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轶群;何红茹;徐韬;徐晓超;曹彬;刘功姝;陈欣欣;黄欣欣;王惠珊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应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检出率为32.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与儿童年龄(β=-0.32,95%CI=0.62~ 0.86)、性别(β=-0.33,95% CI=0.53~0.97)、母亲文化程度(β=0.94,95%CI=1.79~ 3.68)、家庭类型(β=0.64,95%CI=1.41 ~2.52)及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环境气氛维度得分(β=-0.07,95%CI=0.90~0.97;β=-0.21,95%CI=0.76~0.87)均呈负性相关.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受儿童年龄、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及环境氛围维度的影响.结论 儿童进食习惯的培养应更关注年龄较小的儿童及男童,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的发生.
作者:杨静;王丹;吴萍萍;咸亚静;林素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台湾出生队列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TBCS)也称台湾世代研究,是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于2005年开展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主要关注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历程及决定因素,目的主要是记录与评估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变化,探讨社会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研究童年健康与成人健康之间的关系.该出生队列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对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了解,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做出相应贡献.
作者:丁鹏;陶芳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测评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希望特质水平现状调查得分由低到高选择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余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期8周,每周2h;对照组只进行观察.试验组在每次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状态性希望感测评问卷测量被试的状态性希望感水平,采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参与意愿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意愿测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获取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0.57) (2.96±0.36),P=0.03];试验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前得分为(2.97±0.35),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活动完成后,愿意参与组的希望特质水平(4.21±0.41)与不愿参与组被试的希望特质水平(3.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3).结论 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作者:李永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青少年感恩状况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学校联结(教师支持、同学支持与学校归属感)在其中存在的中介作用,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感恩特质问卷、学校联结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徐州地区6所学校1 304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青少年感恩得分在性别与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感恩总体水平高于男生(F=38.09,P<0.01),青少年感恩水平的发展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趋势(F=4.88,P<0.01).感恩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r=0.26,P<0.01).青少年感恩可以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社会适应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值为0.06.结论 学校联结在感恩与社会适应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感恩对社会适应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学校联结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作者:殷颢文;贾林祥;孙配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8年后灾区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状况,为开展相关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对四川省灾区及非灾区中学生共计4 06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灾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边缘人数(156,93人)均多于非灾区(113,62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检出率(12.30%)高于非灾区(8.56%),灾区中学生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6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灾区学生(t值分别为2.20,10.15,5.90,3.78,5.40,6.13,P值均<0.05);灾区男中学生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6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灾区女中学生(t值分别为7.35,5.48,4.31,5.17,5.24,8.81,P值均<0.01);灾区不同年级中学生在“突显度、心境改变、消极后果”3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1,6.90,13.20,P值均<0.05);离异家庭的灾区中学生在“戒断症状、社交抚慰、消极后果”3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离异家庭中学生(t值分别为2.39,2.59,2.90,P值均<0.05);在“社交抚慰、消极后果”2个维度上,灾区留守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t值分别为2.81,3.96,P值均<0.01).结论 需要持续关注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其网络心理需求,指导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
作者:游永恒;张玲;翟瑞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1],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看管和操纵权利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伤害行为,分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5种类型[2].据报道,美国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达53%[3];我国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比例为47.1%,其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所占比例较高[4].在中学生样本中虐待比例高达78%[5].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在我国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能与我国对儿童虐待的预防措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需明确影响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并使用更好的预测方式即累积风险视角来识别和预测儿童虐待的发生风险.
