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
目的探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改制的锥板黏度计对健康人的全血标本分别施加100、150、1 000、3 000s-1的剪切力作用后,以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荧光标记抗体、单色或三色荧光法染色血小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AC-1(活化的GPIIb/IIIa)、CD62P(P-选择素)、GPIb/IX和GPIIb/IIIa的水平.结果 PAC-1、CD62P在静止的血小板表面表达很低,阳性率分别为1.7%±1.1%(n=5)和0.9%±0.5%(n=5);受到高剪切力作用后表达水平增加,以PAC-1增加更为迅速、明显,于3000 s-1剪切力作用0.5min时达峰值(73.6%±7.4%),之后很快开始下降,CD62P的表达相对较缓慢,但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3 000 s-1剪切力作用7min时,阳性率为26.4%±3.5%.GPIb/IX、GPIIb/IIIa存在于96.5%~99.4%的静止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GPIb/IX水平在低剪切力作用下无明显变化,高剪切力作用1min内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随后开始下降,3 000 s-1作用7min时,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72.4±6.7降低到44.9±4.9(n=5).GPIIb/IIIa水平在高剪切力作用下迅速增加,3 000 s-1作用7 min时,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98.5±12.1增高到159.5±23.6(n=5).结论高剪切力作用可使血小板膜4种主要的GP发生活化特征性变化,这提示单独的高剪切力对血小板的直接活化可能是通过对血小板膜GP分子的作用而产生的.
作者:李绵洋;丛玉隆;邓新立;胡金麟;秦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的准确性和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 和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以显微手术切除65例脑肿瘤,分析导航定位的准确性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65个脑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全切除63个(97.0%)、次全切除2个(3.0%).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6例(86.2%),无明显变化9例(13.8%),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准确定位,有助于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章翔;张剑宁;费舟;吴景文;付洛安;屈延;刘卫平;王占祥;杨利孙;贺哓生;甄海宁;高大宽;曹卫东;梁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导航(navigation)一词早用于航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航设备不仅更先进、更准确,而且导航技术也广泛用于航海、航空、交通和神经导航外科手术.
作者:周良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类对于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以低浓度过氧化氢(10-5 mol/L、10-7mol/L及10-9mol/L)作用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和HCT8共24h,与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共培养,观察过氧化氢对结肠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相对定量过氧化氢作用下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以放线菌素D(1.5μg/ml)抑制癌细胞的转录观察过氧化氢产生作用的机制,同时以激光扫描细胞仪直接定量肿瘤细胞NF-KappaB活性的变化.结果外源性低浓度过氧化氢促进两种结肠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其中在10-5mol/L过氧化氢的作用下,LS174T诱导的迁移数为202.6±70.2(个)(与对照组比t=3.475 1,P=0.0083),HCT8诱导的迁移数为145.4±65.3(个)(与对照组比t=4.418 3,P=0.0084),高于同组其余各浓度引起的迁移数目.同时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也见增强,放线菌素D能阻断过氧化氢的这种作用.半衰期分析提示过氧化氢未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稳定性.两种癌细胞NF-KappaB的活性在24h的过氧化氢作用后获得提高,这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强表达情形相仿.结论过氧化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结肠癌细胞增强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氧化氢等活性氧可能有利于结肠癌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朱建伟;郁宝铭;纪玉宝;郑民华;李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供血不全发作(TIA)和脑血栓形成以及疑似脑供血不全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并进一步分离出溶血磷脂酸,以定磷方法测定.结果 TIA和脑血栓形成以及疑似脑供血不全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μmol/L±0.70μmol/L),分别为2.14 μmol/L±1.02 μmol/L、1.50 μmol/L±0.85 μmol/L、1.73μmol/L±1.14 μmol/L血浆(P<0.05).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血药物治疗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下降.结论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血浆溶血磷脂酸可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孙玉衡;伍期专;姚存姗;黄世昌;唐朝枢;李振光;包鹤丘;李松;周伟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自体血管化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自身颌下腺摘除后,移植到颞部,颌下腺的动静脉分别与颞浅动静脉吻合,颌下腺导管转移至眼穹隆部.以颌下腺分泌液代替泪液.结果 19例中目前15例移植成功, 4例因静脉栓塞,腺体未能成活.移植成功的患者,观察3月至2年,角结膜干燥症状消失,畏光怕风症状减轻,可停用人工泪液.4例出现泪溢,行移植腺体部分切除后得到矫正.1例导管口闭锁,行导管重建后后复通.