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对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的价值

朱士启;张亮;赵鹏程

关键词:CT, 原发性气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气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8例,发生于颈段7例,胸段3例.主要表现为:腔内宽基底结节型5例,腔内窄基底结节型3例,腔内外肿块型1例,沿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结论 CT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原发性气管肿瘤形态学特征,并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有助于对良、恶性的鉴别.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2005至2008年威海市无偿献血400mL/次浅析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使无偿献血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威海市顺利实现了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转变.为了确保血液安全,节约血液资源,降低经血液途径传播传染病的危险,依据<献血法>规定健康适龄公民一次献血量200~400mL,威海市中心血站自2005年积极宣传推广无偿献血400mL/次,4年来威海市无偿献血400mL/次呈日益增长趋势,通过分析与掌握相关数字,对于本站进一步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英;宋瑞红;牛海亭;刘建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带岛状皮瓣转移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 山西省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首例左内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该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皮瓣皮肤开窗、罂秉碱30mg、妥拉苏林25mg,每6小时1次交替肌内注射维持皮瓣渗血是防治术后静脉危象、进行皮瓣成活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海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断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早期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 对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25例患儿中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急性淋巴结炎3例,支气管肺炎5例,感染性腹泻4例,败血症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猩红热2例,急性尿路感染2例.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由于缺少主要症状易造成误诊,当出现持续发热,口唇变化,四肢末端改变及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作者:杨琦;杨立琼;黄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测定虫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各法浅析

    虫草属真菌是一大类昆虫病原菌,记载有360多种,在我国分布的有70多种[1].虫草属真菌,多是一类形态特殊的昆虫寄生菌,是药用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中以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负盛名.但由于盲目采挖,天然资源已告枯竭.

    作者:柳永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卒中失语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探讨

    卒中失语是卒中病常见的症状和后遗症之一,因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失语症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和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作者:范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上海市崇明县2009年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09年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而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方法 利用从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软件中导出的数据,采用EXCEL2003及SPASS13.0对新管理糖尿病患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崇明县新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1782例,男性684例,平均年龄(62.50±9.79)岁,28-90岁;女性1098例,平均年龄(62.69±10.10)岁,36~92岁,男女性别比0.62.以61~70岁的为主,占36.92%,其次为51~60岁的,占28.62%.职业主要为农民1460例(81.93%).有糖尿病家族史的312例,占17.51%.建卡登记时的血糖平均为(8.64±2.85)mmol/L.病程平均(5.55±5.31)年.不同性别之间,身高、体质量、腰围、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臀围、腰臀此、收缩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指数平均(24.42±3.27)kg/m2,消瘦42例(2.36%),正常784例(44.00%),超重721例(40.46%),肥胖235例(13.19%).超重及肥胖患者主要集中于61~70岁,其次为51~60岁,且<70岁的患者年龄越大,体质量指数越高,70岁时达到峰值.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所用降糖药趋势一致,均主要为磺酰脲类、其次为双胍类.结论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需要终身治疗,由于其病程长,费用高,加强糖尿病患者自身管理及健康宣教,能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韩小丽;唐明;徐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分析

    骨折在治疗的理念,方法和内固定材料上不断更新,但是骨折不愈合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医源性因素是产生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1],正确认识医源性因素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关系,有助于减少和避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房传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探讨

    医疗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有效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对医院来讲,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安全、经济、有效地做好医院医疗废物是管理者应注重的问题.通过健全管理组织,确保制度落实,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贵任意识,加强检查、考核和督导.对医疗废物工作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

    作者:田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很多,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如牵引、水针、硬膜外封闭、床边手法、麻醉推拿等.现就非手术综合治疗作一简要的总结.

    作者:杨澔侠;王胜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补中益气汤对外科感染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外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中对患者血清中Lysozyme-C的影响.方法 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中Lysozyme-C的含量、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拉细胞比例,并与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补中益气汤辅助抗生素治疗外科感染与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外科感染可明显提高Lysozyme-C,降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论 补中益气汤辅助抗生素治疗外科感染血清中Lysozyme-C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枉细胞比例显著下降,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徐晋;吴丽;于青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重点对心理、口腔、皮肤、等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80例手足口病患几经积极治疗及针对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院内交叉感染.结论 消毒隔离措施及对不同患儿的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控制疲情的扩散,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远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病理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具有教学的一般规律,然而在学习环境、学习对象及学习内容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自然也具有其特殊规律.探讨这一特殊规律,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探索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各级各类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教研课题.

    作者:于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治疗痔病

    目的 评价比较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痔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完整的临床资料,设置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愈合时间短.结论 PPH治疗痔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术前评估及健康指导

    血管通路也称血液通路,即将血液从体内引出,在返回体内的通道.建立和维持一条有功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通路,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等待4~6周(至少2~3周)该静脉自己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才能使用[1,2].

    作者:王琴;王凤;陈玉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例复治结核病转变肺癌病例分析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治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卫生部疾控司制定的短程结核病化疗方案,初治方案是2HREZ/4HR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临床症状,临时对症治疗.结果 2例结核患者在合理的规律初治治疗方案中收到了显著效果,痰菌转阴,肺部病灶吸收80%剩余病灶稳定,在短时间内又复发用同样的化疗方案,局部病灶吸收,但又重新出现的病灶,在药物的作用下反复几次,5~7年后转变为肺癌.结论 肺结核患者治疗不当,容易细胞发生变性而癌变.

    作者:杨毓;孙萍;包国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病理相关性分析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很差,80%的肺癌病例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肺癌按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其中,早期周围型肺癌术后5年存活率较高,而其影像表现往往为肺内一弧立结节或肿块影,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1,2].因此,充分认识和把握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射阳县中医院2003至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详细的HRCT扫描,并经增强CT扫描的病例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施广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康复新液含服佐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6例

    采用康复新液含服佐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观察其疗效.

    作者:冯杰;陶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肠、胆肠、肠肠吻合术式治疗胃远端晚期癌合并幽门梗阻和胆总管梗阻体会

    胃远端晚期癌长幽门梗阻,而原发肿瘤已不能切出的患者屡见不鲜,临床上多习惯于采用胃肠、胆肠、肠肠(beaun法)胃空肠吻合,来缓解症状,但术后不少患者短期由于肿瘤增大、局部淋巴结增大压迫以及胆总管被浸润造成胆总管梗阻,引起患者黄染和代谢障碍,以及胃肠吻合口发生再梗阻等情况.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对1996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胃肠端晚期癌已不能切除而发生幽门梗阻的患者19例进行胃空肠、胆囊空肠、肠肠(beaun法)吻合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12周后行心脏彩超,测定LVEF,测量6min步行距离,同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均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LVEF显著提高、6 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LVEF,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董丽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现已明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其破裂,进而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重要原因.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源血管,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密切的临床联系.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及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性预测的重要指标[1,2].

    作者:闫慧敏;杨向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