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珊;刘素月
血涂片染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和教学片的制作,在临床上血涂片染色效果将直接影响血细胞形态学辨认及疾病诊断,在教学上血涂片的制作和染色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观察的效果.
作者:张志梅;孙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急诊门诊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教治.方法 30例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的急诊救治的患者,在补液、祛除诱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疗效.结果 其中28例患者血糖在24h内降至5.6~11.mmol/L,血钾、钠、血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恢复正常,尿糖(+)或消失,尿酮体转阴,电解质恢复正常.2例昏迷者神志转清,病情平稳后收入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结论 正确应用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诱因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邹光锋;游敏仪 刊期: 2010年第17期
人类的心理活动千差万别,患者与正常人不同,孕产妇更有其特殊之处,现将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孕期的心理护理正常情况下,妊娠是生理过程.
作者:许秋惠;曲洪萍 刊期: 2010年第17期
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大大的提高了许多危重疑难杂病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上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中药注射液潜在的危险性、不合理的配伍及不良反应(ADR),引起了临床上广泛性的关注和重视[1].
作者:包立红 刊期: 2010年第17期
1 休克早期认识不足临床上除严重致命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可立即出现血压剧降、心搏停止外,一般的休克早期血压可相对正常,或因儿茶酚胺释放,外周血管张力增加,有时收缩压不但下降,还略有上升.这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心率增快,这是休克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之一.
作者:侯永才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生素,除抗滴虫、阿米巴原虫作用外,还具有很强抗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活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抗厌氧菌感染的基本药物,主要用于对厌氧菌的防治.
作者:黄晓玮;吴秀清;刘宇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湘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结果 重建钢板固定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P<0.05,同时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有3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余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45例中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42例中治愈13例,好转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尚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汕头湖南民生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1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和对症治疗.其中基本治疗包括饮食治疗,接受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对症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为140/90mmHg以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缓解各种诱发和加重肾功能衰竭的因素.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50~100mg/d,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30d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郑禄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超低浓度肿胀麻醉下体外超声吸脂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超低浓度肿胀麻醉下体外超声吸脂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负压吸脂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吸脂时间、吸脂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吸脂时间、吸脂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浓度肿胀麻醉下体外超声吸脂术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吸脂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定文;袁轶峰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症,是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1].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
作者:高秀荣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心理治疗病房患者的人格异常情况,初步了解心理治疗病房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PDQ+4问卷为工具,调查心理治疗病房年满18岁的住院患者,获有效问卷76份.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组和婚姻状况的住院患者分别在PDQ+4若干分量表上有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组的反社会型(1.00±1.00)、回避型(3.87±1.89)和抑郁型分量表(3.67±2.13)上均为低(P<0.05).人格障碍阳性率为强迫型(92.1%)和回避型(77.6%)高,分裂性(31.6%)低.患者PDQ+4总分为(52.68±15.87),与国内其他研究类似.样本PDQ+4总阳性率达到676.4%,其筛查结果和临床诊断并不一致.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与DSM-IV诊断标准并不相符.结论 心理治疗病房的患者较其他人群总体上有明显的人格异常,值得关注.PDQ+4作为自评问卷有一定价值,但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其他工具配合.
作者:张红;杨帆;缪绍疆;汤炯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 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通过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有效治疗及护理,痊愈102例,好转45例,家长放弃治疗3例,总有效率98%.结论 对新生儿肺炎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精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作者:张凤姣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随着X线诊断技术的发展,接受X线检查的人数和频率不断升高,从医疗照射所造成的群体剂量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因X线诊断照射面广量大.
作者:赵延军;张继业;国世洋;张琳琳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宫颈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先天发育不全和后天损伤所致,是晚期流产、早产的常见原因之一.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惟一手术干预,在围术期加强护理配合,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笔者总结出围术期的共性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宋玉红;王艳;邹翠杰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常见.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但少数患者可因盲肠在胚胎发育时的畸形而形成多种异位阑尾,造成手术中寻找阑尾颇费周折,或因未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刘喜奎;于艳霞 刊期: 2010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已婚,30岁,因妊娠43+4周孕1产0,见红伴下坠痛痛4h于2008年11月12日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月9日,停经40d查尿早孕(+),孕4个月自觉胎动.
作者:窦会英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院及各类医疗机构中医用显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多,那么如何甄别优劣及与普通显示器的差别,在此从二者的参数性能逐一对比.因医用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不同,对如何选购和配置的医用显示器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李海聪;于佳;王永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56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29)和对照组(n=27),两组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照组被给予氨茶碱治疗,实验组被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率和FVC、FEV1、PEF、V60等指标等方面军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文宏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特殊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①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临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102例惠者进行测试,筛选出支扩合并哮喘的病例.②对单纯性支扩和支扩合并哮喘此两类患者的以往病吏详细问卷.③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④对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类型的病例进行分组试验性治疗.A组按抗支扩加抗哮喘治疗.B组按常规抗支扩治疗,均治疗2个月.结果 ①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其中98例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18例阳性(PD20FEV1<12.8μmol)4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2例阳性(FEV1增加幅度>15%).即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发现20例为支扩合并哮喘.另外82例为单纯性支扩.②支扩合并哮喘以往病史的特点是个人过敏病史和家族过敏史的频率很高,分别为120%和110%.而单纯性支扩的发生频率很低,仅为7.3%和3.6%.③支扩合并哮喘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呈季节性加重(20例);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痰液多为黏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啰音外,全部病例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喘鸣音.④支扩合并哮喘类型的分组试验性治疗,用抗支扩+抗哮喘药物治疗的10例,疗效显著,基本属完全治愈,而单独用抗支扩药物的10例,大部分遗留下症状和体征.结论 支扩合并哮喘是一个特殊类型,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以往病史追询、临床特点观察,而与单纯性支扩相鉴别,其治疗方法也和单纯性支扩不同.对支扩合并哮喘应当应用抗支扩+抗哮喘的治疗方案.在抗哮喘方面应用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效确实而且安全.
作者:郑义珊;刘素月 刊期: 201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