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痴呆的防治与护理

冷玉华;张奇志

关键词:痴呆, 老年, 防治措施
摘要:痴呆正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患病率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上升,我国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痴呆患者占世界总病例的1/4,除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外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的防治与护理

    痴呆正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患病率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上升,我国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痴呆患者占世界总病例的1/4,除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外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作者:冷玉华;张奇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循期治疗月经后期经验

    月经后期是月经周期错后7d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又称经期错后、经迟.其临床特征为月经延后7d以上,并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青春期初潮后数月或更年期月经时有延后,无其他不适者,不属此病症范围.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年轻女性,西医多采用周期疗法,许多患者因担心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且激素治疗停药后又易复发,因此近年来要求使用中药进行调经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作者长期从事月经病治疗,使用中药循期治疗月经后期.积累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青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滋阳润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滋阳润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滋阳润肺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草珊瑚含片、维生素B2、碘甘油治疗,以观察两种方法 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8.9%,两组疗效比较,经两独立标本非参数秩和检查,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滋阳润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纪奎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应用B超检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超诊断技术在基层卫生院中检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AFI)测量羊水量,对照此较56例B超诊断羊水过少和56例B超诊断羊水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B超测量羊水量,并比较两组分娩及新生儿颓后情况.结果 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羊水过少,影响围生儿的预后,B超技术诊断羊水过少是比较准确,在基层医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经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并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皮肤沿静脉走向涂抹,对照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63±1.15)d;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05±1.08)d.两组静脉炎发生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并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林华瑶;王秋杏;黄志民;王惠莹;蚁泽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减少医患冲突,创建和谐医院

    分析讨论冲突的特征,原因和过程,结合实践总结创建和谐医院的模式,提出稳妥处理冲突,优化工作流程是创建和谐医院的重要途径的观点.

    作者:王贺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开胸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

    开胸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为了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现将开胸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杨雪飞;庞靖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诊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56例体会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卫生院从2003至2008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56例,本组病例年龄18~69岁,男42例,女114例,轻度96例,中度37例,重度23例.经口服中毒147例,经皮肤吸收中毒9例,有机磷农药多数是乐果、甲胺磷,敌敌畏,治疗长13d,短2h,转院5例,死亡2例.现将诊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宗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病医院产Ampc酶菌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医院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高产AmpC酶菌,并测定15种常用抗菌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435株受检菌中共检出质粒介导AmpC酶76株17.47%.产AmpC酶对15种常用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亚胺配南敏感性高.耐药率高为氨卞西林,(97.37%)与非产Ampc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组,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产AmpC酶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可采用碳青霉希类抗生素作为产AmpC酶菌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 选用药物.

    作者:胡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朱砂安神丸的方药配伍分析与临床应用

    朱砂安神丸来源于<内外伤辨惑论>.其处方为[1,2]:朱砂15g(另研,水飞为衣)甘草16.5g、黄连(去须净,酒洗)18g、当归(去芦)7.5g、生地黄4.5g;用法是:上药除朱砂外,余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1次15~20丸,食后津唾咽下,或温水、凉水少许送下亦得.功用为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主治心火上炎,灼伤阴血,心神烦成,怔忡,失眠多梦.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有效沟通在献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对采供血机构来说,我们的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及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要善于掌握沟通基本知识,熟练运用沟通技巧,才能与献血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保证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笔者阐述在献血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保证献血过程的顺利完成.

    作者:卢志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青少年运动性损伤的比较影像学诊断

    目的 比较X线平片、螺旋CT及重建、MRI对青少年运动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运动性损伤进行影像检查的青少年4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并使用GE 16层VCT对21例骨关节创伤者进行扫描,薄层(0.625mm)扫描后,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行3D(MPR、VR、SSD、MIP)重建,35例行GE 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扫描方式包括T1WI,T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及GRE.结果 受伤原因主要为球类运动与田径类运动,分别占70%(28/40)和30%(12/40).受伤部位主要有踝关节受伤37.5%(15/40)、膝关节受伤22.5%(9/40)、腕关节受伤15%(6/40)、髋部-大腿受伤10%(4/40)、其他15%(6/40).CT扫描并三维重建21例,发现X线未发现的隐性骨折8例;MRI检查35例,检出隐性骨折(含骨挫伤)14例,软组织损伤(含韧带、半月板、肌肉)35例.结论 青少年易引起骨骺撕脱骨折;传统X线平片对隐性骨折、韧带损伤易漏诊,CT三维重建和MRI成像分辨率高,是青少年运动性损伤可信赖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对执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兰珠;林增如;王荣靖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Ⅰ期植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肱骨干中端及中下段骨折Ⅰ期植骨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后效果分析.方法 对27例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Ⅰ期植骨,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41岁,闭合20例,开放7例.结果 27例肱骨干骨折Ⅰ期植骨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6~40个月),2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0~30周),肩关节功能被Neer评定法评价优良率100%.结论 对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横形、短斜形及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植骨,可大大减少了骨折不愈合的概率,加快了骨折愈合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参松养心胶囊合磁朱丸治疗失眠症54例临床观察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

    作者:杨海峰;吕二保;张炎广;李文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产科护理纠纷

    产科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者,她们大多以无病状态住院,所以对其愈后转归多抱以乐观的态度,在生产过程中突发的意外难以接受.而产科工作风险性大,发生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多.护理纠纷产生的常见原因是护理差错,而护理差错又多因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作风不严谨或业务不熟练、技术操作不规范和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去做所致,其次是因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排除隐患,是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作者:白晓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37例急性坏死性肠炎误诊分析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其病因尚未确定.以腹痛、腹泻、血便、发热为主要表现,因病变部位、肠管的范围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轻重不一,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故早期易误诊.

    作者:刘中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药配合钻孔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8例

    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用中药配合股骨头内钻孔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国灿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神志改变的原因及鉴别

    目的 探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意识障碍的原因及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COPD急性加重期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COPD急性加重期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50例,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MRI检查,结合既往病史及用药史,意识障碍病因有以下几种:肺性脑病20例,低渗性脑病15例,脑血栓9例,药物不良反应6例(镇静安眠药中毒2例,糖皮质激素1例、喹喏酮类药物1例,茶碱1例,洋地黄类1例).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意识障碍病因复杂,对这些患者要将昏迷时及昏迷前的伴随症状及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检查(必要时应行头颅CT检查)综合判断,方能避免误诊、漏诊及误治,降低病死率.

    作者:杜维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

    抢救急性呼吸表竭有效的办法之一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要根据临床监护器配合血气分析等参数调节呼吸机,并配合使用抗生素、生理盐水进行气管内冲洗、吸痰,从而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的目的 .本组50例患者,通过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动脉血气改善.

    作者:齐德;杨宝武;王海锋;管清柏;程玉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46例临床观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孕妇特有的疾病,患者除具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状之外,常合并眼底视网膜改变.妊高征患者眼底视网膜改变与血压高有密切关系,一般患者产后妊高征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少部分患者血压仍持续性升高,因此导致视网膜病变不能改善,视力下降.近2年来,在应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止血滋阴汤治疗妊高征视网膜病变46例,通过临床观察,其对恢复视网膜病变及提高视力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