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华;周勤;李娇;张才溢;王士勋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相关态度及其与视力不良发生的关系,为开展针对性的视力保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1 45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保护相关态度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相关态度总得分女生(15.09±2.04)高于男生(14.67±2.53),郊县区学生(15.03±2.25)高于城区学生(14.76±2.32),视力正常组学生高于各视力不良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得分优秀率为62.5% (910/1 455).97.7%的学生认为保护视力很重要,91.3%的学生愿意为了保护视力改掉一些不良习惯,54.6%的学生认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视力,52.4%已近视的学生愿意配戴眼镜.“是否愿意配戴眼镜”视力正常组学生正向态度率(54.5%)高于轻中度视力不良组学生(41.5%,45.0%),而低于重度视力不良组学生(57.1%);“认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视力”“认为挑食、偏食会影响视力”,学生正向态度率随视力状况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5).愿意为了保护视力而改掉一些不良习惯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不愿意的28.2%,赞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视力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不赞同的1.873倍,担心自己视力变差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不担心的1.726倍,认为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作用很大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认为无作用的16.6%.结论 学生对视力保护总体持正向态度,但在近视后配戴眼镜、饮食习惯对视力的影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学校、社会应针对性加强学生视力保健相关态度的健康教育.
作者:郝志红;唐颖;胡瑞杰;马兴爱;邢玉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个体因素、电子健康素养及信息利用的关系,为高校开展电子健康信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信息利用量表,运用方便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1 5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电子健康信息利用总均分为(9.50±6.60)分.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中纳入模型相关值由高到低的变量分别为电子健康素养、年级、专业、生源地与性别(Beta值分别为-0.15,0.12,0.06,-0.06,0.05,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健康素养在生源地、专业与性别对电子健康信息利用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值分别为-2.80,3.01,3.01,JP值均<0.01).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媒体(52.9%),期待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是互联网在线医生咨询(25.1%).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电子健康信息利用总分偏低.可通过提升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策略,同时要考虑个体因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对电子健康信息的利用.
作者:钟苗;许小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 363名大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问卷测试.结果 969名有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大学生的生理(15.03±2.16)、心理(14.56±2.30)、社会(13.56±2.55)、环境(13.52±2.02)及生命质量总分(56.67±7.21)均低于无受虐待经历大学生[(16.21±2.05)(15.80±2.17) (15.00±2.64) (14.65±2.15) (61.67±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59~ 16.207,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开放性、性别均与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β=0.053~0.198,P值均<0.05),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健康自评差、家庭经济状况差、虐待总分均与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分呈负相关(β=-0.050~-0.341,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受虐待程度越重,社会支持越低,近期负性生活事件越多,身心健康和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其生命质量越低.
作者:朱相华;周勤;李娇;张才溢;王士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成就动机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社会体格焦虑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河南省2所高校1 239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社会体格焦虑、抑郁分数(2.65±0.59,1.61±0.44)均高于男生(2.17±0.54,1.51±0.41)(P值均<0.05),成就动机分数低于男生(P>0.05);抑郁症状在社会体格焦虑与成就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女生成就动机对社会体格焦虑与抑郁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克服社会体格焦虑与抑郁有助于强化大一学生的成就动机,克服社会体格焦虑、强化成就动机有助于缓解抑郁.大一学生尤其女生应正确心理关注,积极悦纳自我,加强体育锻炼.
作者:陈家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龄儿童血清铁调素、钙和磷的分布及其关系,为探究中国城市儿童血清铁调素与骨代谢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参加2014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中的765名7~14岁学龄儿童,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收集儿童膳食信息,同时测量血清中铁调素、铁、钙和磷的水平.结果 广州市学龄儿童血清铁调素、钙和磷的水平分别为(34.31±8.72) μg/L,(2.39±0.21) mmol/L和(1.43±0.15) mmol/L,且无性别差异.儿童血清铁调素、钙和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11~12岁组儿童的血清铁调素水平较其他年龄组低;而11~12岁和13~14岁组儿童的血清钙水平均高于7~ 10岁组(P值均<0.05);血清磷的水平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早餐、性别、BMI、膳食因素后,儿童中高水平的铁调素与钙水平呈正相关(0R=4.044,95%CI=1.042~15.692,P<0.05),而与磷水平呈负相关(OR=0.135,95%CI=0.027~ 0.671,P<0.05).结论 广州市7~14岁学龄儿童中血清铁调素、钙和磷的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波动.
