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及其伴随变异的初步研究

徐健;梁树人;戴晨阳;李秀梅;刘莉

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测序
摘要: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P基因YMDD变异及其伴随变异的分布情况.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区,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YMDD及相关变异.结果:93份血清标本中,发生YMDD变异者为60例.变异及伴随变异:1型(rtL180M+rtM204Ⅴ)变异26例(43%),2型(rtM204Ⅰ)14例(23.3%),rtL180M+rtM204Ⅰ变异8例(13.3%),rtV173L+rtL180M+rtM204Ⅴ变异8例(13.3%),rtV173L+rtM204Ⅰ变异和单纯rtM204Ⅴ部分变异各2例(3.3%).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部分忠者可发生HBV YMDD变异和(或)其它位点伴随变异.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阴道内正常菌群(乳酸杆菌等)减少,厌氧菌群(加德纳菌、嗜血杆菌等细菌)增加的临床症候群.

    作者:李娣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全球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且病死率高,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暴发,因此,对MRSA的医院感染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曾琼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护理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

    目的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及危害性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为减少这些危险及危害因素,采取的相应的对策,以对护理及健康人员的保护.方法 调查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单手套针法,使用锐器和使用安全留置针,成立配药中心,戴手套操作,勤洗手及加强心理护理,能降低职业损伤率.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从而减少职业暴露.

    作者:何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8例以及健康人40例(对照组)的hs-CRP及cTnl、CK、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0±0.5)mg/L、(3.8±0.4)mg/L、(8.5±1.4)mg/L、(15.8±3.7)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l仅在UAP组和AMI组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韩明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滑动平均法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TSA)中的滑动平均法,以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为例,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推测,并运用SSE及RSE值较小的2期滑动平均法,推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作者:丁凡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皮试液临床配制注意事项

    针对临床用药中对皮试液配制存在不规范问题,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皮试液配制中药物和溶媒的选择、皮试液浓度等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以减少过敏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胡丽辉;杨晓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术前通过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和适当的心理沟通,术后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各种引流管及并发症等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2例出现休克、1例胰漏、1例胆漏、2例切口感染,均及时发现,得到相应处理,使患者迅速康复.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应加强机体的能量储备,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加强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先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华丽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行药物流产2例

    例一:患者秦某,34岁,因停经40天,要求药物流产来院,当日B超示宫内妊娠.即予米非司酮口服,早晨九点2片,晚九点1片,连服2日,第3日晨七点半口服米索前列醇,服后6小时未见胚胎排出,即予清富术,仍未刮出组织.

    作者:徐绿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

    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

    作者:刘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预防艾滋病母婴转播

    艾滋病是世界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一重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已造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亚洲大、世界人口多的国家,形式十分严峻.

    作者:米热古丽·吾甫;努日古力·吾布尔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对护士现存的压力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曾婷婷;蒋红梅;张蓉;王贤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妇科围化疗期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为减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围绕化疗前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期间作好护理评估,熟悉化疗方案,运用心理护理,恰当的饮食指导及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好用药时间等具体护理措施,化疗后及时评价处理,使化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唐宗英;王琼;杨玉琼;周静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加强护患沟通 防止护理纠纷

    目的 加强护患沟通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改革,病人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应该改善医院住院环境,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服务质量,沟通技巧,技术水平,改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结果 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注重和病人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 护理人员增加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沟通意识,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使护患关系融洽.

    作者:龙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卵巢甲状腺肿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下腹疼痛10d,发现盆腔包块7d,于2008年2月26日入院.查:神清,精神可、颈软、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妇查:双附件区可触及一6cm×5cm包块,压痛阳性,活动可,边界清,囊性感.

    作者:窦花莲;周绍芳;吕鲜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东方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对策

    1 基本情况东方市位海南省西部,总面积1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03568人,农业人口317223人,占总人口78.60%,少数民族68027人,占总人口16.86%,全市医疗保健机构22家,其中市级医疗保健机构4家(市人民医院、市铁路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所).

    作者:林小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护士的内在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转化为护士个体的自觉行为和工作动力.在工作中注重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护士的岗前培训、加强护士的自我修养、倡导人文关怀、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语言修养.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曾桂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

    剖宫产术后,由于宫缩,手术刺激、切口疼痛、麻醉药应用等诸多因素,致使胃肠功能受抑制,从而产生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以腹部胀满、胃脘疼痛、腹痛腹胀、便秘等为主要症状.

    作者:邱海燕;蒋红梅;王贤华;文霞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误服过期复方地芬诺脂片致死1例

    1 典型病例患儿,女,1岁6个月,体重12.5kg.住院号1209188.于2008年1月8日下午4点左右在家玩耍时误服复方地芬诺脂片(具体计量不详,有效期2006年到期),服药后约2~3小时被家长发现.

    作者:哈斯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h膀胱有尿不能自行排出者.它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而增加产妇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产生原因,介绍了在临床工作中广大的护理工作者研究的几种处理方法 ,为了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多采用几种方法 联合应用来治疗尿潴留.

    作者:王贤华;蒋红梅;王琼;曾婷婷;李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经皮穿刺O3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初步体会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O3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对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O3盘内及椎间孔注射,辅以消炎镇痛液,配合术后3天甘露醇、她塞米松静脉滴注,必要时口服止痛药.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依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22例显效、1例有效.结论:经皮穿刺O3介入消融术可以作为LDH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仁毅;邓莉;谢红春;左正敏;葛兆;李仕勇;张宝金;沈维洵;黄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