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苏夏雯;黄智然;朱之恺;杨毅;毛春蕊;刘璐;尤莉莉

关键词:偏食, 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目的 了解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为改进西部学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庆阳市共11所乡村小学,对一至六年级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饮食偏好、挑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将学生对各类食物喜欢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水果类(87.6%)、蔬菜类(80.3%)、谷类(76.8%);将学生对各类食物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肉类(26.2%)、鸡蛋(17.6%)、坚果(14.8%).总挑食行为检出率为28.9%,低年级学生挑食行为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X2=16.14,P<0.01);挑食学生碳酸饮料的摄人情况高于非挑食学生(P<0.05);高年级(OR=0.66,95%CI=0.50~0.89)、男生(OR=0.68,95%CI=0.51~0.91)以及老师对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行为有约束(OR=0.60,95 %CI=0.36~ 0.99)是学龄儿童挑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的管束纠正与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辅导及食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衢州市阅读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因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影响,为儿童阅读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衢州市3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1 213名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采用逐层筛选的方法确定阅读障碍儿童,并对阅读障碍和阅读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买课外书花销、父母文化程度、讲故事、鼓励孩子阅读、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固定阅读时间、父母阅读频率对儿童阅读障碍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2.35,95%CI=1.16~4.74)、母亲文化程为初中及以下(OR=3.68,95%CI=-1.73~7.83)、偶尔鼓励孩子阅读(OR=3.37,95%CI=1.79~6.35)是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生;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为家庭阅读环境的创造提供外在保障.

    作者:赵华;刘瑞芳;史红娟;姚水洪;邱惠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温勃;董彦会;杨招庚;李艳辉;董彬;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作者: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大学生2年随访期间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2年在校期间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生2 291名,采用自编自杀态度调查、个体自杀风险调查、个体健康状态调查与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Reasons of Living Inventory for Adolescents,RFL-A)、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以及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和2016年9月.结果 大学生在校2年间自杀意念流行率为6.33%,自杀尝试流行率为2.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10.31,95%CI=3.26~ 32.61)、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66,95%CI=1.21~2.27)、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41,95%CI=1.29~1.54)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而在校2年间患有重大躯体疾病(OR=0.23,95%CI=1.38~ 13.95)、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8.68,95% CI=2.10~35.94)、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19,95%CI=1.17~3.13)、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34,95%CI=1.17~1.53)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尝试.结论 既往自杀风险高、对自杀持接受态度以及精神、身体状态较差的大学生是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自杀预防措施.

    作者:滕姗;赵久波;张小远;赵静波;杨雪岭;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促进城市中小学营养状况的社会生态学模型应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膳食营养是否均衡、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智力的正常发展,还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若干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从2002到2012年,我国城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从低于12.9%上升到18.4%,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有所上升[1].超重肥胖检出率的迅速增长和慢性疾病低龄化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和沉重负担.

    作者:张倩;甘倩;徐培培;赵文华;胡小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王珺怡;董彦会;李艳辉;陈妍君;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基于学校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基于学校的中国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学校意外伤害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SCOPUS,PsycINFO,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3日的中国基于学校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相关文献,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作为干预效果测量的指标,使用R 3.3.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研究协变量对合并效应的影响.使用漏斗图与Egger加权线性回归法评估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终有23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被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为52 38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效果的合并效应量RR(95%CI)值为0.67(0.60~0.74).Meta回归分析与亚组分析发现,对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对象的学段越高相应的RR值越小.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中国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郝秀奇;代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0年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为预防大学生高血压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大学生、医学生、高血压等,英文检索词为hypertension,university student,college student,prevalence China,Chinese等.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方式进行检索,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高血压的论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个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00 569名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介于0.84%~ 10.59%之间.所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较大(I2=97.3%,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总体患病率为3.62% (95%CI=2.92%~4.36%).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男性、超重、吸烟和饮酒的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仍应关注超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郎俊杰;金来润;刘凌;姚应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与幼儿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幼儿行为问题提供措施.方法 在湖州市抽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幼儿的老师及其主要教养人,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和幼儿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信任民主教养方式中,男童隔代教养组(3.13±0.52)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组(3.68±0.44,3.56±0.48)(F=16.02,P<0.01),女童未见类似差异.溺爱放纵无论男童还是女童,均表现为隔代教养组高,且男童得分(3.92±0.44)高于女童(3.58±0.55) (F=11.88,P<0.01).信任民主、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16,t=-3.25,P<0.01;β=0.48,t=9.37,P<0.01).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多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9,t=6.77,P<0.01).结论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

