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目的 探讨多学科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MIDT)在医院内的建立与运行以及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院各科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患者的宣教与护理;实验组由多学科护理人员组成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制定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团队管理前及管理后6个月的糖尿病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行为方式自护能力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自护行为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学科院内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可以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
作者:王洪;杨立新;李金成;林淑梅;华钰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在内科护理人员以及住院患者中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内科住院患者97例以及护理人员41名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护理人员自我评分以及患者对其评分的差异,同时对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94%,高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的80.49%(P<0.01).相关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亦明显高于护理人员自评分(P<0.01).结论 临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教育与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提高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40例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和Orem护理系统中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护理干预.根据生活质量测定指标调查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出院后半年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后半年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与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清梅;王梅香;温太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采用SF-36QoL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尿频、尿急、膀胱疼痛、压力性尿失禁、尿不尽感、排尿中断及尿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SF-36QoL量表各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莉;刘国庆;李杰荣;植飞燕;周燕芬;曾华萍;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改善应激状况以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交代入院的事宜和注意事项,患者住院期间如有任何问题可及时询问管床护士,观察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采用SDS(生活质量指数)、SAS(焦虑心情指数)以及自尊评价(SES)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应激状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及患者配合程度.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平均SAS、SDS、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止痛药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应激状况,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及术后的疾病的恢复,减少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的60例作为观察组,未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及后期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时间,提高抢救的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翠英;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行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插管术的小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气管插管常规护理,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以及总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干预组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7%)上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行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干预.
作者:李锦;苏冰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对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普通病房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63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病房患者63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功能护理模式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h疼痛评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疼痛评估有统计学差异(P<0.01),6h后连续性疼痛评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架起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疼痛管理,患者术后舒适度改善,切口疼痛耐受性增强,疼痛反应减轻,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赢得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田莉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梅州地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梅州地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梅州市6家医疗机构的50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州市医护人员之间临终关怀知识和行为得分有差异,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成正相关.结论 梅州市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施临终关怀行为不够主动.
作者:刘丹丹;陈伟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 对16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和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患者制订护理方案,给以人性化护理.结果 167例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无脱管、自行拔管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减轻了胃肠减压造成的不适,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赵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肝胆道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肝胆道外科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优质服务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采用HAMA、HAMD及AI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术前、术后1 w的围术期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术前、术后1 wHAMA、HAMD及AI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肝胆道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佳,且对改善睡眠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潘银珍;曾伟红;林慕贞;刘焕兴;苏趣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依从及不依从者在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中依从70例(58.33%),不依从50例(41.67%);x2/t检验结果显示有11个变量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药物副作用、心理反应、自费治疗、疾病知识缺乏(OR=3.78、3.31、2.96、2.82).结论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依从性因素较多,通过加强用药指导、采取心理护理、制订适合患者的诊治方法、实施认知干预等可提高依从性.
作者:陶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了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本院通过实施以突出“岗位技术、责任风险、劳动强度、护理工作量”等为导向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办法,探讨以非经济模式为主体的护理绩效分配,强化护理垂直管理.
作者:曾等娣;盛传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加强呼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咳嗽程度、肺部罗音、排痰难度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为产科优质护理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6 000对产妇新生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 000对.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即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教育以及各项护理操作.出院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并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产妇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均比对照组要高;研究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都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新生儿的护理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产妇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加强产妇、新生儿对母婴保健知识以及保健技能的掌握,使母婴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徐相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再出血、膀胱痉挛、尿失禁等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选泌尿外科BPH83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指标.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厚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机体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功能锻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价恢复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车加丽;徐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目前多采用开放式吸痰,容易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近年来,密闭式吸痰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开放式吸痰方法相比,密闭式吸痰能够减少吸痰导致的气道污染,肺组织再损伤,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高攀;马洪芳;王金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加强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 实验组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以后,患者的前臂功能恢复明显加快,并且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有所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艳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妇科护士实施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并总结系统、科学的干预法.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手术患者36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下午,麻醉前和术后第3天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标准分.结果 术前1d下午,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焦虑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麻醉前及术后第3天的血压、心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焦虑评分发生例数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 妇科护士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应激,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郑俊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