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及预防护理

邱雯雯

关键词:动态血糖检测, 糖尿病, 预防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糖尿病病人血糖规律特点,为临床护理预防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255例糖尿病病人予以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进行为期3d的血糖连续检测,总结其血糖的规律特点,并予以有效可行的预防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有29例出现低血糖现象,低血糖夜间发生比率高为69.7%,无症状低血糖夜间发生比率亦高为70.8%;三餐2h后血糖出现急性升高;经临床有效地预防护理后,及时发现救治,血糖平均在(6.3±1.5)d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13.7±1.5)d好转出院,未产生并发症及危及生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是有规律特点可循的,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糖尿病病人的早日康复起着重要地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及生命危及的发生概率.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本护理服务在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本护理服务在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实施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本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科手术室实施人本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绪,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行为对心肌耗氧量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行为对心肌耗氧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给药,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以临床康复行为的护理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的变化、心肌耗氧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心率、心肌耗氧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 经临床康复行为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及心肌耗氧量,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利华;梁雁;王丽红;吴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宫腔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输入手术室常规室温的液体,观察组输入37℃的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20 min、术毕时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液体吸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寒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可显著降低宫腔镜手术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保证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

    作者:郑晓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延期护理对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延期护理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 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包括宣教结核病因、病程、转归及预防方法,讲解环境、心理、情绪、气候饮食、运动、昼夜变化等相关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实验组给予出院指导同时实施延期护理干预,延期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健康档案、肺结核延续性护理登记表,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1次,连续1年;设立咨询电话,24小时为提供咨询服务或答疑;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上门指导,并电话追踪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防治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疾病治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肺结核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期护理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许颖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注重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主要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手术的物品准备、术中预防体温过低、导尿、体位摆放等方面进一步的改进.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体温下降、出现尿道刺激症状、体位引起损伤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使患儿得到亲人般的关怀照顾,为手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唐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患者108人,按照居住地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城市组64人,农村组44人.应用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修改版的家庭支持量表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市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低于农村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组和农村组在家庭月收入、透析次数、受教育程度、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和家庭支持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与疾病不确定感因素具有负相关.结论 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均较高,且农村组高于城市组,两组在受教育水平、透析次数、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和家庭支持不同,影响着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同居住地的患病人群给予个性化护理,以期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杨鸿芳;李临英;张改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与不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萍;徐润华;薛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探讨提高产时产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产时管理模式,观察组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下实行产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各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转剖宫产分娩例数与剖宫产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中,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推广产时全程陪伴责任制模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不仅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徐润华;薛花;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按病种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施予传统护理模式,B组实行CNP,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管道意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B组中有28例完成整个CNP流程,两组间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管道意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应用于脑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中,不仅可减轻患者病痛和负担,还可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郑秀娥;李铮;司徒定莲;阮洁梅;谭爱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案分析

    目的 对重症监护(ICU)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 把我院所接收的4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2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进行综合护理,称为观察组.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 结果分析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恐惧、焦虑、悲观、无助等.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优良率达到99.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障碍评级≥Ⅲ级的有9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恐惧、焦虑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谭姜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审美指导对术后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乳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对患者加用护理审美的心理指导,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结束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抑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上护理审美应用在乳癌术后患者的化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悲观和压抑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以及积极地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钟玉婵;邝倩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康复训练、自我监测等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血脂、血压及对病症认知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明显改善(P<0.05),血压明显下降(P<0.05);认知行为、生活质量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滕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359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9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术后11例患者麦氏点处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及切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右下肢股动脉血栓,予以切开取栓后痊愈.结论 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玉宁;范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早产儿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早产儿抚触疗法、温生理盐水通便洗肠、早期温生理盐水洗胃及胃肠减压,同时建立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观察6d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黄疸出现、持续及消退时间,每日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并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6d内的经皮测定病理性黄疸指数出生第2~6天,观察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第2~6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治疗病理性黄疸,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降低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

    作者:邹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室外健身舞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室外健身舞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5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妇女随意自由活动,观察组同步实施室外健身舞运动.12个月后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室外健身舞运动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凤;王丽萍;郑奋;刘琼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肝穿活检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穿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按路径表要求护理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沙秀兰;余锦红;吴娟;范志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1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只做一般告知,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做好急救等准备工作.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检查前焦虑程度、检查成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检查成功率为92.7%,对照组检查成功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颅脑损伤患者顺利完成MR检查的关键,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敏;邓兰英;魏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在出院后1~3个月内进行回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为5.83%、死亡率为0.8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4.16%,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回访,对照组复发率为14.16%,研究组复发率为5%,研究组优质护理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了临床患者复发率.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短期复发率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观在导医服务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在导医服务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就医的病人2 368例,根据是否提供整体护理的导医服务分为观察组1 184例,对照组1 184例,调查就诊患者心理状态、误诊率、治愈率、合理住院率、就诊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观察项目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的肯定和信任明显增加,同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大程度消减患者对住院的恐惧感.

    作者:卢惠卿;廖瑛华;眺叶珊;何秋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MA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时间护理能够满足脑梗死患者的生理病理时间节律,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蔡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