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解释风格的效果

宋志英

关键词:精神卫生, 干预性研究, 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 学生
摘要: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作为一种人格变量,是指个体对所遇到的生活事件产生原因的习惯性解释方式[1].美国学者Peterson等[2]认为,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在解释负性生活事件时习惯于从内在的、普遍的和永久的视角出发,而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在解释负性生活事件时习惯于从外在的、特定的和暂时的视角出发.乐观解释风格的人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健康问题,且少有健康问题.Cheng等[3]研究表明,解释风格对心理健康、幸福感及免疫力水平有预测作用.张金秀等[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解释风格与学业水平、成就动机水平及主观幸福感有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与河北高中生早餐状况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目的 了解高中生早餐摄入情况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中生营养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河北2个省份的1 138名一~三年级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2.20%,女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59.14%)高于男生(4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0,P<0.01).仅有5.27%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4大类食物.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早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Z--20.002,P<0.01).早餐摄入量高的是谷物类(73.64%).吃早餐时间、地点、选择标准、饱腹程度均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中生的早餐就餐率不高、营养质量较差,学习效率与早餐质量存在关联.应多渠道加强相关的营养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赵旭红;张妮;陶涛;郭冬利;王艺涵;王乐乐;陈洁茹;梁雅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查验情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为提高入托、入学儿童疫苗接种率提供保障.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单位查验覆盖率为100%.2012-2016年持证率为99.15%.全程补种率、7种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流脑疫苗和甲肝疫苗)覆盖率和接种率均逐年上升.5年间查验证持证率(x2=2 854.880,P<0.01)、全程补种率(x2=2002.769,P<0.01)、7种疫苗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加强卫生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托幼、学校保健医培训工作,加强对学生和家长宣传教育能有效促进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能提高查验补种率.

    作者:玛依努尔·阿不都克力木;梁静;王培生;陈保林;尹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其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却未能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高速发展相一致.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1].相比2010年的调研数据,大学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指标均有下降,女生身体素质指标虽有升有降,但整体近视率、肥胖率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体质健康已成为大学生急需被关注的现实问题.

    作者:田甜;古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一起多途径传播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分析

    2017年3月9日8:10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值班接到某中心卫生院报告,该院门诊有腹痛腹泻呕吐病人10余例,均为某中学学生,因病例症状相似,短时间内非常集中、且波及多个班级,怀疑为食物中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立即赶赴事发现场,据现场初步了解的疫情概况和病人的临床特点,初步判断为一起暴发疫情,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先明;吴小飞;方芳;沈绍波;叶菊英;杨春芳;林欢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宁波市中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暴力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70所初高中学校10 7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美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主要包含人口学信息、自我暴力、躯体暴力和网络暴力等内容.结果 在调查前1年内,20.20%的学生发生了暴力行为.其中12.88%的学生曾发生至少1次的打架行为,8.86%曾在校园内打架.分别有2.40%和5.36%的学生曾遭受至少1次的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5.42%的学生实施过自我暴力行为,且30.09%自我暴力实施者需送医院就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和城市地区是打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1,1.23),而高年级和跟父母一起生活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8,0.81);男生、城市地区和父母婚姻关系异常是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2,1.48,2.04),而高年级、近视和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88,0.71,0.63);男生、城市地区和父母婚姻关系异常是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2,1.35,1.50),而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则是保护因素(OR=0.61);父母关系异常是学生发生自我暴力的危险因素(OR=1.84),而高年级、跟父母一起生活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0,0.87).结论 青少年暴力普遍存在,低年级中学男生、父母婚姻异常家庭的孩子是暴力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作者:朱银潮;李辉;龚清海;王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银川吴忠两市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吴忠两市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预防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在银川市2区和吴忠市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班级.排除佝偻病、克罗恩病、心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患者,以及近3月内服用过维生素D补充剂的儿童青少年,共选取7~18岁对象2 167名.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其血清25(OH)D的浓度.结果 银川、吴忠两市儿童青少年血清25(OH)D浓度中位数为51.46 nmol/L,四分位数间距为61.46 nmol/L,维生素D充足、不足、缺乏检出率分别为51.9%,14.1%,34.0%.不足检出率以7岁高,8~13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至14岁开始逐渐降低.7~18岁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缺乏检出率依次为31.9%,27.9%,20.8%,30.1%,36.7%,2.4%,29.8%,32.3%,35.3%,47.5%,37.3%,32.8%,各年龄组均较高.不同年龄组间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3.086,P<0.01;x2=11.156,P=0.001).回、汉族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不足与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银川、吴忠两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长,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水平逐渐降低,不足、缺乏检出率升高.

