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苏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MA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时间护理能够满足脑梗死患者的生理病理时间节律,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蔡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生活方式、遵医用药、血压变化、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86.67%)、遵医用药(85%)明显高于对照组;降压效果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增强遵医用药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凤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与不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萍;徐润华;薛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颅咽管瘤患儿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术中唤醒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功能区占位病变实施全麻手术患者434例,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手术前1d和麻醉前1h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调查,评定焦虑状况.结果 术前患者均存在明显焦虑情绪,护理干预后焦虑状况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解除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的顾虑,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前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纪玉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患者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且预后情况更好(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疾病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预后情况.
作者:苏燕娟;陈少卿;王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早产儿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早产儿抚触疗法、温生理盐水通便洗肠、早期温生理盐水洗胃及胃肠减压,同时建立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观察6d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黄疸出现、持续及消退时间,每日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并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6d内的经皮测定病理性黄疸指数出生第2~6天,观察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第2~6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治疗病理性黄疸,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降低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
作者:邹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为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性的抗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音乐疗法和心理剧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TSC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TSC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疗法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消除负性自我概念,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赵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效果.回顾性分析72例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及护理临床资料.61例均行一次手术清除结石,6例术后2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5例行二次手术,均清除结石.对复杂性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围术期临床护理,不仅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忠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访视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出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前3d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狼疮活动指数评估,指导患者填写生活质量简表,并互留联系电话.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访视护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狼疮活动度、遵医行为、复发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狼疮活动指数、遵医行为、复发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结论 中医访视护理能明显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巩固疗效、降低狼疮活动度、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萍;全小明;杨湘薇;刘琼;冯春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照组不予采用,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未复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效果,且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
作者:石家宴;吴海斌;杨义成;石建萍;陈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行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给予湿性愈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碘仿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平均时间、换药频率以及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切口换药过程中NRS平均评分为(0.45 ±0.8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7±1.54)分,(t=10.54,P<0.01),切口换药过程中疼痛强度分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性愈合护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够明显缩短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换药频率及次数,减轻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切口护理的相关费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程如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围产门诊登记在册初产妇3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2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受试者均于每次来院体检时通知下次检时间,对照组不做其它护理,研究组受试者则给予阶段性的健康教育,主要分为早孕期、孕期和产前三个阶段.观察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研究组初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产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科学认识,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痛苦,提高母婴安全性,可促进初产妇分娩良好结局.
作者:罗雁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家庭护理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出院后顺其自然恢复,实验组给予施加运动、心理等全方位护理干预.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后恢复情况予以评估.结果 与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评分结果比较,实验组评分下降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出院前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恢复更好.结论 研究证实,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指数.
作者:刘保芬;段清萍;宋世明;安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导医服务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就医的病人2 368例,根据是否提供整体护理的导医服务分为观察组1 184例,对照组1 184例,调查就诊患者心理状态、误诊率、治愈率、合理住院率、就诊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观察项目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的肯定和信任明显增加,同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大程度消减患者对住院的恐惧感.
作者:卢惠卿;廖瑛华;眺叶珊;何秋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205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A组,n=80),采用JT型冷冻手术治疗机于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至肋间神经根部,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0~-70℃,冷冻时间为90s;自控镇痛组(B组,n=80),术后静脉应用镇痛泵实行患者自控镇痛;采用临时肌肉注射度冷丁和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组(C组,n =45).根据观察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B组和C组(x2=74.93,15.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B组和C组(x2=17.15,8.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佩贤;孙洁群;梁翠燕;成祥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用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为两组,对照组87名,试验组113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而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秦安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探讨提高产时产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产时管理模式,观察组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下实行产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各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转剖宫产分娩例数与剖宫产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中,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推广产时全程陪伴责任制模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不仅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徐润华;薛花;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经全颌种植义齿修复慢性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护配合影响工作的次数、器械维护受影响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流程优化可改善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口腔种植患者的种植成功率.
作者:韦春华;郑玉萍;曾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