作者:杨倩;朱艳娜;何宝婷;静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6所开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每校每年级随机选取1个班共6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整体具备率为14.95%,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704).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35.05%,29.91%和9.81%;健康素养平衡的人数仅占达标人数的21.88%,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27%;49.07%的学生发生了健康素养分离,是具备平衡健康素养人数的15倍.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各类素养分离严重.
作者:范刚;李斌;邓玉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的报告发病及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肺结核患者中的3/4是青壮年,而学生就是其中的特殊群体[1].学生具有聚集性强、流动性大、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特点,容易导致肺结核[2].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患病率在18 ~ 25岁组呈现一个小高峰[3].学校一旦出现肺结核病例,若不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4-6].
作者:张正斌;王婷萍;谢红;田丹;南晶;鲁周琴;杜义祥;段琼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正确开展高校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3所高校的3 577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8.54%(663/3 577),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1.84%(410/663),近1年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75%(134/3 577)和0.92%(33/3 577).仅有25.92%的学生不赞成婚前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科、男性、高年级、非医学专业、月消费水平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更高(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大学生高危性行为不容忽视.
作者:严燚;严敏;栾荣生;张晓曦;许世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家长对孩子使用书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家长正确指导孩子规范使用书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金山区5所公办小学,再从抽取的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对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家长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家长对书包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知晓水平报告率高(85.2%)的为书包重量超重,小学生父母知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11.67±6.62)分,仅为总分的一半.本地父母书包相关知识知晓得分优于外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认为孩子成绩越好、对孩子成绩期待越好、学业越关注的家长相关知识得分越高.家长行为指导率高是使用双肩背负书包,为80.5%;其他行为报告率均低于50%;低主要是如何安全拿起、举起直至背上书包的过程及背上后书包稳固于腰部以上的行为,报告率低于20%.结论 金山区家长对学生书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低,日常指导行为不够.应加强家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外地、低收入、低学历家长给予重点关注.
作者:俞丹丹;张亚宁;王丽华;程薇;蔡庆涛;靳慧;严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特点,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廊坊市整群随机抽取的1 13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行为、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健康责任得分男女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20,6.646,3.545,6.099,P值均<0.01);对男生健康总分有影响的分别是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选择低脂食物、找时间与好朋友相处、从事轻度至中度的运动等(t值分别为2.503,2.454,1.834,1.845,P值均<0.05);对女中学生健康总分有影响的分别是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有足够睡眠、执行有计划的运动课程、平衡学习与娱乐、选择低脂食物等(t值分别为2.155,2.077,2.073,1.885,1.760,P值均<0.05).结论 在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入手改善农村中学生健康素质时,必须注重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促进策略.
作者:马长会;武兴东;吴永慧;孙洪霞;苗建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城乡汉族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流行现状,为当地制定中小学生防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4个城区和5个旗县每个区域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中学,每所学校的各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的汉族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龋患率、龋失补构成比、龋均为调查指标,并与1995年呼和浩特和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患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受检7 888人,总龋患2 514人,总龋患率为31.87%,龋失补总牙数5 674颗,总龋均0.72.与1995年相比,男、女生及城乡学生总龋齿患病率均下降(x2值分别为229.440,260.295,29.179,12.016,P值均<0.01).与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患病资料差异不大.结论 呼和浩特地区城乡汉族中小学生龋患情况有所好转,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仍然要加强学生和家长防治龋齿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刘颖;范龙兴;曲晓辰;乌恩琦;段生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体育类大学生注意品质、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正性负性注意信息量表、简式注意和人际关系方式测验(TAIS)对安徽省3所综合大学267名体育类大学生及255名非体育类大学生进行测评,运用SPSS 21.0软件将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x2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体育类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非体育类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体育类大学生对正性事件注意偏向因子均分大于非体育类大学生,而负性事件的注意偏向低于非体育类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类大学生注意的视野广阔、思考内省的因子均分高于非体育类大学生(P值均<0.05),而注意的外干扰、自我干扰、常出差错因子均分均低于非体育类大学生(P值均<0.05).体育类大学生外干扰、自我干扰、常出差错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4~0.425,0.254~0.384,0.220~0.431),广阔视野与人际关系、恐怖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6,-0.284),正性注意与敌对、偏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6,-0.124),负性注意与强迫、人际、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9~0.198).结论 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优于非体育类大学生,可能与经常性体育活动提高注意品质和正性注意偏向存在、降低负性注意偏向有关联.
