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的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生率为30%[1].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它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
作者:邱贵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3年7月24日,我院为一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的33岁女性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手术(CHLT).随访至今,该患者仍然正常生活.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锁成;刘建;王康荣;丁国文;任正兵;孙斌;戎国祥;董长青;唐巍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规应用胃管可以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然而新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它实际上使恢复延缓.循证医学的系统回顾调查显示这样做可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研究结果将会改变外科医生对传统常规操作的认识,腹部外科术后可以有选择的插入胃管,而不再是必须的常规操作.
作者:晏晓青;徐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段涛教授:既然早产儿吸氧会导致视网膜病(ROP)的风险,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医院都不希望发生ROP,目前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做到早期诊断?
作者:段涛;陈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骨质量研究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和重视,此与骨密度(BMD)测量不能解释的许多临床现象有关,如应用氟剂治疗椎体BMD虽有很大改善,但却不能明显降低其骨折率;经抗骨折吸收的药物治疗,虽BMD面积改变不明显,但却能明显降低骨折率等.因此多方位地开展骨质量研究,会提高对骨质疏松诊疗水平,从骨组织衰老规律的角度来研究维护和改善骨质量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朱汉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的骨质疏松和其他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单位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充分认识这些差距,着力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廖二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可有效避免了体外循环并发症和术中心肌缺血的发生[1-3],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和医生的欢迎.但当使用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时,需钳夹部分升主动脉,由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增加全身栓塞尤其脑栓塞的发生率,同时还可能引起大隐静脉桥阻塞导致围术期心肌梗死[4].Enclose作为一种缝合辅助设备,可明显减少升主动脉壁损伤范围.我科对Enclose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全面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颖;顾承雄;韦华;于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成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2 (MMP-1, 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97名48~80岁女性志愿者的血清MMP-1、MMP-2、TIMP-1、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测定腰椎正位、L1-L4总体、股骨颈、Ward′s区、总髋部的骨密度.结果 (1)绝经后妇女血清MMP-1、TIM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2)血清MMP-2水平与骨密度呈较弱的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消失.(3)MMP-2与BAP、骨钙素、NTX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3、0.231、0.249,均P<0.01).(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1466 μg/L±313 μg/L)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222 μg/L±243 μg/L)、低骨量组(1282 μg/L±220 μg/L)(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作者:郭丽娟;罗湘杭;伍贤平;谢辉;周后德;张红;曹行之;廖二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雌二醇和孕酮对人成骨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表达的影响.探讨雌、孕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IRS-1、IRS-2 mRNA的表达;分别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检测细胞 IRS-1 、IRS-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结果雌二醇和孕酮均使人成骨细胞IRS-2 mRNA的表达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421%±68%(P<0.05)和327%±54%( P<0.05),两者联合干预能进一步诱导人成骨细胞IRS-2 mRNA的表达上调496%±54%(P<0.01),但IRS-1 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P>0.05).雌二醇、孕酮、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干预上调细胞IRS-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487%±65%、507%±54%和552%±47%,雌二醇、孕酮、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干预使IRS-1去磷酸化,分别为对照组的54%±7.6% (P<0.05),37%±4.2%,21.2%±3.0%(P<0.01),对IRS-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雌二醇和孕酮均可使人成骨细胞IRS-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并促使IRS-2的磷酸化,二者之间存在正性协同效应.虽然二者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对IRS-1表达无影响,但可促使IRS-1蛋白去磷酸化.因而,雌激素与孕激素合用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秋霞;周后德;廖二元;胡平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由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协办的2005中国肺癌防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05年1月2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何鲁丽教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彭玉教授参加论坛并致辞.
作者:支修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ERK1/2活性的下调作用及其抗凋亡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ar-4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入PC12细胞.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染色观察PC1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评价凋亡百分率.Western印迹测定par-4的蛋白质表达量和磷酸化的ERK1/2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1)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par-4蛋白表达上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其上调(组间比较,P<0.01).(2)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磷酸化(Thr202/Tyr204)的ERK1/2蛋白水平下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其上调(组间比较,P<0.01).(3)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如予ERK1/2阻断PD98059预处理,则其拮抗作用被下调(组间比较,P<0.05).结论 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ERK1/2的活化有关.
