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

殷建营;买晓颖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摘要:目的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未来2年工作意愿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中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未来2年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稳定学校卫生人员队伍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按照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分层选择调研省份,每个调研省份选择1~2个调研点,共覆盖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个调研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研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现有学校卫生人员队伍中仅66.2%明确表示未来2年愿意继续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负荷(OR=0.696)是未来2年工作意愿的危险因素;对工作喜欢程度(OR=5.660)、工作条件满意度(OR=2.258)、医学背景(OR=1.978)、职业发展空间满意度(OR=1.934)、工作职责明确程度(OR=1.689)、工作能力(OR=1.415)、工作待遇满意度(OR=1.329)、任职后参加培训情况(OR=1.285)、学校支持与重视程度(OR=1.246)是学校卫生人员未来2年工作意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中国学校卫生人员队伍稳定性面临着较大威胁.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重点解决人员职称晋升、培训及继续教育等问题,提高学校卫生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王海雪;朱广荣;张芯;张冰;马军;温萌萌;姚海舟;郝鑫;张新杰;高爱钰;张垚;邱爱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云南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云南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中心性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腰围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21.7%,男生低于女生,初中生低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经济好片和中片低于差片(x2值分别为21.437,15.114,38.346,P值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经济片区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率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9~<10 h相比,<6h的中小学生发生中心性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为1.567(95%CI=1.121~2.190),其余睡眠时间对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是云南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增加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来预防和控制中心性肥胖的流行.

    作者:常利涛;刘宏;黄达峰;陈露;杨云娟;代丽梅;杨帆;谭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状况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习焦虑为主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的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1 550名留守初中生进行学习焦虑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为52.7% (817/1550),女生检出率(60.8%,502/825)高于男生(43.4%,315/725).不同性别、父母回家频率、父母回家时留守初中生心情、父母外出打工影响大的方面和上学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的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871,19.008,16.043,12.028,9.351,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生、父母回家间隔时间长是学习焦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较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层面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作者:秦祖国;鲁志威;王冰娜;汤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学生师源性焦虑与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师源性焦虑现状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大学生师源性焦虑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安徽省5所高校139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86.95%的大学生处于无焦虑或者轻微焦虑状态,13.05%的大学生处于轻度至中度焦虑状态.大学生师源性焦虑得分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师源性焦虑呈负相关(P值均<0.05).应对方式在人际信任对师源性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80%;在自我效能感对师源性焦虑的影响中,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的师源性焦虑问题.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师源性焦虑关系密切.

    作者:黄中岩;许华山;马嬿;王立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以标准为基础推进学校营养配餐

    中国儿童存在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超重肥胖等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文章分析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8月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学生餐营养指南》(WS/T 554-2017)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学生餐一日三餐的能量及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种类及数量和配餐原则,为引导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合理供餐提供了技术保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的落实需要教育和卫生等多部门配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作用,利用营养配餐软件因地制宜制定食谱,并定期开展相关人员培训,以提高学生餐营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倩;李荔;胡小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江苏省2016年入学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6~7岁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小学防控腮腺炎疫情及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免疫程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至少接种1剂次MMR的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2016年入学儿童血清标本2 028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 1剂次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腮腺炎发病高峰由单峰转变为双峰,分别为5岁和10岁.全省6~7岁儿童腮腺炎免疫水平较低,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与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分别为72.3%(95% CI=70.3%~ 74.3%)和181.9 U/mL(95% CI=169.8~194.9 U/mL).女童抗体阳性率(75.9%)高于男童(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P=0.001).不同地区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4,P=0.001),苏南高,为78.9% (95%CI=75.7%~81.9%).接种2剂次MMR的儿童(89.2%)腮腺炎抗体阳性率高于接种1剂次MMR儿童(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1,P=0.001).抗体阳性率随接种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Y2=5.24,P=0.028).结论 小学入学儿童感染腮腺炎风险较高,1剂次MMR对控制小学儿童腮腺炎流行效果有限,建议适时将2剂次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作者:贾成梅;汪志国;张磊;孙翔;许燕;刘元宝;汤奋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国内外以校园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进展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与发育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水平、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儿少卫生领域日益关注的问题.联合国农业及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11月《营养问题罗马宣言》中提出,目前全球儿童的主要营养不良包含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超重和肥胖症等.报告中指出,全球有1.61亿儿童受到营养不足的影响,其中受急性营养不良(消瘦)影响的儿童有6 600万;有超过20亿人患有微量营养素缺乏症[1];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快速增长,1980年以来,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率增加了1倍,尤其是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肥胖率增加了2倍[2].Lobstein等[3]预计,全球5~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将从2010年的13.9%上升到2025年的15.8%.