作者:汪西莹;李江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紧急避孕知识的认知和教育需求状况,为学校开展相关生理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某医学院校2014年6-9月期间所有在校学生1 800名进行避孕认知和教育状况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7.4%的医学生能正确认知紧急避孕的有效方法,59.0%的学生能正确认知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的正确服用方法,21.9%的学生误认为紧急避孕能代替常规避孕.对紧急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否会对已怀孕妇女或胚胎造成伤害、正确服用方法、避孕有效性,以及宫内节育器可作为紧急避孕的有效方法5个问题的认知,接受和未接受妇产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1.3%的医学生有大学前相关知识和教育经历,但其中86.8%表示对所学课程不满意.83.8%从未与父母谈论过紧急避孕相关话题,69.3%从未主动搜寻过相关知识,电视和网络(59.3%)是主要紧急避孕知识的获取途径.12.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紧急避孕相关知识,8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紧急避孕教育.结论 医学生对紧急避孕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而教育需求普遍较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正确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在紧急避孕知识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杨晶;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要素,以构建评估在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风险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列表排序法和主次因素分析法,自编青少年体育锻炼安全风险评估表,采用逐项评分的方法来量化风险大小,并对抽取的93名长期从事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专家、高校和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风险量均值中,排名第1的是“个体综合能力”,其风险量为(42.25±4.57);排名第2的是“运动自然环境”,其风险量为(35.66±3.16);排名第3的是“学校整体规划”,其风险量为(28.51±3.96).结论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涉及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多个维度.需有的放矢地应对和管理风险,以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安全性.
作者:刘路;史曙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儿童体能发育情况及其与血清IGF-1,IGFBP-3的关系,为儿童的体能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采用序列研究法对广西汉、壮、瑶族7,10,13岁的健康儿童进行调查,各民族每个性别各年龄组50~60人,并进行2年追踪,获得7~15岁儿童498人相关资料.调查项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血清IGF-1,IGFBP-3水平.结果 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相比,汉、壮、瑶族7~15岁儿童肺活量水平均上升,壮、瑶族儿童斜身引体下降,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大部分组别均上升,而汉族儿童则多为下降.血清IGF-1,IGFBP-3平均水平分别为39.84~195.48 μg/L和32.95~100.63 μg/L,基本均于13岁组达高峰,大部分组别IGF-1,IGFBP-3存在民族差异(P值均<0.05).IGF-1,IGFBP-3与部分体能指标有中度相关(P值均<0.05).结论 广西壮、瑶族儿童体质健康水平逐渐提高,汉族则为下降趋势,血清IGF-1,IGFBP-3与体能发育可能有关联.
作者:赵艳琼;蔡秋玲;王鲁宁;李博譞;王鹭;任轶文;何忠;唐国杰;叶植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常州市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学生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统一设计编制的“小学生健康状况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常州市7所健康促进和7所非健康促进学校1 379名学生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使学生健康状况和行为得到改善,学生个人卫生12项指标中共7项内容(男生4项,女生1项,男女生均有差异2项),健康状况7项指标中共4项内容(男生3项,女生1项),健康相关行为7项指标中共4项内容(男生2项,女生1项,男女生均有差异1项)健康促进学校优于非健康促进学校;有属于自己的毛巾,早晚都刷牙,在学校每天做眼保健操,在学校每天户外锻炼时间>1h,未吸过烟等5项内容所有学校学生报告率均高于95%,视力正常率均低于70%,上学期间每天睡觉>10 h报告率均低于20%.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从强化健康第一理念,确定一套健康教育课本,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着手.
