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涛;厉彦虎;刘兴康;崔正
目的 分析重庆市某区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某区3 691名青春期留守儿童,采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生活质量总分(141.74± 18.09)高于女生(140.47± 17.99),非住校生生活质量总分(142.24±18.35)高于住校生(138.01±16.91),小学生生活质量总分(143.81±18.65)高于初中生(138.06±16.84);与父母联系频率、教养方式、学习成绩、好朋友数量等4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类型、监护人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3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部分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养方式、好朋友数量、学段、学习成绩、与父母联系频率、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和留守类型(P值均<0.05).结论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亲子关系是提高和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宏;刁华;冉敏;杨静薇;杨连建;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党中央、国务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该文系统介绍了现行防控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阐明了“预防为主导、教育督导管理、及早发现制止、立法执法为本”的基本方法和教育、督导、管理等不同层面的运行体系与机制,提出“构建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起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早期预警制度”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具体措施,重申了对校园欺凌行为“零容忍”态度和处置原则.
作者:赵一菊;王声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作者:邓煜盛;梁健平;宗一楠;姜轶;王臻;郜艳晖;杨杰文;杨翌;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山东省内9所高校选取的84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1.13%(17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值分别为3.98,3.97,2.02,-4.56,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效能感各量表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0.59,-0.42,P值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8和-0.15),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4).结论 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心理健康,高校可通过提高个体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臧宏运;郑德伟;郎芳;刘军;张增国;朱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西高中在校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评估乙肝预防效果及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地理分布,从广西东(玉林市)、南(南宁市)、西(百色)、北(桂林)、中(柳州)5个地区分层整群抽取2 632名高中生,每名学生采集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sAg和HBsAb,分析2种乙肝标记物阳性率.结果 2 632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7.29%(192/2 632),西部的百色高,为9.41%(43/457);北部的桂林低,为4.91%(25/509).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史者,分别为4.48%和12.96%;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3,3.32,1.60,P值均>0.05).HB-sAb总阳性率为73.67%,其中16,17,18~20岁组学生阳性率分别为79.52%,78.33%和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1,P<0.05),但在性别、民族、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2,0.56,2.12,P值均>0.05).结论 广西现阶段高中生中HBV感染率较高.要加强预防控制策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
作者:蒙明虑;熊国林;蒙婞婞;黄斯梅;岑祚洁;蒋金泰;杨路;崔传宝;黄琼广;谢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抽取小学、初中共30所学校,学生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网络膳食调查.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因子分析确定了3种膳食模式(特征根>1的因子共有3个,累积贡献率为42.06%):模式1以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类为主要食物,代表“副食型”膳食模式;模式2以米面类、谷薯类、豆类为主要食物,代表“主食型”膳食模式;模式3以速食、零食为主要食物,代表“不健康饮食型”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模式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有区别,超重肥胖组学生的零食摄入高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t=2.13,P=0.03).结论 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有“副食型”“主食型”和“不健康饮食型”3种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摄入有差异.
作者:王虹;姜舒莹;郭秀花;宋玉珍;陶立新;吴立娟;段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银川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定义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分层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抽取银川市6~18岁中小学生1 939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体成分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不同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腰围身高比(WHtR)、腰围(WC)肥胖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I,FMP,WHtR,WC均可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OR值均>1,P值均<0.01),其中BMI和WC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1.46~1.86,1.51~1.91倍,预测效果优于FMP和WHtR.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数的增加,BMI与WC肥胖组心血管危险因素≥1项或≥2项的检出风险预测分别是正常组的3.12(2.2~4.3)倍和5.36(3.8~7.5)倍,优于其他不同定义肥胖指标分组组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结论 不同指标定义肥胖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BMI和WC定义肥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高于FMP和WHtR,BIM与WC定义肥胖相结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风险较高.
作者:李凯凯;张玲;刘秀英;贾磊娜;丁文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对大学生自己、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一定影响[1].有研究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闭锁、自我评价低、情绪不稳定、抑郁水平高、心理发展不平衡等[2].“留守”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地区流动至其他地区,子女则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亲或母亲单独照顾或其他人照顾[3].