    作者:韩百惠;吕文沛;曹娟;李静;牛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芦山灾区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重建3年后中学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为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芦山地震重建3年后的1 136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灾区女生、高中生感恩和心理弹性得分高于男生、初中生(P值均<0.05),重灾区、家庭财产严重受损、有亲属死亡或受伤的学生在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轻灾区、家庭财产轻微受损、无亲属死亡或受伤的学生(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感恩、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均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35,0.48,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发现,感恩不仅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还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1%.结论 灾区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创伤后成长间起中介作用.提升震后灾区中学生的感恩水平能够促进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提高创伤后心理成长能力.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重肥胖对8~9岁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重、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旨在评估心脏早期改变的风险性和不良后果,为加强早期干预和预防成年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5所小学的1 034名8~9岁儿童(男514名,女520名),依照BMI分类标准,男、女各分成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性别比较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儿童相比,肥胖男童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质量(LVM)、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别增加了6.7%,13.4%,7.6%,15.3%,19.7%,34.6%,18.3%,23.7%,8.8%(P值均<0.01);肥胖女童AOD,IVSd,LVIDd,LVPWd,EDV,LVM,LVMI,SV,CO分别增加了4.9%,9.1%,9.1%,12.1%,22.7%,32.9%,7.3%,22.5%,26.0%(P值均<0.01).超重儿童ADD,LVIDd,IVSd,LVPWd,EDV,LVM,SV,CO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不同BMI儿童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童BMI与AOD,IVSd,LVIDd,LVPWd,RWT,EDV,LVM,LVMI,HR,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7,0.289,0.288,0.338,0.156,0.291,0.534,0.227,0.173,0.322,0.262,P值均<0.01);女童BMI与IVSd,LVIDd,LVPWd,EDV,LVM,LVMI,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6,0.322,0.224,0.329,0.444,0.158,0.288,0.287,P值均<0.01).结论 8~9岁超重儿童即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左室质量增加、心脏功能异常,并随超重向肥胖过渡而加重,且BMI对男童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更大.

    作者:陈贻珊;周越;于亮;吕媛媛;汪军;张一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州市2012-2015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等为重点.

    作者:熊莉华;刘伟佳;郭重山;陈思宇;林琳;林蓉;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为开展大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保定市3所普通本科院校1 0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界定为标准,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结果 具有全部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仅31人(2.9%).4项心血管健康行为中,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吸烟(84.1%)、体质量指数(84.8%)、体育锻炼(11.3%)和饮食(32.0%).吸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女生、医学专业、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65.51,44.56,9.91,12.32,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仅2 =25.60,P<0.05);体育锻炼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和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71.35,6.91,P值均<0.05);饮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农村学生、非医学专业和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1.14,8.01,6.21,7.07,P值均<0.05).结论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心血管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饮食和体育锻炼,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策略.

    作者:曹聪杰;周艺;杜少英;李艳;郭杰;杜小静;付聪;王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遭受性骚扰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评价

    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性与利益交换的要求,或是以性为目的的羞辱和欺凌,包括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语言或非语言行为[1].研究表明,性骚扰的发生率在各种危害侵袭校园环境因素中居于首位,严重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2].心理危机是指个人资源和以往应对机制无法解决来自外界或内部应激时的一种心理反应[3].

    作者:王雪;卜秀梅;崔仁善;董博;孙晓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连市高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结核病患病状况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3亿结核感染者,是结核病负担大国[1].学生结核病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学生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2].辽宁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海滨城市,高校数量多,学生基数大.有资料显示,大连市学生结核发病率占城市整体结核发病率的25%左右[3].

    作者:王希晨;路希维;杨蕴轶;吕欣桐;刘宏宇;周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锦州市儿童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不同年份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8-2015年锦州市猩红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8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42,P=0.00).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4-7月为春夏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46.86%;1-12月份为冬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22.40%.3~1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2.41%,其中4~7岁占59.93%.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2.45%.男女发病数比为1.44∶1.结论 幼托儿童及小学生是猩红热的主要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及儿童密集的游乐场所的疫情监测.