    作者:邢玉洁;胡小琪;甘倩;张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征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中学生NSSI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渥太华自伤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其中初中生NSSI检出率(33.8%)接近高中生(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40);男生NSSI检出率(31.2%)低于女生(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35,P<0.01).在与父母的亲缘关系上,中学生NSSI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父母、继父母、没有父母、亲生父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减少NSSI的发生风险(OR<1),而父/母子疏离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1),且疏离程度越高,风险越大(P值均<0.05).结论 亲子依恋是中学生NSSI的影响因素,积极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对NSSI的防控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茹福霞;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唐寒梅;傅燕艳;陈小龙;胡旺;黄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运动模式体育课对小学男生体成分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育课中不同运动心率曲线模式对小学生体成分、心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制定体育教学环节、增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以合肥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4个班级72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CG)、中强度持续运动心率曲线组(MG)、中强度重复运动心率曲线组(RG)、递增负荷间歇运动心率曲线组(IIG),分别进行每周3次,每次持续20 min,共16周实验干预,比较实验前后体成分、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与实验前相比,经16周运动干预后各组受试者身高、体重均增加(P值均<0.01),CG组、MG组、RG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增加(P值均<0.01),而IIG组无显著变化(P>0.05);MG组、RG组、IIG组的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实验后与CG组相比,MG组、RG组、IIG组体重、BMI增加幅度明显下降(P值均<0.05),且IIG组下降幅度为明显;MG组、RG组、IIG组的体脂百分比低于CG组(P值均<0.05).与实验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肺活量均增加(P值均<0.01),MG组、RG组、IIG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每分钟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值均<0.05).实验后IIG组的肺活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G组,MG组、RG组、IIG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每分钟大摄氧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G组(P值均<0.05).结论 经16周运动干预,不同运动心率曲线模式体育课均可以改善小学生体成分和心肺功能水平,尤其在递增负荷间歇运动心率曲线模式下效果为显著.

    作者:闻剑飞;王强;滚军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体像不满在儿童肥胖与自尊关联中的间接效应

    目的 探讨体像不满在儿童超重/肥胖与自尊关联中的间接效应,为提高肥胖儿童自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24名8~15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采用Ma体形图调查儿童体像认知,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定儿童自尊.结果 儿童超重/肥胖率为31.11%,体像不满率为80.73%,自尊总分为(29.58±5.49)分.在男生中,超重/肥胖与自尊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与体像不满有关(OR=8.94,P<O.01),体像不满与自尊有关(OR=3.33,P<0.01),超重/肥胖通过体像不满对自尊有间接关联效应(OR=13.87,P<0.05).在女生中,超重/肥胖与自尊有关(x2=4.772,P=0.029),但与体像不满关联无统计学意义(x2=1.859,P>0.05).结论 男生超重/肥胖可能通过体像不满与低自尊有关,女生超重/肥胖可能直接与低自尊有关.

    作者:吴鹭;李婷;张逸飞;王元;张勤;姚荣英;韩慧;付连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童体重血压与盐味觉阈值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不同体重儿童盐味觉阈值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方便抽取石家庄市西王小学102名10~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52名,女生50名),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血压测定和检测盐味觉阈值.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学生肥胖或超重的分布以及不同体重分组中血压的分布,并对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学生中有42名肥胖或超重.正常体重组平均年龄、舒张压[(10.3±0.8)岁,(65.8±2.3) mmHg]与超重肥胖组[(10.6±0.9)岁、(66.6±2.7)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52,P值均>0.05);超重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24.7±0.6) kg/m2,(76.9±2.2)cm,(113.4±1.9) mmHg]均高于正常体重组[(19.4±0.4) kg/m2,(56.4±0.9)cm,(102.6±1.3)mmHg](t值分别为167.30,53.14,28.80,P值均<0.01);正常体重组与肥胖超重组血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P>0.05);正常体重组盐味觉阈值[(3.0±1.7) mmol/L]低于肥胖超重组[(3.8±1.5)mmoL/L](t=2.51,P<0.05);体重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的r值分别为0.327,0.390(P值均<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儿童对咸味更不敏感,导致摄入盐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作者:许丽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国大陆学生男男性行为及HIV感染检出率的Meta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性行为、HIV检测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时间和地区分布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通过相应检索策略查找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公开发表的针对中国大陆学生MSM开展的有关HIV感染率、危险性行为、HIV检测率的研究文献,整理后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20篇文献入选,累计MSM学生6 286名.结果表明,在2012-2016年间中国大陆有男男性行为的学生中,HIV感染的合并率高达5.2%(95%CI=4.0%~6.5%),近6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和近1年曾做过HIV检测的报告率分别为35.5%(95%CI=23.8% ~47.2%)和44.3%(95%CI=34.0%~54.6%).研究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学生MSM人群艾滋病高流行、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及HIV检测率低的状况应引起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的高度关注.

    作者:石安霞;张志华;王君;朱晓芳;赵越;王威;张洪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其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特点,为有效促使创伤后成长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法,对148名特殊儿童家长使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总分上,学历与婚姻状况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3,3.87,P值均<0.05).创伤后成长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0.32,0.67,P值均<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创伤后成长变量可被相对的典型变量解释的变异为8.8%,生命质量变量可被相对典型变量解释的变异为9.03%,2组变量的共享方差为19%.结论 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越明显,生命质量越高,社会支持越多,创伤后成长越突出,生命质量也会随之提升.提高特殊儿童家长社会支持力度,可以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其生命质量.