作者:张利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血压水平及其与静息心率(RHR)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早期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653名大学新生进行血压、静息心率测量,分析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与RHR的关系.结果 RHR1(RHR<60次/min),RHR2(RHR<60~ 100次/min),RHR3(RHR> 100次/min)构成比大学男生分别为2.28%,96.35%和1.38%,大学女生分别为2.28%,96.35%和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1);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0.04%,男生检出率(59.46%)高于女生(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85,P<0.01);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和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随RHR增加呈上升趋势,RHR1组、RHR2组、RHR3组男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分别为37.31%,60.03%和70.00%,女生分别为5.13%,23.39%和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94,9.56,P值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男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RH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30,P值均<0.01),女生RHR与舒张压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7,P值均<0.01).男生、RHR加快是大学生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70,3.43).结论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较高,血压与RHR呈正相关,男生和RHR加快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秋梅;阎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影响农村儿童体力活动的家庭因素,为开展农村儿童体力活动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多阶段整样抽取的贵州和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4个县的小学五~六年级2 488名农村儿童及其主要照料人进行问卷调查,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农村儿童体力活动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农村儿童体力活动达标率为73.9%(1 839/2 488).主要照料人为父亲(OR=0.69,95%CI=0.54~ 0.87)、家庭无独立院子(OR=0.74,95 %CI=0.59~ 0.93)、家庭规模≥6人(OR=0.67,95%CI=0.48~ 0.94)是儿童体力活动达标的危险因素;照料人的体力活动(OR=1.14,95%CI=1.09~1.20)、提示行为(有时提醒OR=1.51,95%CI=1.08~2.10;经常提醒OR=1.79,95%CI=1.34~2.39)、家庭收入>6000元(OR=2.05,95%CI=1.45~ 2.91)是儿童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体力活动的干预可从照料人入手,提高照料人对体力活动的认识,并积极发挥榜样和提示作用,有利于提高儿童体力活动水平.
作者:云青萍;常春;何欢;张炎;纪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农民工学校小学生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为改善农民工学校小学生抑郁情绪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对杭州市560名农民工学校小学生和545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农民工小学抑郁症状较明显的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开展为期1年的心理干预,以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干预后再次评价.结果 农民工学校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18%,城市小学生检出率为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抑郁症状检出率在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民工学校小学生负面情绪、负性自尊、人际问题及总得分高于城市小学生(P值均<0.05).农民工小学男生人际问题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女负面情绪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越排后的小学生抑郁各因子及总得分越高(P值均<0.05).干预对象干预前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0.00%,干预后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干预后,儿童抑郁量表快感缺乏、负面情绪、人际问题及总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结论 杭州市农民工学校小学生抑郁症状不容乐观,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怀能;王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静坐少动人群日益增多[1].少年儿童也成为静坐少动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少年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身体发育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其一生的身体成长轨迹.少儿时期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体态问题,如不及时矫正,则会影响其正常身体姿态,改变正常的身体发育轨迹,甚至造成终生无法纠正的畸形,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3].为此,笔者于2017年5-10月采用静态体态状况评估方法对石家庄市703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体态测评,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提供参考.
作者:李立;陈玉娟;贾富池;翟凤鸣;杨惠玲;胡雯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通过对1990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学校健康政策文件的梳理,分析其中关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健康教育内容的变化发展情况.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明确学校健康教育的定位、任务和要求,从课程、课时、师资的设立和配备,建立评估考核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推动学校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的综合性学校健康促进政策,进一步明确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管理与评价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吕书红;刘志业;朱广荣;卢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新疆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做好学生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新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个重点监测县(阿合奇县、莎车县)11所学校的监测数据,共1 414名学生纳入研究,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2个县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4.6%(轻度消瘦率6.5%,中度消瘦率4.1%,生长迟缓率4.9%),其中男生(16.7%)高于女生(12.7%) (X2 =4.65,P=O.03),小学(13.9%)和中学(16.1%)、寄宿(13.5%)与非寄宿(15.1%)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5%,男生(3.9%)与女生(3.2%)、小学(4.0%)与中学(2.6%)、寄宿(3.7%)与非寄宿(3.%)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加与学生营养不良风险增高相关[OR值(OR值95%CI)=1.12(1.04~1.21)];女生比男生患营养不良的风险更低[OR值(OR值95%CI)=0.72(0.53~0.97)].与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相比,吃早餐频率5~6,3~4,≤2d/周的学生患超重(肥胖)的OR值(OR值95%CI)依次为3.04(1.26~7.36)、2.98(1.23~7.19)和2.41(0.99~5.83).结论 新疆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不高,但身高和体重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常吃早餐可能为学生营养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提倡每天吃早餐.