    作者:王玲凤;陈传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大学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对整群抽取的1 109名湖南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女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量表中的沟通、信任因子均呈负相关,与疏离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6.7%;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4.9%.结论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亲子依恋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

    作者: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刘丽君;刘小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南京市2011-2016年15~24岁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6年南京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特征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MSM)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15~24岁HIV/AIDS 883例,历年报告的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X2毛势=10.63,P=0.001).15 ~ 24岁HIV/AIDS病例以外地户籍、学生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同性性传播占83.5%,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28.16,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68.20,P<0.01).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青少年学生HIV/AIDS 319例,其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33.9%)高于同期所有15~24岁HIV/AIDS(18.9%),青少年学生病例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93.4%)高于校外青少年病例(77.8%),经献血筛查发现所占比例(14.1%)高于校外青少年(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24岁MSM梅毒总阳性率为5.4%,HIV总阳性率为7.3%.结论 南京市15~24岁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和MSM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徐园园;李小杉;吴苏姝;刘黎;郭璐;李昕;朱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育类男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体疗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运动疗法,为下腰痛患者制定实用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有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体育类专业男大学生40名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0名,采用体疗康复方法;对照组20名,采用按摩和传统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用问卷法调查腰部的活动障碍和疼痛严重程度,用等长肌力测试仪测躯干的侧屈力和伸屈肌力,用关节角度尺测量腰部活动度,Prokin System平衡仪测试骨盆本体感觉.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躯干左、右侧侧屈力均有提高(P值均<0.05).但对照组左右侧肌力不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右侧肌力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伸/屈肌力更合理,比值为1.3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盆本体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的差值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部前屈、后伸、右侧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主观感受疼痛程度有了改观,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 DQ)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下腰痛针对性体疗康复(躯干稳定性训练)可显著增加躯干在冠状轴、矢状轴的伸展能力和肌力,激活并发展深层肌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下腰背痛.

    作者:傅涛;刘智强;赵林粱;程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广州市三四年级小学生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的短期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三四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的短期效果,为推广小学生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某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各1个班作为干预组,进行8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干预,选取对应年级各1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儿童心理功能评定维度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和自我满意度不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生命教育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7,P=0.013).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值分别是3.31,4.38,P值均<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后,干预对学生1周后、1个月后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改善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和生死态度,并且对生死态度的正向提升有即刻和短期效果,在死亡概念成熟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作者:王苏维;江来明;肖强花;李婷;高钰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北京市小学生心理虐待经历与家庭教养行为的关联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基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为主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4个区4所小学的8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长版)和父母教养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关联.结果 在过去6个月,有79.5%的小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轻度心理虐待;小学生重度心理虐待发生率男生(25.4%)高于女生(17.4%)(x2=8.0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62,95%CI=0.42~0.91)、父母敌意教养(OR=1.89,95%CI=1.61~2.21)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OR=1.30,95%CI=1.09~1.54)是儿童重度心理虐待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父母敌意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显著影响小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应重视未来开展以改善父母教养行为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

    作者:张文静;马亚婷;邓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及一般情况问卷,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的194例性早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8% (54/194)的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低下,9.8%(19/194)的性早熟儿童存在抑郁情绪;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抑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低下的比例较高;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越低,抑郁症状越明显.应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艾丽丽;贾守梅;张玉侠;罗飞宏;王双宇;顾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学校性教育政策的国际间比较