    作者:莫晓艳;刘任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尿酸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尿酸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改善学生血尿酸及血脂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北京市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朝阳区554名6~ 14岁中小学生,2015年11月采集静脉血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尿酸、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血尿酸的平均浓度为(290.8±71.3)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8.8%.男生血尿酸的平均浓度为(300.4±76.5) μmol/L,高于女生的(280.7±6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1).血尿酸水平与年龄、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27,-0.24,P值均<0.01).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血尿酸水平与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0.11,-0.23,P值均<0.01).调整前,高尿酸血症组学生的血脂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P=0.028);调整性别、年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3.14,P=0.015).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的血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血尿酸和血脂仍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静;巴蕾;王志;魏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3个地区共5 109名中学生,应用自编问卷、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和Amos 23.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5 109名中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宽容态度的学生分别有192(3.8%),1 845(36.1%),3 475(68.0%)和1 063人(20.8%).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住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校所在地、不同年级及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大(总效应为0.304),其次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欺辱和生命有关教育(总效应分别为0.237,0.202,0.187,0.095).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有待提高,抑郁、焦虑情绪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影响较明显,预防中学生自杀更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背景,同时需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作者:陈雄;汪俊华;刘海燕;刘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乌鲁木齐市7~18岁汉族学生30年营养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7~ 18岁汉族学生1985-2014年30年营养状况动态变化,为制定学生相关的营养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筛查学生生长迟缓和消瘦,采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结果 1985-2014年,乌鲁木齐市学生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大幅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32.8%,26.1%,30.6%,24.0%下降到2014年的5.2%,8.2%,8.8%,9.7%,乡村的下降幅度高于城市;营养过剩的检出率大幅提升,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营养过剩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0.7%,1.0%,0.8%,0.8%上升为2014年的42.2%,23.2%,31.2%,17.5%,男生上升幅度大于女生;小学段城市男生的营养状况变化幅度为明显.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生营养状况自1985年以来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与全国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趋势一致,乡村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向改善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需要重点关注7~ 12岁城市小学生的营养过剩问题.

    作者:刘晓静;龚小虎;王莉;张征;林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是一门促进人们幸福的科学[1].自积极心理学产生之日起,迅速在国内外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学者已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与卫生领域[2-6].

    作者:张丽荣;吴晓凡;杨绍清;别少龙;陈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烧伤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阜阳市城郊2所小学,共调查小学生1 223名,分析小学生烧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223名小学生中,检出烧伤者126名,检出率为10.3%.其中男生烧伤90名,女生烧伤36名,男生烧伤检出率(14.2%)高于女生(6.1%)(x2=21.768,P<0.05);不同年级组学生烧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96,P<0.05),一、二年级组高(15.3%),五、六年级组低(4.8%).热水烫伤占烧伤原因构成中高,为69.8%.农村务工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小学生烧伤检出率高,分别为8.3%,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是小学生烧伤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69,0.776,0.694,0.760).结论 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检出率较高.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降低小学生烧伤的发生.

    作者:于晓锋;徐庆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年跟踪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分析是否存在群体异质性,为有效干预心理问题学生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以某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2011级6 103名学生为总样本,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s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CCSMHS)》筛选出症状较明显的学生764名作为研究对象.2011-2014年连续4年跟踪分析,每年10月采集数据.使用增长混合模型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764名心理问题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在描述性统计的12个因子上得分均呈下降趋势.根据模型数据分析,可将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分为3类:第1类在4次的测评中得分逐渐降低,但降低程度略低于第3类,命名为缓慢降低型,该类占95.16%;第2类在4次测评中的得分先升后降,命名为先增后降型,该类占1.70%;第3类在4次测评的得分逐渐降势,且程度较其他2类更为明显,命名为快速降低型,该类占3.14%.结论 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增长而逐年提高,不同的个体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区分工作,在不同的关键节点开展心理帮扶.

    作者:李红娇;陈世民;范韶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和屈光状况特点,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随机抽查海口20所幼儿园共3 654例(7 308眼)3~6岁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况.年龄<4岁采用图形视力表检查,≥4岁采用对数视力表,以5分记录法记录视力检查结果,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状态,通知异常者到眼科门诊再次详细复查.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6.5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5,P<0.05).随着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8.97,P<0.05).弱视146例,患病率为4.3%.学龄前儿童中主要以单纯远视和复合远视散光类型为主,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结论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检出率较高;应早期发现问题,为开展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麦伟虎;郭梦颖;林选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