作者:陆超;陈吉庆;吴升华;赵非;池霞;潘晓勤;费莉;郭梅;黄松明;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原发性肝癌的佳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1], 但切除率仅约20%.其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热凝、微波热凝、氩氦冷凝、无水乙醇、高强聚焦超声等.
作者:周大维;张智坚;孙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筛选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分子标记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35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95例(其中33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62例为肝细胞癌不伴门静脉癌栓)为建模型组,40例(其中18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22例为肝细胞癌不伴门静脉癌栓)为盲法验证组,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为检测介质,经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测定得到蛋白质谱,通过BioMarker Wizard Software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蛋白质谱,利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建立决策树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在m/z 1100~30 000范围内,检测出的100个蛋白峰中16个蛋白峰有显著差异(P<0.01),m/z为3478、1314、1744、1725、2022和3380的蛋白峰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组中上调,而m/z为8901、9353、9415、8773、2766、2745、8697、7773、8569和1373的蛋白峰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组中下调; 选择m/z为 3478、2022、8901、9415、8773、2766、和2745的7个蛋白峰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其敏感性为75.8%(25/33),特异性为82.3%(51/62);盲法验证该模型准确率87.5%(35/40),灵敏性100%(18/18),特异性77.3%(17/22),阳性预测值78.3%(18/23),阴性预测值100%(17/17).结论筛选出的16个蛋白分子标记物可能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决策树模型可能对预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成;樊嘉;周俭;刘银坤;崔杰峰;康晓楠;杨芃原;汤钊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尿道超声在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价值. 方法尿道超声技术检测临床怀疑尿道内尖锐湿疣的患者22例.采用患者自行排尿方法充盈尿道.经直肠超声径路检测后尿道,经会阴的腹侧以序纵向和横向显示球部尿道、阴囊部尿道和阴茎部尿道.对病理证实的尿道内尖锐湿疣进行超声分型.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尿道镜检查.结果超声在17例患者中的前尿道中发现83个赘生物,病理证实是尖锐湿疣81例.声像图可以分为息肉型、乳头型和菜花型三种类型,分别占1.2%、38.3%和60.5%.超声对乳头型和菜花型赘生物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对于息肉性的赘生物与结晶鉴别较难.所有患者的后尿道均未发现赘生物.结论尿道超声是诊断尿道内尖锐湿疣的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合并尿道狭窄等信息,对于尿道内尖锐湿疣治疗后的随访是良好的诊断工具.
作者:朱家安;胡兵;张炯;金三宝;陈曾德;吴登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在多个种族人群中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点突变(49位点A/G)与1型糖尿病(T1DM)发病相关[1,2].本研究检测汉族人T1DM患者及其父母的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型,探讨此基因多态性与T1DM的关系.