    目的 全面了解世界各国对学校性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推动我国学校性教育的政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图书馆文献回顾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机构和个人的支持,收集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肯尼亚7个国家关于学校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课程标准共35份.通过文献研究法、层次及类别比较法,对政策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规定把性教育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政策之中;英国在2000年将《个人、社会、健康、经济教育》正式确定为公立学校非法定国家基础课程,涉及性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反映在第3(11~14岁)和第4(14~ 16岁)学段,统称为“性和关系教育”;芬兰政府于1970年后将性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健康与体育》课程是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基础教育学校主干课程之一,明确提出“关系与性”作为全面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新西兰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性教育—校长、董事会成员和教师指南》;泰国学校开展性教育主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该课程为泰国基础教育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菲律宾《健康教育课程指南》由该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出台,其中涉及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在“生长发育”和“家庭健康”两部分.结论 各国学校性教育政策在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上存在异同.可为研制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学校性教育政策指南,促进学校性教育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作者:余小鸣;张芯;谭雪庆;王宇晴;聂慧敏;张庭浩;石琰琴;郭帅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青少年虹膜颜色与近视的关系

    目的 分析青少年眼球虹膜颜色和近视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关联,为研究近视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墨江市10所中学2 346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隙灯拍摄眼前段虹膜照片,并根据虹膜颜色的分级系统(高级别表示深颜色)进行分级.专业验光师在研究对象睫状肌麻痹后采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IOL Master测量包括眼轴长度在内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结果 693名学生(29.5%)被发现患有近视,女生的近视患病率(36.8%,95% CI=34.0%~ 39.6%)高于男生(22.8%,95%CI=20.4%~25.1%)(x2=55.57,P<0.01).在矫正性别、身高、父母近视史、使用计算机时间、看电视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课后读写时间等因素后,虹膜颜色较深的学生有更高的近视率以及更长的眼轴长度,所有回归分析模型都观察到了剂量效应依赖关系(P值均<0.05).结论 较深的虹膜颜色可能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雨茗;仇沁晓;钟华;潘臣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贵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当前贵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小学生1 295名,中学生2 426名,分别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5%;中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33.9%,中等及以上程度问题者占4.8%.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6个维度上得分比女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4,4.84,7.73,4.17,2.71,2.42,P值均<0.05);中学阶段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维度得分及总均分比男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中小学生各维度的得分比非留守中小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学生各维度的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量表中其他心理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需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锻炼动机与中学生休闲体力活动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动机特点及其与课外体力活动的关系,为促使青少年养成体力活动行为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马鞍山市16所中学的946名学生,采用体力活动动机量表和休闲体力活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体力活动动机由强到弱排序是:健康(4.09±0.71)、乐趣(3.61±0.82)、能力(3.40±0.83)、社交(3.30±0.84)和外貌(2.79±0.83);男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高于女生(F值分别为12.21,18.12,6.58,P值均<0.05);随年级增加,青少年的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有所加强,但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28.01,6.47,15.34,17.17,18.81,P值均<0.05).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有效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β值分别为0.101,0.176,P值均<0.05),但社交动机、外貌动机和健康动机与青少年体力活动无关;内部动机对体力活动的激发和维持作用大于外部动机.层次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级因素不能调节动机与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系(△R2值分别为0.004,0.007,P值均>0.05).结论 激发内部动机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休闲体力活动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影;方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成都某高校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成都某高校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制定特殊人群心理疏导政策和预防抑郁症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法)对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人群进行招募并对1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无抑郁人数占64.07%(66/103),轻度抑郁占33.98% (35/103),中度抑郁占1.94%(2/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关系特别好的同性恋朋友个数、感觉自己心里压抑无法排解、感到抑郁时的自我调节方式、学业压力;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学业压力(P值均<0.05).结论 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状况较严重.应针对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寻求外界帮助,采用多种方法舒缓压力.

    作者:熊伟;罗青云;张睿;刘垚;殷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