结论自体血管化颌下腺移植是重症角结膜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俞光岩;毛驰;蔡志刚;邹留和;吕岚;彭歆;张雷;李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甲状腺肿瘤及滤泡上皮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及与RET、Galectin-3(Gal-3)和粘蛋白-1(MUC1)基因产物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3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TTF-1、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 结果 (1)TTF-1:在病变(瘤)细胞核、质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细胞核均有表达,4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正常滤泡,良、恶性病变的胞核阳性表达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胞质型TTF-1在良性病变的表达率为27.4%,恶性肿瘤的表达率为66.1%,良性病变与两种甲状腺癌组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恶性肿瘤高于良性病变.(2)RET:腺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8.9%,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和87.5%, 腺瘤与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Gal-3、MUC1:良性病变阳性率分别为38.4%和23.3%,恶性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88.1%和50.9%,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阳性率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P<0.05);甲状腺癌中Gal-3和MUC1表达基本平行,但Gal-3的敏感性高于MUC1;部分腺瘤中可见灶性Gal-3 和MUC1同时阳性.而胞质型TTF-1表达与Gal-3、MUC1阳性表达有关.结论 TTF-1胞核反应是正常的及病理状态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共有表现;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标志.胞质型TTF-1反应可能是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特征.
作者:陈云;朱明华;周晓军;林万和;倪灿荣;李芳梅;张顺民;龚志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脑神经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方法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相结合,进行了脑深部病变的靶点活检手术,共605例,其中450例用CT或MRI片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手术.结果 537例(88.75%)获得脑肿瘤的组织病理诊断,30例(4.96%)为炎性病理,18例(2.98%)为其他组织,20例(3.31%)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6.69%.死亡2例(0.33%),并发症13例(2.14%).结论用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活检是神经内外科获得定性诊断安全及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宗惠;于新;李士月;陈琳;杜吉祥;刘锐;于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孙宁玲;马志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分析与讨论Graves病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且可有多器官受损.患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并不少见,粒细胞缺乏也是抗甲状腺药常见的严重副作用.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2%.一旦合并感染,病情重笃,并急剧恶化,70%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多在48h内死亡.因此,对该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的正确理解是该患者能得以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维;熊静凌;高志红;孔晓红;樊继援;邱明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MIC≥8mg/L)加舒巴坦后头孢哌酮的低抑菌浓度(MIC)降低2倍以上的肺炎克雷伯杆菌β-内酰胺酶分子特性.方法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测定分子量及等电点以及酶动力.结果 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含有TEM型基因,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TEM型酶的氨基酸序列与TEM-1相比在117位及118位发生了氨基酸变异.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都产生2种以上的酶,等电点从5.4~9.3,相对分子量从23000~34000.酶动力学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杆菌中99592及99607产生的酶能够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并且99592的酶活性大于99607的酶活性.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可能产生新的抑制剂敏感的TEM型超广谱酶.
作者:张永龙;李家泰;赵鸣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泡性包虫病在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肝泡性包虫病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均行B超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分析.结果基于泡球蚴的基本病理形态、组织结构与病程发展演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可归纳为病灶浸润(41例,89.1%)、钙化(39例,84.8%)、液化空洞 (37例,80.4%)3种类型,这3种类型可以并存.在3种类型中共发现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即晕带征、钙化征、年轮征、内陷征、空腔征、岩洞征、半岛征、小泡征与地图征.结论肝泡性包虫病具有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在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中,只要确认其中1项,即可确诊.