作者:董言;张俊;阿斯亚·阿西木;葩丽泽·买买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高中生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以期为高中生睡眠质量的改善找寻合适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将2017年3-10月前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中生睡眠障碍患者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的高中生随机分成生物反馈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仅调整作息时间;生物反馈疗法组在调整作息时间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35 min.1周后,进行PSQI各因子分和总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量表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得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22.42,16.91,6.22,8.26,6.91,12.28,29.71,P值均<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2组间比较,治疗前,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总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16);治疗后,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t=17.16,P=0.00).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具有治疗高中生睡眠障碍的作用.
作者:张冬阳;罗伏钢;邵琼琰;李静;刘文娟;胡霖霖;张永华;宋明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肥胖幼儿的骨龄变化以及肥胖与骨龄发育的相关程度,为采取有效手段维持儿童青少年正常体质指标与激素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30所幼儿园360名3~6岁肥胖儿童,统一进行骨龄评价和体质测试评分评级,观察肥胖程度与骨龄发育的相关关系以及骨龄与肥胖幼儿身体成分、身体素质之间的联系.结果 除4岁组外,不同年龄组肥胖幼儿的骨龄均高于实际年龄(P值均<0.01).幼儿体重与骨龄差值呈正相关,且肥胖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大(轻、中、重度肥胖r值分别为0.22,0.29,0.57,P值均<0.01);骨龄与体质测试中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总评分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体成分中的肌肉量、脂肪量指标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他单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6岁单纯性肥胖幼儿的体重与骨龄显著相关.随着肥胖程度的加深,骨龄也会随之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异常等问题,影响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刘慧然;陆大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少年伤害发生情况、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伤害干预和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2个区/县的10所学校2 006名学生开展伤害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8.77%,伤害的处理方式以门诊/急诊处理(41.08%)为多;男生伤害发生率(10.75%)明显高于女生(6.34%);主要伤害类型为跌坠伤(39.39%)、扭伤(30.30%)和锐器伤(9.76%),中毒(0.34%)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出生方式、夜间睡眠情况、作业难度、容易激动、喜欢从事一些动作迅速的活动、危险行为因素均为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校园内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伤害危险行为,应通过制定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综合干预策略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振峰;林霞;邓美荣;朱琳;马丽娜;安秀芳;李韶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合适的锻炼方法.方法选取常州工学院136名男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2次/周,30 min/次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为期15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结果 经过15周干预后,对照组体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1000m跑5项指标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成绩略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体重明显下降,肺活量、50 m跑、1000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坐位体前屈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作者:白杨;傅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课程的开设情况和相关信息,为公共卫生专业伤害预防课程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生自填形式的问卷调查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方便抽样,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抽取来自华东、中南以及东北8所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四年级本科生(四年制)、五年级本科生(五年制)以及一至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共1 183名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人口学基本信息以及伤害预防课程学习情况.结果 分别有59.5%,36.0%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习过伤害预防相关课程.本科生伤害课程的平均学时数为(6.5±7.5)节,硕士生为(8.9±11.4)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6.2%的硕士生表示学习过的伤害内容是作为独立课程呈现.分别有93.2%,95.6%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表示学习伤害课程后促进了对伤害预防能力的了解和培养.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专业课程学习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主要表现在缺少独立的伤害课程以及学时数较少,在本科生中尤为严重.在我国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专业开设伤害预防专业课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迫在眉睫.
作者:叶周丰;王书梅;陈瑶;李粉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E营养现状,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1 710例泰兴市区及周边乡村儿保门诊0~12岁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结果 泰兴地区0~12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的均值为(0.22±0.08) mg/L,总体缺乏率为43.9%,正常率为15.3%,不足率为40.4%,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5,P<0.05);血清维生素E的均值为(7.77-±2.90) mg/L,总体缺乏率为7.9%,正常率为59.2%,不足率为32.6%,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42,P<0.05).结论 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大部分处于缺乏或不足状态,维生素E部分处于不足状态,应引起家长及相关部门关注,定期检测并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李文娟;薛佳殷;黄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