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

丁建芳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护理干预, 包皮吻合器环切术,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患者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对照组患者不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康复时间、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康复时间及疼痛持续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大化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患平均康复时间和病患疼痛时间,给予患者心灵上的安慰,有助于患者身心恢复健康.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至2010年新上岗护士40名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人,分别按照传统临床培训模式和合作学习培训模式进行三个月的临床培训,比较两种学习模式的培训效果.结果 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临床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士对合作学习模式普遍认可.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新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潘群;陈蓉;袁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除了接受术后常规指导外,还接受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术后常规指导.对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如:腕肘关节、肩关节的功能、患肢抬高和外展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干预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良好对策,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焦水平;林义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规范化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 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桑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济宁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 <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 <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作者:陈宏;李丽平;陈艳;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研究组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诊断方案,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见的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具体的防范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危险行为发生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入院患者进行早期入院评估与预防,加强安全管理,及时针对性的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对40例普外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普外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普外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仅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宋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科学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得分,分析疗效,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有83例(76.9%) VAS评分改善≥50%,显著有效;19例(17.6%) VAS评分改善<50%,中度有效;6例(5.6%)VAS评分改善不明显,无效.结论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学的护理下安全、准确、微创、见效快,值得临床重视并加以推广.

    作者:尹喜玲;张会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批量烧伤全程护理体系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体系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批量烧伤患者从院前急救,院内救护、手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全程护理体系,规范批量烧伤的应急处置流程,优化院外及院内救护各个环节,早期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实施专业化功能锻炼等方法.结果 通过全程、规范、专业的护理,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批量烧伤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 批量烧伤全程护理体系的应用,能够优化护理流程,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烧伤伤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芳;罗丽铭;叶小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TVT-O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采用TVT-O治疗SUI50例女性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总结.结果 5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控尿能力;5例患者术后1~3d下肢活动受限,3d后完全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延长留置导尿管1~2d后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无病例出现术中大出血、血肿、阴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4 ~16个月,无吊带外露发生,100%达到良好控尿.结论 TVT-O术是经TVT术改良的微创治疗女性SUI手术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优点,术前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SAS评分.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节约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揭子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复位、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葛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晨间护理之后,由护士长或者责任组长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估,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晨间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评分和扣分标准,并将整个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展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司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8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以SF-36、SAS及SDS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DS与SAS分值明显高于产前4d与分娩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分娩前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分娩前的SF-36分值明显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分娩前(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其负面心理因素,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倡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林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分期训练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期训练在股骨粗隆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照康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在患肢疼痛消失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进行分期训练,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4.5±2.3)个月,观察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期训练可有效促进股骨粗隆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

    作者:王光敏;逯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病人就诊的满意度情况,找出门诊服务的缺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制的门诊服务调查表,调查我院门诊病人离开时的满意度.结果 共229例病人接受了调查,绝大多数病人对我院的门诊服务质量是满意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满意度不同.结论 可根据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提高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魏燕妮;牟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日常工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排班模式,扩大工作权限,开展健康宣教,达到患者满意.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裴艳玲;郭彩霞;伏鑫;赵琪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2087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19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重症神经外科护理外,对每个患者采用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结果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家属及患者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01),拔管率和差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

    作者:王秀华;周晶;刘靖;齐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提高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皮质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使白内障围术期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无缝隙过程,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玲;孔冬;王晓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不良情绪及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宦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院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导管一般可以保留1年,但大部分患者移植术后要求不再留用.观察组患者院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留置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并在移植中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作者:贾博军;莫叙;赵瑞青;范小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