作者:吕晓霞;赵晓军;岳文彬;孙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5年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为评估10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制定下一步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全省16个州(市)大学、大专、中专和职高的12 958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青年学生对握手(93.0%)、共用针具(97.1%)、无保护性交(95.3%)、母婴传播(93.5%)、血液传播(97.1%)等能否传播艾滋病问题的正答率较高,对蚊虫叮咬(65.3%)是否传播艾滋病,冲洗阴道(63.9%)、外用避孕膏/膜(69.0%)、不共用注射器(62.6%)、使用清洁注射器(60.6%)能否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答率较低,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3.9%,20岁以下(80.3%)、少数民族(80.7%)和低年级(82.8%)学生较20岁及以上(87.9%)、汉族(86.0%)和高年级(88.0%)学生的知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5,62.3,44.7,P值均<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5.1%)、网络(71.1%)、报刊/书籍(67.7%)和免费宣传材料(65.5%),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比例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比例提升高.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20岁以下和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问题.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有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肖民扬;卢冉;宋丽军;牛瑾;梅静远;付丽茹;李雪华;陆继云;罗红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泪液分泌相关因素,为指导大学生用眼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取的284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年龄、性别、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的数量及使用时间、每日读书时间、角膜接触镜的佩戴情况、眨眼频率、眼部病史、局部眼液使用情况.并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UT test,TBUT)及角膜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taining,FLS)检测.结果 男生TBUT平均值为(4.65±2.86)s,高于女生的(4.04±2.4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平均值为(19.58± 10.18) mm,男生为(18.81±10.57)mm,女生为(19.78±10.09)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FLS阳性16人(4.58%),眨眼频率范围0~38次/min,平均为(9.96±7.28)次.泪液受影响的有219人(7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MT使用时间、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眨眼频率对泪液分泌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泪液分泌异常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性别、移动终端使用时间、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以及眨眼频率4个因素对大学生泪液分泌有影响.
作者:周静;陆俊杰;赵欢;郭福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为预防儿童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和吴忠市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1 786名,对抽取的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TC,TG,LDL-C,HDL-C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14.5%,0.4%,33.7%,男生LDL-C异常检出率(0.8%)高于女生(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5,P=0.028).脂代谢相关指标年龄分布,TC,LDL-C异常集中在9~11岁,而TG,HDL-C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脂代谢水平比较,TC,LDL-C水平女生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02,-2.607,P值均<0.05),TC,LDL-C,HDL-C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TG则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项指标在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541,13.813,18.738,20.327,P值均<0.01).回、汉族中小学生脂代谢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TC水平高于回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03).TC,TG,LDL-C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型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和超重组学生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学生(P值均<0.05),且均随BMI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检出率不容乐观,超重和肥胖是中小学生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需重视中小学生肥胖的预防,对肥胖超重的学生进行脂代谢的相关检查和必要干预.
作者:韩百惠;赵海萍;吴文君;田彦军;吴婉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享受“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西安市5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10%~20%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共15 397名享受“计划”的学生纳入研究.按照统一方法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结果 男生营养不良率为8.5%(生长迟缓率为1.4%,消瘦率为7.2%),超重率为14.2%,肥胖率为8.7%.女生营养不良率为6.6%(生长迟缓率为1.3%,消瘦率为5.3%),超重率为10.2%,肥胖率为6.1%.男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x2=20.0,P<0.05),人数在500~1 000人之间的学校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9.9%)(x2=42.3,P<0.05),食堂供餐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9,0%)(x2=26.4,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学段、学校规模、地区及供餐模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西安市享受“计划”的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应重点关注食堂供餐及人数在500~1 000人学校的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及城区学生的超重肥胖状况.
作者:刘萍;张峰;吴小燕;范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