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体会

程晔

关键词: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手术, 联合阻滞麻醉, 维持时间, 术后镇痛, 生理变化, 安全
摘要: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手术,鉴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要求手术时需要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良好的术后镇痛.本文总结我院6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体会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辽宁省城市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1]对1 023名4~16岁儿童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1.1%.结论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与家庭情况、环境,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文化及职业,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等有关.

    作者:侯晓梅;李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秋水仙碱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150mm × 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结果 秋水仙碱在6.444~15.03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202X+0.2333,r=0.9997.平均回收率:100.3%(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作者:俞永梅;张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教师应从我作起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材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水平高超的卫生技术人才.所以教师应该从我做起,加强基本功训练,全面理解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技能训练,从课上到课下,重视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完成教师的职责,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作者:陆庆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39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平扫发现病灶,对病灶行2mm薄层扫描,再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min薄层扫描,分析病灶大小,边缘情况及强化值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 [1]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有一定的定性意义,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较小的结节更有可能为良性.有作者统计,<1cm的结节85%为良性,<2cm的结节约60%为良性.>3cm的肿块多为恶性肿块.[2]分叶状边缘多表明为恶性结节,特别是深分叶结节,深分叶阳性者以恶性结节多见,深分叶阴性者以良性结节多见.分叶反映结节各个方向生长不均衡.肺癌常见深分叶状边缘,错构瘤可见浅分叶.模糊的、不规则或毛刺的边缘提示恶性结节,肺癌边缘常见毛刺征,为肿瘤细胞向各个方向蔓延或肿瘤刺激引起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条索形成.约30%的转移瘤边缘模糊,可见毛刺征,约90%有毛刺的结节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锐利提示良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球等.[3]血管集中征又称支气管血管集中征,恶性结节较多见.其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或受牵拉向病灶移位.血管集中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4]胸膜凹陷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之一,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良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差异不明显,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强化值(38.6±14.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5±16.4)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2.3%.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结论 结节较小,边缘光滑锐利或浅分叶,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结节较大,分叶状边缘,特别是深分叶结节,毛刺征,血管集中征,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

    作者:王继芳;徐学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外孕并腹腔内出血患者自体血回输与麻醉

    目的 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麻醉及补充血容量的问题.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轻度及中度休克患者在抗休克同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重度休克患者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同时回输自体血补充血容量.结果 本组6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基层医院无血库设备条件下,采用回输自体血方法有利于节约血源,无传染病,不需作血型化验与交叉配血等优点.

    作者:张国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可以使患者就近诊治,减少费用支出,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来增进健康、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对城区医疗保障、基层基本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陈团;庄永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剂量尿激酶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差异.方法 将发病6h后急性脑梗死6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降纤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尿激酶30~40万U/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降纤酶10U/d至5U/d,连用7~10d.两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降纤酶.

    作者:靳玉宏;王有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

    目的 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采用北京伟力新世纪公司生产的WLFHY-500型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3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浓缩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腹水超滤后体重下降,腹围减小,24h尿量增加.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比治疗前增高而血BUN、 Cr水平降低(P<0.05).腹水超滤前后K、Na、Cl、BUN无明显变化(P>0.05),而总蛋白及胆红素发生变化(P<0.05).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术的治疗适应症广操作简便,疗效较令人满意,适合在各种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耿云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腰部神经根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在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的形态、结构、走行及与比邻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病理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提高微创手术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6具无脊柱疾患的成人腰骶椎段标本,依照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术及经椎弓根椎体介入术的习惯入路,分别对下腰部椎管和神经根后方冠状面、神经根管后壁、前壁及椎间盘横断面进行解剖及观察,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结合临床1 200余例腰骶椎微创手术所见,相互印证.结果 下腰部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后,随着序列的下降,与硬膜囊的夹角也随之减小,而出发点则随之升高,椎间孔的形态亦随之改变;在途径椎管内及椎间管内两个阶层中,前段-般不受退变及异常应力作用产生形变,增厚的黄韧带多为致病因,后段为纤维管道,不越过间盘组织,可能与骨退变及增生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因序列不同,出发点及角度均不同,与椎间盘及椎弓根关系亦不同,椎间隙、椎板间隙和椎间孔是微创手术的重要工作通道,因外伤或自身的增生退变或以合并存在的形式导致神经根与比邻组织关系亦会改变,微创操作亦应作及时的调整以解除症状,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作者:刘亮;蔡丰;姚勐炜;蔡明巍;涂意辉;杨安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炎Ⅱ号治疗急性喉炎的疗效评价

    小儿急性喉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一般多发生于感冒后,先有病毒入侵,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细菌有乙型流行感冒杆菌、葡萄球菌等.

    作者:刘延媛;许谦;梁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转移抑制子KISS1和nm2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KISS1和nm23在结肠癌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他们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SS1和nm23在正常黏膜(n=126)、原发癌(n=126)和淋巴结转移癌(n=62)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原发灶和正常组织、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KISS1的表达随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逐步下降.KISS1在正常黏膜、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5.2%、73.8%和41.9%;而nm23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为91.2%、82.5%和56.5%.正常黏膜组织中KISS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原发癌中的表达,而转移灶中的表达率又显著低于原发灶中的表达.结论 肿瘤转移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多步骤的结果,转移抑制子如KISS1和nm23的表达在结肠癌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瑾瑜;门琼;于观贞;冯菲;施媛;姚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

    为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官颈疾病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71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的结果,同时根据阴道镜图像异常处定位活检,若无明显异常,则在3、6、9、12四点行活检,均送病理检查.结果 根据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宫颈癌的符合率100%,对CIN诊断符合率87.10%,对宫颈湿疣的符合率100%.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湿疣的早期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青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路优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路优泰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路优泰合并利培酮36例,对照组路优泰34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AMD评分比较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优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程现廷;王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在心脏换瓣者抗凝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心脏换瓣手术的日益广泛开展,如何评价抗凝治疗效果,并对药物剂量进行检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有效控制换瓣患者用药量,防止抗凝治疗中患者发生,出血栓赛或瓣膜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我科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及外院大量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进行了检测.

    作者:马立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0例报告

    目的 应用内镜技术探讨创伤小,美观的甲状腺切除术.方法 1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 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好,出血少且具有美容效果.

    作者:刘稳;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女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w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起效快,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女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安乐红;潘纪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亢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372例新诊断甲亢患者中筛选出甲亢性肝病116例,通过样本率的χ2检验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甲亢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甲亢性肝病的发生率越高(P<0.01);合并甲亢心力衰竭患者甲亢性肝病发生率较非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增高(P<0.01),甲亢性肝病发生率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及有无合并甲亢心心衰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

    作者:马战凯;李新庄;刘军;康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介入化疗在乳腺癌术前的治疗体会

    目的 针对癌灶较大,浸润较深或广泛乳腺癌患者,采取术前介入化疗,改善局部症状,使肿瘤缩小,再行Ⅱ其根冶术.方法 局麻下经股动脉插管,在X线荧屏下,病灶局部注入化疗药物 结果 癌灶缩小,与胸壁的粘连得到松解或完全分离 结论 增大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作者:何怡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手术,鉴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要求手术时需要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良好的术后镇痛.本文总结我院6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体会如下.

    作者:程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钾镁盐治疗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13例分析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急症之一,发生率约占8%~35%,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以前临床一般采用停药,补钾及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但效果不佳,病死率约占3%~21%.

    作者:武跃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