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帆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21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控制血糖.术后预防感染,监测血糖和指导自理能力等护理措施的实施.结果 21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徐宝红;张平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本文通过对100例脑出血进行随机分组比较,观察健康指导对患者身心得到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盐酸甲氯酚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4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甲氟酚酯15~20mg(k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盐酸甲氟酚酯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吉水合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很久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了解很少,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
作者:王凤湘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肇庆地区血液采集供应的现状调查,分析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的设想和对策.方法 对2003至2007年肇庆地区血液采集量、成分分离量、各临床用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的血液采集量近年来增长较大,成分血分离率逐年增加:红细胞分离率由40.1%增加到99.9%;临床成分输血率逐年增长,由93.5%增加到99.6%,全血使用逐年下降,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的使用增幅也比较大.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技水平的提高,血液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继续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有效供应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卢少芬;梁洁贞;梁丽华;梁伟英;仇严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65例,给予盐酸安非他酮片75~300mg/d,疗程均为42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和心电图.结果 临床有效率78.5%(51/65),不良反应率为1 2.3%(8/6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安非他酮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梁健雄;李学武;高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6年来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9例.结果 1年以上远期随访优良率达89%.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创伤小,无须广泛减压因定,康复快,费用低,能避免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李永斌;曹锡文;唐世斌;林云东;刘清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用自拟方清热养血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基本方清热养血汤加减辨证治疗,根据西医诊断结果加减方药.结果 临床治愈50例,好转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利用自拟方药根据诊断结果加减方药和剂量,治疗乙型肝炎,比较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国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黏度,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减少复发.
作者:岑烈;戴晓勇;俞斌;颜伶;陈永珍;杨晓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前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它是运用不断获得的新的可靠信息加以预测,并将期望的社会管理目标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护理危机是指由于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所产生的影响及危害,它对护理质量管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通过预警而发现危机,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制定应对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去应对.因此,实施前馈控制,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PICC是由外周静脉插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riserted centralcatlleter,PICC)是一种全新的静脉输液技术.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救治可显著减少对患者反复的穿刺、减少高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血管炎、静脉硬化的发生率.患者虽置管仍可保持肢体的活动及功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如南;王炯;刘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蚓激酶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高黏血症患40例,给予蚓激酶每次2粒,3次/d,连续15d.结果 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凝血因子1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下降(P<0.01).结论 蚓激酶是治疗早期高黏血症较好的药物.
作者:毛蕾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采用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2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电解质,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中低钠血症者66.1%,低钾血症者42.9%.74例重症肺炎伴低钠血症者,治愈及好转者51.4%;38例不伴低钠血症者,治愈及好转者71.1%,P<0.01.低钠血症纠正成功者46例,其中治愈及好转者63.0%;而低钠血症纠正失败者28例,其中治愈及好转者17.9%,P<0.01.48例重症肺炎伴低钾血症者,治愈及好转者52.1%;64例不伴低钾血症者,治愈及好转者68.8%.P<0.01.成功纠正低钾血症者32例,其中治愈及好转者62.5%;低钾无法纠正者16例,治愈及好转者25.0%,P<0.01.结论 重症肺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常规检测电解质,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钠血症及低钾血症能明显提高重症肺炎的好转及治愈率.
作者:陈小红;邹小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 无晶体眼玻切术后不足3个月的2例保持俯卧位联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超过3个月的3例经巩膜隧道前房取硅油;有晶体眼2例均为术后2年,先取出后房硅油再经角膜穿刺取出前房硅油;人工晶体眼下方悬韧带部分断裂,黏弹剂干洗法取出硅油.结果 8例患者前房硅油清除,眼压恢复正常.结论 多种方法可以清除前房硅油,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得胜;闫媛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危重患儿血糖水平变化及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的关系.方法 将236例PCIS≤90分的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1月为A组,~3岁为B组,>3岁为C组,每组再依PCIS分成<70分的极危重组、~80分的危重组和~90分的一般危重组,统计分析血糖水平变化及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与PCIS无相关性(γ=0.20,P>0.05),病情重者发生低血糖的比率高;②B和C组患儿随着病情加重,血糖明显升高,PCIS与血糖值呈明显负相关(γ=-0.47,γ=-0.62,P<0.01),尤以C组为著;③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应激反应逐渐增强,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结论 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并非都表现为高血糖,血糖水平除与病情轻重有关,也受患儿年龄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在评估病情、治疗等方面需多方考虑、全面处理.
作者:余杨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疾病控制体制改革后,疾病控制机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推进业务创新,增强疾病控制能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学习先进的疾控技术,增进单位和谐,形成全员学习氛围,建设现代疾控文化,加快人才培养,建立整体联动机制,实现疾病控制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谢龙利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在通过心理疏导、多接触的同时,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从不良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该文通过对服毒后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心态的心理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临床抢救、治疗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作者:李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168例,有并发症41例,对各种并发症的因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猝死2例.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5例,术后颈部血肿及感染5例,钢板螺钉松动4例,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4例,髂骨供区疼痛9例,脑脊液漏2例,食管漏2例,骨块移位2例,继发性退变3例,其他并发症3例,均治愈.结论 颈椎病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及进行相应的处理.
作者:郭新军;朱振军;李碧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对中成药和保健品样品非法掺入西药成分进行初筛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TLC法对几类样品进行初筛.结果 该方法简便且针对性强、效率高.结论 可供基层药监、药检部门或医院开展检查工作参考.
作者:杨文红;王晓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赤峰市疑似耐多药肺结核现状,为有效控制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参考材料.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3条途径进行调查:一是旗县结核病防治所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记载的患者;二是结核病防治所接诊医师接诊过程中掌握的患者;三是乡村防痨医师入户调查得来的患者.5种途径调查得到的患者经过查重剔除后,终获得的患者资料.结果 共筛查出582例疑似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在20~69岁,40~50岁为峰值;疑似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产生的时间集中在2000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以后;部分患者可能原发性耐药,一线药物应用还不够规范;二线抗结核药物应用混乱,可以说是滥用.结论 赤峰市的现存疑似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大多为耐药患者,成为严重的传染源,需尽快得到有效控制,在今后的结控工作中,政府制定规划时要把耐多药性肺结核放在免费治疗的行列,并且要建设地市级实验室,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探索出一个合理、规范、有指导意义的化疗方案和管理模式,并保证二线药物的可持续供给.
作者:刘志杰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