作者:葛海艳;刘爱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城区中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城区中学生健康问题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南通市城区1 1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城区女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122.68±10.66)高于男生(119.35±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中学生健康素养在体质量指数(BMI)等级、同伴关系、家庭成员组成、父母教育方式、自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4,4.23,0.87,4.62,3.87,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健康素养是男生的2.35倍;中学生BMI偏轻和正常、同伴关系较好、父母商讨型教育方式、自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完善(OR值分别为1.22,1.22,2.61,5.48,5.07)对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从学生个人、同伴、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着手,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作者:马爱民;颜军;傅建;何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为起点,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因与消解思路,重点研究健康素养导向下融合发展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趋势,学生健康素养是其融合发展的诉求,指引着融合课程实施变革的方向;针对当前融合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并重、重视普及性教育与关注个性化干预并重、外部帮扶提供与内在动力激发并重等融合发展理念;及构建高效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探寻个性化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干预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师资专业能力发展、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环境等优化策略.
作者:孔冲;平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为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研究资料.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 546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CL-90自评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将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1,2,3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1组390名,按照常规体育课程进行锻炼;对照2组385名,给予小运动强度锻炼;对照3组387名,给予大强度体育锻炼;观察组384名,给予中等强度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大学生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得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2组以及3组(F值分别为3.57,3.33,4.27,5.28,3.82,4.29,P值均<0.01);心理韧性调查表得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观察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对社交、身心健康、精神解脱以及自我磨炼等产生良好的影响,与其余组别学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值得关注.
作者:胡启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江西省5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中随机选择4 933名被试,对学习投入、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习投入得分为(66.62±13.87)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22-0.48(P值均<0.01);学习投入水平超高组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均高于学习投入较高组(P值均<0.01).学习投入超高组、较高组、一般组、较低组、超低组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6.5%,2.61%,6.81%,]3.69%,1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2,P<0.01).结论 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自杀意念越少产生,但学习投入过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问题也值得关注和重视.
作者:巢传宣;周志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3个市的农村幼儿教师809名,利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被试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中,除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得分均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典型相关分析中,得到1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为0.421,贡献率为81.4%(P<0.01);反映职业倦怠的第1典型变量V1主要由X3(低成就感)决定,反映社会支持的第1典型变量W1主要由y2(主观支持)和y3(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结论 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水平具有相关性.建议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增加其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以减轻职业倦怠.
作者:刘娅;张容;李卉;谭气香;叶运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RHR)过快(RHR>100次/min)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62名大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及RHR测量,观察身高、体重、血压及RHR过快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对RHR过快的影响.结果 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为1.81%,男生(2.03%)高于女生(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随着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的增加,男、女生RHR过快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校正混杂因素后,男生超重肥胖发生RHR过快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3(95%CI=1.05~2.59)和2.87倍(95%CI=1.99~4.88),女生则是1.34(95%CI=1.11 ~2.85)和3.83倍(95%CI=2.12~8.84);男女生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者的15.52和17.81倍.结论 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RHR过快具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较高,对BMI及血压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张秋梅;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内外,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行为,方式包括躯体暴力、言语/情感暴力和性暴力,校园暴力可能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与校内人员之间[1].校园欺凌是一种系统性的权力滥用,欺凌行为的主体是一群或单个学生,对特定个体或一群学生采取重复且长期的负面行动[2].