作者:张绍维;丁丽;李鹏飞;钱聪;兰继承;赵文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我国五个省市、自治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至2003年收治的1 239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库,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和用药史、体检及实验室参数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同时对主要危险因素的普遍性进行分析.结果 (1)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增高(>10 mg/L)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因素(OR 2.13,95%可信区间[CI]1.32~3.43);本组慢性肾脏病患者CRP>10 mg/L者占21.5%.(2)女性(OR 2.99,CI 2.09~4.26)、贫血(OR 2.06,CI 1.19~3.57)和收缩期高血压(OR 1.016,CI 1.00~1.02)是左心室肥厚(LVH)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慢性肾脏病病人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以下者占54.2%,血红蛋白维持≥110g/L者仅15%.(3)钙磷乘积增加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有关(OR 1.023,CI 1.01~1.03);本组病人中25.9%钙磷乘积≥55.(4)低白蛋白血症(OR 6.01,CI 1.25~28.96)和舒张压增高(OR 1.049,CI 1.00~1.09)是慢性肾脏病合并脑卒中(CVA)的主要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的患病率为37.3%.(5)传统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CAD(OR 2.34)、CHF(OR 1.97)和脑卒中(OR 4.40)的危险性;年龄增加是CAD(OR 1.04)和脑卒中(OR 1.22)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则与左心室肥厚(OR 1.016)、CHF(OR 1.02)和脑卒中(OR 1.04)的发生有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干预方法,加强对贫血、高血压和钙磷代谢紊乱的控制是改善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侯凡凡;马志刚;梅长林;戎殳;黄颂敏;刘先蓉;袁伟杰;郭云珊;王莉;何强;王秀玲;桑晓红;栗霄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正常婴幼儿与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言语前期言语发育的特征及其与言语发育相关的认知发育特征.方法将28例确诊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分为聋A组(11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聋B组(17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以18名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通过录音录像的方法对其发声进行声谱分析,并对3组的过渡喃语、标准喃语、手指发声和有意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渡喃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时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手指发声和有意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月龄,正常组明显优于聋A组和聋B组,而聋A组又明显优于聋B组.结论过渡喃语是不受听觉反馈作用的一种发声活动;聋婴幼儿出生后的8个月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的言语发育.
作者:黄丽辉;加我君孝;韩德民;汪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BOLD问卷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和粤北韶关市乐昌云岩农村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并以肺功能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结果共调查3449例,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查质控合格者3286例,其中男1370例,女1916例,平均年龄56.8岁.COPD总患病率为9.4%,其中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4.8%)(χ2=115.42,P<0.01),韶关农村(12.0%)高于广州城区(7.4%)(χ2=20.3,P<0.01);有咳嗽、咯痰和/或气短症状者占67.7%.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吸烟者占COPD患者的5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8.9%、10.9%),吸烟与COPD患病的OR值为2.59(95%CI:1.87~3.59);但吸烟人群中仅有15.1%患COPD,男性(17.9%)高于女性(4.1%);且吸烟量对COPD患病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烹调使用生物燃料,COPD患病的危险增加(OR=1.54,95%CI:1.08~2.20),与吸烟联合的OR值为4.41(95%CI:3.22~6.04),说明吸烟与使用生物燃料在COPD的患病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家庭内厨房通风、排气条件不良和职业粉尘接触者,COPD患病率较高;医生对COPD的临床诊断率明显低于实际(仅31.0%).结论广东部分地区COPD患病率在农村较城市者为高,农村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和生物燃料的综合作用相关.肺功能测定对COPD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COPD早期.
作者:刘升明;王小平;王大礼;周玉民;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片上培养的破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后,取其脾脏细胞,在白细胞介素(IL)-3、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α,25-(OH)2D3的诱导下获得大量的破骨细胞样细胞(OLC).OLC在牛皮质骨骨片上培养即获得骨片上的OLC.NaF、两种OLC、离心去除OLC的培养基及其亚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与成骨细胞共培养5 d后,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以及Cbf α1的表达活性.结果两种OLC的细胞质和离心去除OLC后的培养基虽然不能促进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多,但可显著增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以及Cbf α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P<0.05);并且以骨片上生长的OLC细胞质和培养基的作用更大.其中,OLC细胞质(0.1100±0.0007)、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0.1200±0.0041)和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0.1550±0.0065)对成骨细胞骨钙素比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10 μmol/L的NaF(0.0825±0.0025,P<0.05);OLC细胞质(1.850±0.033)、50%OLC培养基(2.074±0.065)、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1.246±0.037)和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1.718±0.048)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10 μmol/L的NaF(1.027±0.024,P<0.05);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54.0%±2.1%)和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48.7%±3.5%)对成骨细胞Cbfα1蛋白质表达的促进作用与10 μmol/L的NaF(57.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OLC的亚细胞结构和离心去除OLC后的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的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并以骨片上生长的OLC作用更大.
作者:朱梅;张鹏;张鑫;卢飙;戴晨琳;李雨民;邱明才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