作者:徐明谦;戈小虎;孔长青;张林川;于兰;王龙文;马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糜尿定位诊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核素淋巴显像技术检测了34例乳糜尿患者,并以膀胱镜和淋巴管造影作对照研究.结果 34例中单侧定位诊断阳性符合率为85.3%;双侧阳性率高于膀胱镜检结果.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可作为乳糜尿定位诊断的新的选择方法.
作者:孙庭;胡峰;崔苏萍;陈卫民;冯亮;曹润福;彭轼平;张青;杨晓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44例共4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额叶为多见.结果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全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应用微导管定位法纠正脑移位.术后症状改善26例,与术前相比无变化13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5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加重和失语,其中2例在随访中症状改善.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避开功能区,减少手术创伤,是微创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毛颖;周良辅;杜固宏;陈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TUNEL染色技术,观察FDP对脑梗死面积、缺血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Ref-1)表达水平以及缺血区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结果 1,6-二磷酸果糖可显著性减少脑梗死面积(31.0 mm2±2.9 mm2与47.3mm2±6.0 mm2).可减少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数量,缺血24h组与FDP干预组分别为69.3±2.4个/mm2与42.8±1.7个/mm2.上调缺血半暗带APE/ Ref-1蛋白的表达:缺血24h组与FDP干预组比较APE/Ref-1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3±2.9个/mm2与47.0±3.4个/mm2;Western印迹法光密度扫描值分别为5.3±3.2与13.8±5.4.结论 FDP可通过上调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表达水平,增强脑组织对缺血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少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发生,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因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龙洁;张在强;李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GF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正常人肝细胞系中.用荧光显微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GF表达情况.采用[3H]-TdR掺入DNA法、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细胞DNA合成,了解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K+的漏出量了解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结果酶切鉴定证实HGF片断已克隆到pEGFP-N3的BamHⅠ和SalⅠ位点之间,在转染人正常肝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证实了HGF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3H]-T转导HGF的肝细胞的DNA合成明显增加(转染96h后,[3H]-Td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7倍).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导HGF的肝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肝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转导HGF的肝细胞抗CCl4损伤的能力明显增强,肝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83%与61%,P<0.05),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K+的漏出显著降低(分别为35.16 U*L-1与 65.31 U*L-1,P<0.01,5.59 mmol/L 与6.02 mmol/L,P<0.01).另外从转导的肝细胞提取的培养液可对其他非转染细胞起促增殖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被HGF抗体封闭,提示HGF可被转导的肝细胞分泌到培养液中,并且分泌的HGF具有活性. 结论转染的HGF可在肝细胞中表达并有促细胞分裂活性,而且转染HGF后的肝细胞抗肝损伤能力增强.
作者:何勇;周峻;窦科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主要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积等方面的因素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指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地、动态地、连续地测量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反馈性地用于对病情发展的了解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可以把循环系统分为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容量血管、血容量和心脏5个部分.同时应该强调的是,临床常规观察指标,如血压、心率、皮肤色泽温度、尿量等,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所不容忽视的基本参数.
作者:刘大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孙宁玲;王鸿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H(ApoH)血清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以及ApoH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患者33例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ACH)患者28例的ApoH血清水平,酶法测定血脂各项.结果 ACI、AC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poH水平分别为288mg/L±85.4 mg/L、248 mg/L±68 mg/L、256 mg/L±71mg/L.ACI患者的ApoH血清水平与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394,P<0.05;r=0.394,P<0.05),与TG无相关性.17例有家族史的脑卒中患者血清ApoH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结论 ApoH血清水平与ACI患者的CHO、LDL相关,与正常人及ACH患者无相关性.
作者:夏健;史伟雄;杨期东;许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