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镜治疗复杂胆系结石ERBD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刘俊;熊鹰;胡银清;陈碧玲;刘新民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道并发症, 内镜治疗, 内镜逆行胆管引流
摘要:目的 探讨双镜治疗复杂胆系结石ERBD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所有病人先行内镜下胆总管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后网篮或球囊取净胆总管结石,再置入10 F塑料内支架(ERBD)至三管汇合区以上肝总管内引流.3~6 d后,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1个月后,于内镜下拔除塑料内支架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 经双镜治疗的113例复杂胆系结石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或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胆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均痊愈出院.手术1个月后经十二指肠镜下拔除塑料内支架引流并行ERCP检查,发现胆石共21例(18.5%),其中泥沙样结石16例,结石多黏附于内支架表面和用取石球囊搜刮后发现.共发现可见结石5例,结石大小为5~9 mm,于内镜下用网篮或球囊取除.造影未见胆漏、胆总管狭窄及胆总管夹闭等并发症.结论 复杂胆系结石病人经双镜治疗时,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后置入塑料内支架(ERBD)引流可有效地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及皮肤感觉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Ⅰ组采用切口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Ⅱ组采用传统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结扎关胸法.术后于相同时间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手术侧胸壁及上腹部明显皮肤感觉异常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肋骨打孔法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术后手术侧胸壁及上腹部无明显皮肤麻木区,咳嗽排痰良好,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论 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是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卢金修;马俊杰;董经光;程思强;荣林;王新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用PCR快速检测调查广东省深圳市献血人员中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目的 调查广东省深圳市献血人员中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I)的感染状况.方法 同时采用巢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 008例无偿献血人员HTLV-I病毒DNA和血清中抗HTLV-I抗体,阳性结果样品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证;对抗HTLV-I抗体阳性个体进行有关放射免疫检查.结果 1008份采自无偿献血人员的血清样品中检出抗HTLV-I抗体阳性2份,未发现DNA阳性个体,WB试验证实2例抗HTLV-I抗体阳性个体为假阳性;对2例可疑阳性个体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均正常.结论 结果提示广东省深圳市献血人群中HTLV-I感染率可能较低.

    作者:陈佐伟;郭一玲;熊文;孙淑君;孔令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枳术饮促胃动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各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窦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产物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明显升高(P<0.01),胃窦部AchE的阳性产物含量明显减少(P<0.01),VIP明显增加(P<0.05).枳术饮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P<0.05),显著增加胃窦部AchE的阳性表达,降低VIP(P<0.05).结论 枳术饮能促进FD大鼠胃排空,其促胃动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胃窦部乙酰胆碱(Ach)增加,VIP减少有关.

    作者:刘蔚雯;李冀;王烨燃;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分析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山东省8个县,40个行政村,20 087人,由调查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山东省农村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以及饮酒率分别为32.2%、48.7%、14.1%和30.2%;8.5%的被调查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6 g;2.9%的调查对象平时进行体育锻炼,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为49.1 min.结论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

    作者:桑新刚;尹爱田;白同禹;李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结核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

    当今世界结核病在发达国家已达到或基本达到控制水平,而在我国却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老年结核病人住院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为(90±21)d(调查大庆市第二医院病区2006年1月~12月出院病人),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合并症多,病情重,病情恢复慢,相关知识缺乏等.

    作者:李伟;冯可辉;李睿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在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管理过程中推动生物安全培训模式实际效果的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物所)是一所人才密集、多学科技术高度集成,既有疫苗及基因工程产品、诊断试剂、生化制剂规模化生产,又有科研、教学、生产、研究的研究所.

    作者:高一彤;张丽旌;易红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从化市农村居民乙肝认知行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为了解农村居民对乙型肝炎的认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今后更好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年6~8月以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从化市鳌头地区6个自然行政村18周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282人进行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贫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知识的多少与有无亲友从事医疗工作、文化程度、经济收入(P<0.05)有关.②调查对象日常生活中缺乏正确对待乙型肝炎的态度和行为.③调查对象平时主要通过电视(76人占27.0%)、广播(54人占19.1%)、医务人员(49人占17.4%)等途径获得相关卫生知识;其中有127人(45.0%)希望通过医务人员处获得相关卫生知识.结论 农村居民乙型肝炎相关卫生知识贫乏,缺乏正确对待乙型肝炎的态度和行为.宜结合当地具体客观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卫生知识,促进建立健康的态度及行为,是农村防治乙型肝炎的前提.

    作者:蔡於才;卢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在老年人体检中的临床意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在心肌中含量较多,因而过去主要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其次存在于肝脏、肌肉、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其次为肾、心、肌肉.

