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神经症及其治疗的哲学思考

冯晓峰

关键词:自我分裂, 自我经验, 行为的自我观察
摘要:总结和反思治疗神经症的经验有可能使我们把这种经验提高到一定的哲学观念,本文正是从彻底经验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试图阐明神经症的本质及其治疗原则.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0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标准激素治疗,多数病人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部分患者易复发或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对于这部份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我院肾内科近年来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成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泌尿系统感染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泌尿系统感染(Urina trac infeefion、UTI)是指尿道口到肾脏的泌尿道任何部位发生的细菌感染的总称.UTI习惯上按解剖部位分类,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肾周感染和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近年来,一种更有临床意义的分类方法越来越多地接受和采用,即将UTI按其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代谢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功能状态分为单纯性感染和复杂性感染,单纯性UTI常发生于尿路感染解剖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生素治疗即可治愈,很少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复杂性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作者:刘忠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系统性硬化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资料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40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病理及实验室资料.结果系统性硬化症皮肤受累以雷诺氏现象多见,除皮肤损害外,还可波及心、肺、肾及冠状血管,本组以心、肺损害为甚,弥漫型者主要表现为早期内脏受累较重,皮肤肌肉活检结果真皮及皮下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增多、变厚、血管内膜增生,管壁变厚以及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消失.ANA、抗Socl-70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病理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ANA、抗Scl-70检查有助于诊断,严重的器官受累大多数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故早期诊断、治疗对阻止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疗效,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郑红梅;邓紫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使用与管理

    1临床估计1.1临床症状1.1.1呼吸困难程度了解病人平地步行、爬楼梯后呼吸困难或伴气喘的程度.1.1.2咳嗽咳嗽的性质,有无痰液及痰液多少,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作者:张明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应用移动式数字成像系统行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我院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PTCA+支架置入术,观察移动式数字成像系统(小C臂)在行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5±9)岁,均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其结果按AHA分段标准进行记录,选择39例患者行PTCA+支架术.结果CAG阳性率为71.21%,其中单支为21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15例,左主干十三支病变1例,心肌桥1例.需扩张病变66处,A型病变40处,B型病变18处,C型病变8处,前降支病变24处,回旋支16处,右冠病变26处.冠脉造影后即刻冠脉介入32例.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9例,直接PTCA+支架置入21例.共置入支架56个(其中药物支架3个),手术成功率93.75%.结论应用移动式数字成像系统(小C臂)开展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经济,安全,成功率高,值得在中下级医院推广.

    作者:邹景阳;刘屹;李晓红;赵为涛;郑建峰;王娴;扬海慧;申小换;毛秀芳;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86年9月-2001年12月,4例钝性胸部损伤所致支气管破裂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给予支气管破裂修补术,2例行支气管重建术.结果4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破裂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疾病,早期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守营;张德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苯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自1998年2月,我院采用苯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3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斯红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化石汤加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

    自2001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拟化石汤加黄体酮肌注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华;林秋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绿支安(Aminic)在胃癌手术患者中临床应用及护理

    我科自2004年以来给16例胃癌患者术后使用绿支安行胃肠外营养,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巧梅;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通过对69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具体体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级氧,积极控制感染为治疗呼吸衰竭三大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使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郑小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严重颏胸瘢痕粘连松解植皮3例

    颈部瘢痕松解切除术后植皮是治疗颈部瘢痕畸形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采用瘢痕切除延迟植皮治疗严重颏胸瘢痕粘连2例.对于减少手术危险性,彻底松解瘢痕,保证植皮成活,减少术后复发优于一次性植皮.

    作者:屠跃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突出

    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脊柱的椎骨共有32块.因环推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腰部的椎间盘厚,约为9毫米.从腰1到骶椎之间都存在有腰椎间盘.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实际上指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作者:吴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膈肌损伤与创伤性膈疝6例分析

    膈肌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膈肌破裂:创伤性膈疝是在膈肌损伤的基础上,腹腔脏器突入胸腔的结果,膈肌损伤不一定同时发生膈肌,两者概念有所不同,而关系密切.事实上膈肌的损伤很难自行愈合,大部分病人迟早会发生膈疝,终需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临床上并不少见,急性创伤性膈疝根据病史及典型表现可确定诊断,而闭合性膈肌损伤,所致膈疝,在诊断上有时仍有困难.兹结合1992~2003年间收治的6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治过程,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治加以讨论.

    作者:郭贯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嘉兴市1998-2003年高校考生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高校招生体检分析我市高中学生的HBsAg携带水平.方法按国家教委、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其统一方法为酶标法.结果1998-2003年我市高中毕业生的HBsAg携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携带率低于全省及我市1995年前的水平.结论加强对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是阻断乙肝的水平传播的有力措施.

    作者:周爱芬;曹家穗;沈志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对神经症及其治疗的哲学思考

    总结和反思治疗神经症的经验有可能使我们把这种经验提高到一定的哲学观念,本文正是从彻底经验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试图阐明神经症的本质及其治疗原则.

    作者:冯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又称Segawa 病,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动动障碍性疾病,现将笔者遇到的3例DRD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董曼丽;刘江;翟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产程活跃期停滞46例的观察与护理

    活跃期停滞是产程进展中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活跃期停滞对母婴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我院2000-2003年的46例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进行分析,并就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作者: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定时刺激排痰用于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为了有效地控制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促使患者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缩短体温主血象恢复正常的天数.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1例重痰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定期刺激排痰,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肺部感染护理、鼻导管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吴顺秀;罗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技巧

    随着整体舒适护理的不断深入,人性化护理服务逐步得以体现.我科自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以来,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山英;段炼;夏友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透患者双腔静脉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劲内静脉插管留置法,因血流量充足,满足血透条件,血栓形成少,生物相容性好,操作较容易等优点而被作为血透通路广泛应用,但是,因人为破损伤口易造成感染、闭塞、出血等并发症,下面就其并发症谈谈原因及预防.

    作者:胡莉莉;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