需掌握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需要面对许多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为了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和效果,笔者从做好课前预习,学会抓住主线,归纳对比促进记忆三方面总结些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高文朗;胡华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倍他乐克早期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意义及其使用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静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探讨正确使用方法.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倍他乐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倍他乐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倍他乐克25mg/次,早晚1次,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倍他乐克组室性心律失常、心率≤60次/min、心绞痛明显缓解的病例占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倍他乐克组平均心率、CK-MB值、CK-MB达峰时间、胸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ST段抬高持续时间、EF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缺血导致的胸痛,降低总病死率及心脏性猝死,有效改善预后,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可灵活使用不同给药方案.

    作者:王建平;贺集贤;何元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关于开展医院人才招聘管理的思考

    人员招聘是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医院人才特性,谈了招聘的主要方法、成效及体会.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儿童及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在某院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在药物的敏感度、耐药性等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如何合理用药已经成为提高治愈率、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在我院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熊晓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眼疾举隅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眼科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由于气虚血滞或气滞血瘀、气血不畅脉、络瘀阻所致的各种眼科疾病,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各种眼科疾病如眼外肌麻痹、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老年姓黄斑病变及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疗效良好.

    作者:何放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6 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治疗及饮食控制,观察时间为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血脂降低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颈动脉斑块IMT 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 < 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辛伐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谢荣宇;孙新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探讨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8例EAML患者的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镜下见8例EAML主要上皮样细胞构成,多呈巢状和片状弥漫分布,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透明状,核仁较大呈空泡状,有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B45,Melan2A和SMA均弥漫阳性,EMA,CK呈阴性.结论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属于不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临床和组织学易与RCC或其他肿瘤相混淆,免疫组织化学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康世瑾;李冬玲;申红萍;刘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影响神经外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 总结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 加强师资力量,注意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断总结分析.结果 与对策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临床带教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玉洁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配备和安全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充分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并且严格做好清洗,消毒等安全工作.通过实行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使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本质上做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更好地确保病人患者医疗安全和健康.

    作者:陈蔚茹;陈逸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金嗓散结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金嗓散结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浙贝母、丹参、木蝴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金银花药材的绿原酸含量.结果 TLC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绿原酸在0.24~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2.02%.结论 上述方法可准确可靠地对该复方制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李伟;于秀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心肌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在我国远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它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它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可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使得心肌梗死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仅就心肌梗死治疗有效的几种方法予以综述.

    作者:王金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菊花新认识

    药用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n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中国药典第一部(201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杭菊、亳菊、贡菊、滁菊4个品种.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作者:陈菲菲;钱冬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38例术后脱落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微螺钉植入手术术后脱落情况分析及处理.方法 选择38 例应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植入共计76 枚微螺钉,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脱落情况.结果 植入76 枚种植体中,出现种植体脱落6 例,共计脱落10 颗.结论 微螺钉种植支抗手术的规范操作及术后的积极护理是减少种植体出现术后脱落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佐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164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健康指导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简称SPT)是诊断过敏性疾病体外试验.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开展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减少和有效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提供了有力依据.SPT是目前临床已经开展的检测方法中,公认的经典手段.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和呼吸科患者164例进行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松;王喆;张广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不同治法干预焦虑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治法干预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符合CCMD-3诊断焦虑障碍患者56例,分为药物结合生物反馈的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6周为1个疗程,观察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SAS、HAMA得分情况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陆晓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三种入路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骶管注射疗法、腰部椎旁神经阻滞、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和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同期收治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骶管注射疗法组(A组)、腰部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组(C)组、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治疗组(D)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活动功能评分法评价4组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80%,B组有效率90%,C组有效率90%,D组有效率95%.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而D组疗效又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结论 腰部椎旁神经阻滞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优于骶管注射疗法,而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应用,则疗效又明显优于任何一种神经阻滞单独应用,且能明显降低单独应用某一种神经阻滞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崔虎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