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黄洪霞

关键词:肝病合并糖尿病,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根据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了59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 通过护理后,患者能够合理控制饮食,掌握自我检测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发病次数,控制合并症,提高健康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丁哌卡因(布比卡因)10mL,研究组在腰麻药中加入盐酸吗啡0.3mg,对照组在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盐酸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作者:张羽明;杨小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阿奇毒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阿奇毒素是一种十五元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与红霉素相似,但其抗菌谱更广,药动学性质更稳定,为了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我们采用先锋铋做对照,对该药治疗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了临床试验.

    作者:孙秀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子宫出血的临床探析

    目的 探析子宫不规则流血患者的诊刮比例,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性和肿瘤性病变的发病趋势.方法 250例因子宫不规则流血而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依据年龄大小分为1组和2组,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宫腔诊刮的比例和病理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就诊时进行宫腔诊刮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的病理结果中子宫内膜增生性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在处理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患者时,年龄可能不是进行宫腔诊刮的主要依据,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

    作者:薛永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分级与PCNA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分级关系.方法 将78例肝细胞癌用真彩色显微医学图像分析仪测量肝细胞癌各级免疫组化PCNA表达的平均数值(N).结果 肝细胞癌各级PCNA表达的平均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根据肝细胞癌与 PCNA表达数值的不同,进行肝细胞癌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作者:徐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掌握其特点,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现将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内窥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

    内窥镜反面检查是目前诊断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诊断胃肠早期肿瘤的理想的医疗仪器,它的作用是其它医疗检查,CT,核磁共振,X线,B超等所不能代替的.但是,由于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行检查,胃肠及肠镜必须经入患者的体腔,操作时会引起轻度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如不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甚至还可能有并发症的危险,故不少患者都害怕接受胃肠镜检查.以至没有及时明确诊断,错过了佳治疗时机,造成中身的遗憾.我院自1987年开展内窥镜检查工作以来,共接收二万八千多例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从工作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99.5%的患者顺利完成了内镜检查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洪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肺心病患者晨晚间护理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其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是临床的常见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香玉;李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头皮针在皮试中的应用

    青霉素皮试(或其他皮试)一般都前臂掌侧下1/3处用1毫升注射器(将原药经正规稀释成的试敏液)经皮下注射(皮试)的方法.但患者普遍都有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我经过工作的实践,从2000年起至2004年12月止,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根据有关临床资料,把工作实践(皮试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总结……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探讨产后出血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30例,期中经阴道分娩的42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70例;第一组:胎儿娩出断脐后经脐静脉推注5%糖20ml+缩宫素20μ,然后手法按摩宫底持续约5-15分钟;第二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5%糖20ml+缩宫素20μ;第三组:5%糖20ml+缩宫素20μ静脉推注加手法按摩;第四组:于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枚塞入产妇肛门内;第五组:胎儿娩出后手法持续宫底按摩5分钟以上,适度牵拉脐带;第六组: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5%葡萄糖60ml+Vitc2.5g静推,0.85%生理盐水500ml静点.另210例剖宫产分娩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第一组:缩宫素20μ子宫肌壁注射;第二组:手法按摩加5%葡萄糖20ml+缩宫素20μ静脉推注;第三组:手法按摩.正确测量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各组中,第三组产后出血量少,第一组的第三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相对少.第五组、四组、二组依次减少,剖宫产术分娩各组中,第二组产后出血量少,第一组与第三组次之.剖宫产产后出血量与阴道产分娩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后的24小时内阴道总出血量来探讨产后出血防治措施,通过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或卡孕栓,并采取主动手法辅助娩出胎盘,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马桂荣;王志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活动.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优质护理.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配合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刘双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0例分析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指QRS波降支钝挫,伴ST抬高T波高尖而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心电图正常变异.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类似,极易引起误诊.常将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1990~2007年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而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0例病人分析如下.

    作者:尹义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思路探讨

    护理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护理管理工作,作者在护士长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华;王春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17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分析,以期加深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研究1985-2003年收集的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膜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0例以淋巴管瘤、肠系囊肿为主;恶性肿瘤7例以平滑肌肉瘤、间质瘤为主,肿瘤位于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及阑尾系膜.10例良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瘤体+肠段切除术;7例恶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肿瘤根治切除术、瘤体姑息切除术、捷径吻合术;2例恶淋巴瘤术后常规化疗.10例良性肿瘤9例健在,1例失访.7例恶性肿瘤术后平均存活3年.结论 B超、CT和全消化道钡餐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病不管良、恶性均应积极手术.术后复发多次手术是必要的.

    作者:岳绍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21天的患者应用自制抑郁相关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调查和评分,统计颅脑影像脑梗死部位.结果 本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8.4%,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及早识别治疗显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何远宏;刘柳;朱迎慧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抢救室的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

    重症抢救室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除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外,抢救室本身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抢救就意味着成功,这取决于抢救室合理的布局,程序化管理,医护人员默契的配合,严格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条件.

    作者:张雪鹿;孙爱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 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根据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了59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 通过护理后,患者能够合理控制饮食,掌握自我检测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发病次数,控制合并症,提高健康质量.

    作者:黄洪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临床治疗中硝酸甘油两种给药方法的比较

    冠心病、心绞痛、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硝酸甘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的首选廉价药物且有效.硝酸甘油的用药浓度、剂量、给药的持续时间等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治疗效果.为讨论硝酸甘油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和疗效情况,需求简便有效的给药方法,在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对我院急诊科抢救的30例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的不同治疗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特报告如下.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1],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从1998~2006年,本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9例,均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36例老年人鼻出血临床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症之一,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又是一个独立疾病.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使鼻出血的诊治有其特殊性.我院自2002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36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