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初秋

关键词:艾滋病筛查, 实验室检测,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HIV抗体筛查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漏检﹑误检,为艾滋病的防控提供准确的检测依据. 方法 根据常规工作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其确认阳性结果符合程度,总结和分析保证HIV抗体检测结果准确的因素. 结果 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影响,检验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影响,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三个影响因素上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较在检出率上的 P 值均小于 0.05,χ2 值分别为8.333,6.188,9.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了保证准确的检测结果,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和齐全的设施设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体系,对于严格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胸外科收治的16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另127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 对比两组护理差错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朱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山东省民办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推进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更为显著,其中又以民办医学院校教师尤其明显. 该课题组采用束仁龙[1]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问卷》对山东省民办医学院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民办医学院校教师总体职业压力普遍较大,并在职称﹑教龄﹑学历等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作者:霍雨艳;张苗宇;白婧;贾甜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品管圈在肺结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肺结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22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 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方式,研究组按品管圈模式进行管理. 对比两组管理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痰检依从性﹑治疗依从性. 结果 两组管理前健康知识得分﹑痰检依从性得分﹑治疗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后健康知识得分﹑痰检依从性得分﹑治疗依从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品管圈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促使患者主动进行痰检和治疗.

    作者:翟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和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将该院手术室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管理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主要执行常规管理程序,而观察组则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程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各项考核指标改变情况.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理念后,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对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优质护理管理理念应用到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护士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韩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医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 选取60例护理人员和70例住院患者家属分别评估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满意度.结果 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满意度为46.67%,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58.57%;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1.67%,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29%. 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0).结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田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ICU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且会在短期产生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具备相当高的护理质量.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ICU的护理管理,医院需要从根本上规范管理ICU的护理工作. 而全面质量管理是ICU护理管理中的常用管理办法. 该研究对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展开简要的概述.

    作者:朱玉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个性化服务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护理作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服务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护理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儿科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服务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表现为:25例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3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表现为:10例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71.67%;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服务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促进康复作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尚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ICU护理管理中加强基础护理的实践与研究

    ICU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病房,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为患者提高高质量的基础护理. 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ICU病房患者为例,为其提供优质基础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证明ICU护理管理中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陈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放疗科病房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放疗科病房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该院放疗科2010年5月-2012年4月未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期间,选择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2年7月-2014年6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期间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护理质量. 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对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护理质量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 在放疗科病房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可规范护理行为和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且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此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田相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护理管理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此外,随着广大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在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日常护理情况实施必要的规范化护理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该研究就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展开详细论述.

    作者:姚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效果影响. 方法2014年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并与2013年该院环境监测记录和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结果 护理管理前空气指标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和90.2%, 实施护理管理后空气指标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和9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培训,使所有工作人员感受到医院感染问题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研究组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 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 结论 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长春地区常住居民对肾结石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长春地区常住居民对肾结石知信行情况.方法 设计肾结石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随机发放方式对该地区内1000户家庭进行上门调查,分析﹑统计调查结果.结果 该研究实际收回调查问卷969份,回收率为96.9%.969例受调查者,经检查共患肾结石52例(5.37%),其中男35例(6.17%),女17例(4.23%),肾结石相关疾病知识获取方式,目前主要以电视﹑报纸﹑互联网为主,分别占60.68%﹑31.58%﹑22.08%,而电视﹑宣传单﹑医院则是居民希望获取肾结石疾病知识的主要方式,分别占39.22%﹑21.16%﹑10.53%;对影响肾结石疾病知识掌握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学历是影响其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目前,传播肾结石疾病知识媒介不能满足该地区居民需求,需要从电视﹑宣传单﹑医院多方面进行着手.年龄较大﹑学历较低者,属于肾结石疾病知识重点宣传对象.

    作者:张镝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肿瘤科室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属于健康指导重要内容,按照患者健康需求,利用教育﹑宣传手段,使患者了解﹑掌握基本肿瘤护理方法,转变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健康行为.若单纯依靠医务人员护理,而无法获得肿瘤患者配合,就无法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因此,在肿瘤科室护理中,健康教育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董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PICU医源性皮肤粘贴伤发生率的探讨

    目的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科重症患儿皮肤粘贴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照组为该科2013年6-12月收治的313例危重患儿;观察组为该科2014年1-6月收治的298例危重患儿;观察组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效果观察. 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效果显著. 结论 运用品管圈对降低儿科重症医源性皮肤粘贴伤的发生率有显著成效,效果确切﹑方便易行﹑值得推广.该科护士对医源性皮肤粘贴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该次活动,圈员对运用Qcc能力﹑团队精神﹑脑力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荣誉感均得到提升.

    作者:郭建新;郭璇;颜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关怀对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关怀对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住院患儿的146例陪护家属为观察对象,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关怀.比较两组家属心理状况,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护理关怀有助于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贾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医务人员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未实施护理管理,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实行护理管理.观察两时间段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等.选取两时间段患者各100例,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观察两时间段患者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护理管理实施后,该院医务人员卫生知晓情况﹑卫生依从性以及标准操作能力均高于护理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率降低至1.44%,明显低于实施前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达98%,明显高于实施前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对140名空中乘务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正常成人常模组相比,空中乘务员躯体化﹑强迫﹑偏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选择个性适宜者担任空中乘务员.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细节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的500台腔镜手术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器械管理, 选择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实施的500台腔镜手术为研究组并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间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和器械准备差错率. 结果 研究组器械消毒合格率与器械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器械准备差错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4,P<0.05). 结论 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效率,增加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值得在器械科推广应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分析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该院精神科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患者. 观察组给予责任分组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49/51)和70.6%(36/5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同时使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