    作者:王来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以社会网络理论构建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需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需在政府主导下,由卫生部门与教育、共青团、妇联、媒体、社区、青年网络等部门间开展有序、有效的合作.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各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使用社会网络理论强联结的4个维度(互动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互惠交换),对应多部门合作的建立条件,分别明确各部门职责,设计多部门合作性活动,从而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并以此形成卫生和其余合作部门间的强弱联结,多部门资源向卫生部门流动,形成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输出的社会网络结构.

    作者:冯宁;王临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中生心理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了解重点高中生心理复原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制定高中生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4所重点高中学校对2 14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评定、心理复原力评定等.结果 55.3%的学生至少存在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中的1种情绪症状,同时存在3种症状的学生占10.5%.学生心理复原力随年级增加而升高,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复原力相对较低,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心理复原力评分越低(F/t值分别为3.70,-5.52,3.87,29.32,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复原力是独立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B=-0.026,P<0.01).结论 重点高中生中情绪症状报告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汪帅桢;刘晓宇;丁建飞;方玲娜;程周菁;左衡;吴文昊;张洪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哈尔滨市四五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及营养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四五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况及营养质量,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哈尔滨2个中心城区、2个近郊城区12所小学校四、五年级共计2 001名小学生开展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几乎每天吃早餐比例高(87.5%),其次是每周吃3~4次(8.7%);几乎不吃所占比例少,为1.0%.起床5 ~ 15 min吃早餐比例高,为54.6%(1 081人);95.1%的小学生在家吃早餐,2.3%在学校吃早餐,1.5%在餐馆或者小吃摊吃早餐.母亲准备的早餐营养充足和良好比例均高于其他准备者(x2值分别为101.32,18.27,P值均<0.05).19.5%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结论 小学生存在不吃早餐行为,早餐营养质量差比例较高.应开展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促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早餐营养质量.

    作者:赵娜;杨超;兰莉;王蕊;王春莲;高菡璐;孙宗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中小学直饮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直饮水的科学管理和学生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相关要求设置调查项目,2016年3-4月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45所直饮水学校各2台设备,采集直饮水设备出水口的水样,同时采集学校市政管网水水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直饮水中小学校的市政管网水菌落总数均合格,合格率为100%;84所学校的直饮水样菌落总数超标,超标率为57.9%.直饮水与原水比较,部分指标如浑浊度、PH值、总氯等下降,锌、铜和菌落总数等指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氯水平<0.5 mg/L、设有直饮水水箱、水温低于40℃是直饮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校应将菌落总数以及部分金属离子做为重点,将对水质采样、检测质量的监督落到实处,对净水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和菌落总数超标风险的设备予以改进.

    作者:佘茜;王文朋;胡昕冬;赵宜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菌痢暴发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

    目的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为科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单核苷酸多态(SNP)分析,预测毒力基因谱及耐药基因谱.结果 2017年8-9月报告的3起疫情共发病282例,以发热、腹泻为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症状不明显,均为学生群体,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肛拭宋内志贺菌检出率为62.22% (56/90),肛拭ipaH基因检测阳性率为69.70% (46/66),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2.31% (8/65);PFGE,全基因组MLST,SNP分析表明,3起疫情代表菌株不同源.毒力基因预测共有12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预测有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基因.结论 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之间无直接关联,病原菌毒力基因谱与国内常见宋内志贺菌特征一致,存在多重耐药基因.

    作者: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广州市小学生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二、三年级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4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1 116名为研究对象,检查其患龋情况,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患龋率为72.3%(807/1116),其中广州户籍儿童患龋率为52.2%(239/458),非广州户籍儿童为86.3%(568/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9,P<0.01);二年级学生患龋率(77.0%)高于三年级(67.7%)(x2=12.21,P<0.01).单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年级、喝碳酸饮料、食用甜点巧克力、开始刷牙年龄、刷牙次数、刷牙方法、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照顾孩子的人、居住环境、医疗来源、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14个因素均入选方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喝碳酸饮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及父母学历等均为龋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二、三年级小学生是龋病发生的高危群体,龋齿发生与社会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刘菊华;曾素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及欺负/被欺负对安全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儿童期创伤和欺负/被欺负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开展儿童早期精神创伤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6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湖南中医药大学1 117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早期创伤问卷(简化版)、欺负/被欺负问卷和安全感量表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早期创伤、欺负、被欺负、儿童早期创伤伴欺负、儿童早期创伤伴被欺负和欺负伴被欺负分别对低确定控制感和低人际安全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中,儿童早期创伤伴被欺负对低人际安全感(OR=27.91)和低确定控制感(OR=13.57)影响大,其次是欺负伴被欺负.性别在儿童期创伤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P=0.003).结论 儿童期创伤、欺负/被欺负及其交互作用不利于大学生安全感的形成,性别在儿童期虐待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何玉琼;刘剑波;肖博;龚靖波;方宇敏;黄春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