作者:郭凌风;刘文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为制定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区174所幼儿园共9 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小龄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Little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Little DCDQ)对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总运动协调能力得分及运动控制能力、精细运动/书写能力、一般协调性得分分别为(67.96±8.44) (23.01±2.92) (22.85±2.97) (22.10±3.12)分,且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P值均<0.01),女童运动协调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男童(P值均<0.01).运动协调障碍的发生率为4.4%,疑似运动协调障碍为7.9%,3~6岁各年龄组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0%,4.7%,3.5%,2.7%,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x2趋势=92.04,P<0.01);男、女童发生率分别为5.3%,3.4%,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x2=31.70,P<0.01).结论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水平良好,且存在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
作者:崔娓;戴霄天;林森然;古桂雄;花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各类健康危险行为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更为突出[1-4].家庭是青少年接触早、经历时间长的环境,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5].为了解湘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1 241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曾直;张天成;张福兰;李可;康健;蔡东;王美芬;符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国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及管理现状,为加强托幼机构的食品卫生管理、提高托幼机构食品卫生水平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于2013-2014年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调查,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分层抽样,共有5 378所托幼机构完成食品卫生调查内容.结果 有83.1%的托幼机构提供膳食(4 468/5 378).提供膳食托幼机构中,89.3%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90%以上有完善的膳食管理和卫生消毒制度,88%以上的托幼机构有采购查验记录、索票索证制度和食物留样,分别有99.3%和96.4%的托幼机构进行餐具和水杯消毒.取得许可证、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建立、食物留样和消毒实施情况存在地域城乡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城市>县城>乡>村.不同办园性质的托幼机构间,各项食品卫生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我国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管理中尚存在食品卫生许可、食物留样、食品采购验收等环节问题.需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的乡村级和民办托幼机构的投入,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
作者:徐轶群;何红茹;徐韬;徐晓超;曹彬;刘功姝;陈欣欣;黄欣欣;王惠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高校心理委员专业能力培训对受训者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方法,抽取南京某大学大一年级心理委员198名、非心理委员210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认知与实际技能得分与非心理委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0.08,P值均>0.05).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心理委员培训后在内容认知、实际技能、合格预期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23.34,23.21,3.30,P值均<0.01).经过培训,心理委员对于工作职责与基本助人技能、人际沟通、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班级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障碍识别、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相应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值均<0.01).结论 专业能力培训可提高高校新任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其态度产生积极变化.
作者:陈瑜;桑志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农村学龄儿童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东北某农村地区2所学校二至五年级进行,儿童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学校教师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2组教育前后知识和技能得分的变化评价教育效果.有365名学生参与并完成了教育前后问卷调查.二至五年级学生分别为110,104,88和63名;教育组171名,对照组194名.结果 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教育组和对照组知识和技能得分均有显著增长(P值均<0.01).教育后教育组儿童知识、告诉技能和总技能得分增长值分别为(3.49±3.50)(1.54±1.98)(1.99±2.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增长值[分别为(1.05±3.64)(0.61±1.78)(1.1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4.67,3.50,P值均<0.01).结论 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水平.应继续完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和评价方法.
作者:陈晶琦;冯亚男;金怡晨;赵晓侠;李景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女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3月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633名健康女大学生,测试体脂百分比(BFP)和去脂体重,并按BFP由低到高将受试者分为体脂偏低、正常、体脂偏高、Ⅰ级肥胖、Ⅱ级以上肥胖5个组,测试握力、腿力、背力、肺活量、大摄氧量、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双手背勾和闭眼单脚站立等身体素质指标.结果 5个组别女大学生握力、背力、肺活量、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侧双手背勾、闭眼单脚站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Ⅰ级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活量升高,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下降;与体脂偏高组相比,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正常组和体脂偏高组相比,握力、背力、肺活量、绝对大摄氧升高,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闭眼单脚站立降低(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Ⅰ级肥胖组组间除背力和相对大摄氧量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FP正常和偏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肥胖女大学生;BFP超过30%主要使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上肢柔韧素质下降,BFP高于35%同时使平衡素质下降.
作者:王卉;张崇林;胡达道;陈万睿;刘红妹;王前进;王世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学生营养食谱的制定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根据食物营养特点和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及中小学生生理特点,进行合理选料、科学搭配,以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1].午餐在一天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量与营养素应占全天总量的35%~40%[2],北京市学生午餐主要由学生食堂和公司承担,其中学校食堂供餐占65.3%,企业供餐占4.8%[3].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供餐学校的午餐带量食谱进行调查,了解带量食谱食物种类、数量及其营养素供应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差异,从而为指导学校提供结构合理、能量适宜、营养均衡的午餐,为促进《学生餐营养指南》实施推广提供参考.
作者:张海玲;张宇;刘国蓉;孙伟;李宏通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