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大地震后帐篷ICU的建立与管理

王玉莲;郭建英;陈斌

关键词:特大地震, 帐篷ICU, 管理
摘要:回顾总结了建立和管理帐篷ICU的经验,为今后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结核病控制项目患者规律服药治疗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结核病控制项目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因素,以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不规律抗结核治疗的项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喷目患者规律服药治疗因素.结果 136例不规律服药治疗患者中,初中文化以下86例,占63.24%;60岁以上患者79例,占58.09%;知晓程度较低的惠者67例,占49.2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占41.17%;在治疗期间,乡、村级督导员对患者督导次数不足53例,占38.97%;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36例,占26.47%;外出打工21例,占15.44%病情较重者23例,占16.91%.因此,影响患者规律服药因素主要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核病知晓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外出打工、督导员督导情况、经济状况及病情等相关.结论 加强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意识;加强肺结核患者督导管理,落实督导员的督导行为,加大县级医师对乡、村级医师和患者双方的督导,真正执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规律性,确保项目惠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

    作者:罗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病种定额收费患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比的影响体会

    目的 对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单病种惠者和非单病种患者实际补偿比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新农合单病种患者与新农合非单病种患者出院总费用、实际补偿费用作比较.结果 新农合单病种患者出院报销的实际补偿比高于新农合非单病种患者.结论 新农合单病种定额收费能够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控制不合理收费,提高农合患者实际补偿比,使农合患者受益程度大化.但是,在目前条件下,仍需要总额预付制等其他支付方式作补充.

    作者:赵艳;李丽萍;赵圆圆;张丽君;赵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推进和谐医院建设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卢国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实施心理护理预防ICU综合证的发生

    目的 探讨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预防ICU综合证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例入住ICU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治疗环境、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相同,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 来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心理护理:改善ICU的环境、实施心理支持、加强相互沟通、保证充足睡眠、消除依赖心理.结果 观察组ICU综合证发生平低住ICU时间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 ICU综合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的针对措施来预防,可较好地消除ICU紧张综合证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同时融洽护惠关系,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陶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肺炎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的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儿科成立以来,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结果 肺门影增大46例;肺纹理增强54例;局限性肺气肿20例;心缘和横膈改变9例;大病灶或节段性病灶7例;小病灶即浅淡小絮片阴影29例.讨论新生儿肺炎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肺纹理增强,局限性肺气肿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陈发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新时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护理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日趋重要.通过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可以很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培养是护理实习生实习的重要内容,带教老师必须言传身教.

    作者:马青;王晓娟;胡潍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合理的家庭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合理的家庭式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合理使用及保管等家庭式治疗措施针对不同分型的糖尿病患者所产生的疗效.方法 以110例14~65岁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4).两组予以药物治疗同时实验组辅以饮食控制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及药物合理化等家庭式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不同分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予以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家庭式应对治疗后,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徐文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脏闭合性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通过对肾脏闭合性损伤惠者的密切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对68例肾脏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手术治疗7例.平均住院38d,随访3~24个月,未见并发症.结论 加强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治疗肾脏闭合性损伤,促进疾病康复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颖;孟宪文;刘秀丽;张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感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感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记录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前以及用药后1~3d的临床症状,以评分法判定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 使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84.4%.结论 好医师抗感颗粒可较显著的改善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药物的良好选择之一.

    作者:孙明霞;钟佑采;吴惧;周文智;胡文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方法 我院通过提供舒适环境、保持良好的护士形象、规范输液流程、输液前做好沟通交流、提高输液技术水平、加强输液巡视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结果 使用医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调查人员直接发给患者及家属,当场收回,发放400份,收回384份,有效率96.0%,结果 满意率为97.5%.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95.O%,知晓率为87.5%,同时护理纠纷、投诉现象较过去明显减少.结论 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季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体会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轻者,淋漓不断谓之漏下,重者,突然大下谓之崩中,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

    作者:黄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实施差异化战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以无锡市新区旺庄医院体检部市场开发为例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实施竞争战略,赢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尤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无锡市新区旺庄医院体检部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竞争战略的有关理论,指出差异化战略是旺庄医院体检部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后,笔者借助市场差异化的工具,尝试为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全新的视角.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出生体量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出生重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至1998年出生的,有10年的详细医疗记录的人群纳入研究,我们以出生体质量、年龄、妊龄、母亲妊娠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和出生地作为因素,用泊松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小儿哮喘的影响.结果 超重儿哮喘发作的风险要大于正常体质量儿(相对风险为1.18);其他增加哮喘发作风险的因素还包括性别,低收入和出生地.结论 超体质量儿是小儿哮喘的风险因素.

    作者:丁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

    支气管痉挛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导致通气阻力增加,临床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心率过快、甚至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CO2蓄积和缺氧,严重者导致死亡.支气管痉挛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69%~0.8%[1],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气道平滑肌异常,小气道内径减小、异常的自主神经支配,正常的气道防御机制损害和一些生物化学介质释放有关[2].本文对近年来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双叉式输液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针对我院儿科患者流量大,输液人数多,护理强度大的特点,2004年10月,我科与山东威高医疗集团共同开发了适合多组(两组以上)输液的双叉式输液器,经过4年的临床应用,到2008年9月,儿科已使用双叉式输液器10万余只,其快捷、高效、安全的优点得到了护士及患者家属的一致认可.双叉式输液器经过我院各临床科室的推广应用,护士普遍反映良好.现介绍我科在使用双叉式输液器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孙桂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高龄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

    目的 探讨对高龄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及培训并预约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70例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围生期护理.结果 通过90.0%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一般医学知识,全身心地进行分娩准备;91.4%的孕妇认识到过分焦虑恐惧会加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并能保持愉快心情,消除不必要的担心,16例因社会因素原拟剖宫产经过护理干预而转为自然分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7%.结论 重视对高龄初产妇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加强围生期护理监护支持,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郑晓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目的 探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寻求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方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在业务开展程度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中所存在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与结论 临床药学将成为国内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台磊;周相燕;许承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表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将249例慢性心力表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表竭的护理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指导、运动干预、减少诱因、出院指导,应用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HL评分)入选时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干预前无差异,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记分下降,生存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实施护理干预在改进慢性心力表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美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某民办大学2007年入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分析

    我们接受本地某民办大学委托,对其1579名入校新生进行常规体检,同时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结果 HBsAg阳性150例,总阳性率9.50%,其中男性113例,女性37例.结论 某民办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较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苏希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院2007年至2008年5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茵药物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方法 对2007年至2008年5月检查收集的病历183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14%;合理866份,占89%;不合理107份,占11%.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郑淑敏;魏培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