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梅;麻林玖
本文主要就黄褐斑的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阴阳失调,情志失调及气滞血淤等方面的关系作了一些简要的探讨.
作者:贾金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本文总结了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代糖尿病是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病机演变基本按照以郁、热、虚、损4个阶段发展.仝教授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糖尿病期和并发症期.糖尿病期包括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并发症期包括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此外还有兼夹证:兼痰浊、兼血瘀证,在治疗上主张分阶段治疗.
作者:苏浩;仝小林;王皖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谷参肠安胶囊口服;治疗组46例.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贺方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的疗效.方法 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6%,而对照组为6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治疗组前后分值减少15.01分,较对照组前后分值减少9.67分,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翠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护士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经验、分析失访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 对2005年出院的880例出院患者按病种进行电话回访,并随机抽取90例进行电话调查.结果 2005年3~12月期间实施电话回访880例,回访成功828例,失败52例,回访成功率94.09%.结论 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和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郭琼;徐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1临床资料病例,某患儿,男性,7h新生儿.因生后发现羊皮纸样皮肤伴气促、吐沫7h入院.患儿系G3P237+3周孕自然分娩,无胎膜早破及胎儿宫内窘迫,生后Apgar评分1min、5min、10min评分为6分、8分、10分,羊水Ⅲ度污染.
作者:王小荣;李德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养心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养心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11例.结果 基本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9%.结论 养心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朱文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单独应用中医传统中成药七厘散治疗手足创伤手术后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480例手足手术后的疼痛患者随即分成两组,I组240例;手术后常规服用去痛片,3次/d,每次一片.痛甚时加服一片,连服3d.Ⅱ组240例;手术后服用七厘散,首次服3g,以后每次服1.5g.黄酒或温开水送服,2次/d,疼痛加重和每天晚上临睡时加服一次,连服3天.止痛效果按VRS分级.结果 两组服药后的止痛效果,Ⅰ组0级者10例;级者37例;Ⅱ级者8例;Ⅲ级者3例.Ⅱ组0级者39例;Ⅰ级者15例;Ⅱ级者1例;Ⅲ级者1例.结论 用七厘散治疗手足创伤及术后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去痛片,既有止痛消肿作用又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值得推广.
作者:汪树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3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尿滁留患者施行膀胱造瘘术,做好心理护理,造瘘管的护理,切口处的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丛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揭示脑出血的发病病因和规律来提高脑出血病的诊治水平,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2003~2007年出院的370例脑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0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7:1;61~70岁年龄组的患者多,占34.05%;37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275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占74.32%;以冬春季为好发季节.结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改变不良生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指数.
作者:陈秀金;乐少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
作者:赵爱萍;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细针穿刺诊断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为手术方式和范围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细针穿刺吸取甲状腺结节进行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及结论28例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诊断,符合率100%,是基层医院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孙家兵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对隐匿型肾细胞癌(ORCC)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先后收治的8例ORCC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诊断为肾癌,其中4例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加综合治疗,3例行介入治疗,1例未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8~20个月,4例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加综合治疗者,存活1例,死亡3例,3例行介入治疗以及1例未行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结论隐匿型肾癌属于晚期肾癌,其误诊率高,预后较差:对隐匿型肾癌及时确诊并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加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建华;官润云;刘孝东;石家润;赵晖;陈剑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伤员血细胞参数、凝血与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特征以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111例多发性创伤伤员和50例正常人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创伤伤员组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发性创伤伤员的ISS评分与PLT、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CV、MCH、MCHC呈显著负相关(P<0.05)APACHE Ⅱ评分与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沦监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血细胞参数、凝血和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伤情和指导早期救治,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杨军;杨朝晖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心脑联通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联通胶囊,口服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只用强心、利尿剂,2组治疗的总疗程8~12周,并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压(LV)、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0.7%(P<0.05).结论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永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疼痛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概率有所下降,但脑卒中后遗留的各种痛痛入头痛、肩疼、丘脑痛等症状的患者却很多,疼痛的存在常常影响病人整体功能的康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脑卒中后各种疼痛治疗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吴青青;李跃兵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方法 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本院质控小组按标准对30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护理文书实施监控和采取改进措施,以保障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虞华;储小红;储兰芳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60岁的患者占80%左右,男女之比约为5:1.由于此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本病的护理工作也有较大的难度.浅述如下:
作者:林芬;林静;曹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72例70岁以上接受食管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除率97.2%,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1.39%.结论 高龄患者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尽量选择创伤小、时间短的术式,加强术后监护处理,是可以承受开胸手术,取得与普通年龄食管癌手术相似的结果.
作者:罗锋;马洪飚;宋小元;余欣;王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随着药品数量的增加和对药品标准的不断改进,药品含量均匀度的检查越来越多,其计算方法多由手工逐步进行,尤其是需要进行复试时,计算工作量更大,容易出现错误,结果判断不准确.
作者:夏明奎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