    作者:王红;于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5-2007年大同市中心血站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输献血事业步人了快速发展轨道,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各种成分血的品种、数量需要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大同市红十字血站从2005年起制定了<卫生体系建设目标3年行动计划>,本文对大同红十字中心血站在3年中的人员结构变化、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突发事件血液供给情况、公共职能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英;杨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胶州市3500例不孕症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胶州市不孕症的发病规律,掌握不孕症患者的基线资料,为深入进行不孕症研究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自2006年6月开始至2007年5月结束,凡符合本研究不孕标准的夫妇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全市18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不孕症患者3 500例,不孕症患病率为3.05%,原发性不孕占31.0%;继发性不孕占67.0%;习惯性流产和(或)死胎占2.0%.结论 女性不孕的首要病因为输卵管因素,精液异常是所调查地区男性不育的首要病因.

    作者:周桂芳;张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甘肃省妇女不同年代宫颈癌死亡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甘肃省妇女不同年代宫颈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1970-1974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甘肃省全死因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宫颈癌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甘肃省妇女1970-1974年宫颈癌调整死亡率为13.65/10万,1990-1992年为11.88/10万,2004-2005年为5.70万/10万,2004-2005年调整死亡率比1970-1974年和1990-1992年分别下降了58.24%、52.02%,1990-1992年比1970-1974年下降了12.97%,2004-2005年较1990-1992年下降明显(P<0.001).三个年代宫颈癌死因构成分别占全癌死因的24.86%、11.67%和5.72%,居妇女癌症位次第2、第3和第5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宫颈癌地区分布明显,高发区主要集中在甘肃陇南、陇东一带.高发年龄主要在60~70岁之间.结论 甘肃省宫颈癌死亡率居全国前列,近些年有所下降,但宫颈癌仍是威胁甘肃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刘元强;王晓辉;刘玉琴;张小栋;严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8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层厚2.5 mm、150 kV、220 mA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50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 病变共累积肺动脉378支,其中左/右肺动脉24支,叶肺动脉89支,段肺动脉151支,亚段肺动脉114支.结论 CT下肺动脉造影是充分利用螺旋CT扫描快速,敏感性高,无创等特性,可直接显示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而且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诊断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可确定可疑及伴随的栓塞疾病,已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沈建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 分析27例患者行PEG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一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输液,7例恢复饮食,拔管,14例置管1年以上,5例因原发病死亡;并发1例瘘管脱落,2例PEG瘘管旁渗血,2例瘘口周围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是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胃肠道营养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战波;游旭东;陈玲玲;马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足疗治疗一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报告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力障碍,多发于50岁以上,80岁以上患病率几乎100%;青光眼是由于眼内成水不能正常排出,而产生眼内压力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高水平,造成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的功能损害,致盲的人数占整体盲人的5.3%~21.0%,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姜传明;张知德;张贵德;马国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β-连环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β-连环素(β-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β-cat的表达.结果 31例子宫内膜癌74%为浆/核聚集表达,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其中Ⅰ期为84%,明显高于Ⅱ、Ⅲ期(P<0.05);内膜样腺癌为88%,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P<0.01),且60%分化良好,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聚集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作者:韩立薇;王永来;韩静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3个月内妊娠致子宫切口裂开1例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同时也给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术后短期内妊娠致子宫切口裂开的临床处置.

    作者:王淑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气质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气质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调查询问的方法,将婴幼儿分为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两组接受同样的保健指导,1年后对两组小儿进行气质测定.结果 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气质维度比较,3~4月组趋避性、适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1月组节律性、情绪本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月组节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避性、反应强度、持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可促使小儿气质向良性发展.

    作者:赵亚楠;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7年济宁市县级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综合评价

    目的 探索开展县级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济宁市12个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报表,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指数,应用TOPSIS法进行分析.结果 C、I两个县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县,而E、F、K、L4个县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落后,与先进县相比有较大差距.结论 应用TOPSIS法能够比较客观、合理地反映各地结核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值得在结核病防治工作评价中探讨和应用.

    作者:刘仍强;徐凌忠;张艳霞;石俊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因素分析,研究本地区该人群的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登记调查并检测广州市海珠区2005-2006年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肺结核患者病例,采用SPSS 13.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流行因素的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概率(P)及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非参数回归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有1 112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0:1;平均年龄(30.5±18.6)岁;25~岁年龄组占43.1%(OR=3.66、95%CI为2.95~4.54),是罹患结核病的高危年龄组.在初治病人中,流动人口涂阳率比本地人口涂阳率约高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多因素Logistic非参数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结核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监控,尤其是流动人口25~岁组对肺结核流行起主要作用.流动人口结核菌涂阳病人是海珠区结核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作者:钟静;何丽燕;何庆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牡蛎肉与黄芪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协同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牡蛎肉与黄芪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预防的协同作用.方法 4月龄的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分别给予牡蛎肉、黄芪和牡蛎肉加黄芪水提液灌胃3个月,应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对胫骨上段松质骨进行不脱钙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牡芪水提液组大鼠较牡蛎肉和黄芪水提液组,大载荷、大挠度、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及骨小梁宽度(Tb.Th)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单位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下降.结论 黄芪能够增强牡蛎肉水提液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

    作者:张婉虹;谢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