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斌
目的 探讨分析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 选择于2012年2月 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112例,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由于高血压引起颅内出血的85例,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颅内出血的27例;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中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7/56),而对照组中1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3.2%(13/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急救,同时根据时机行手术治疗,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陈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后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前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急救.研究组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方法进行急救.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后,手术率为2.2%、病死率为2.22%、复发出血率为1.67%,均低于对照组的5.71%、7.14%、6.19%(P<0.05);研究组输血量(321±34.8)mL、住院时间(5.7±2.4)d、住院费用(3541.52±589.20)元,也均少于对照组的(451±41.6)mL、(7.5±3.8)d、(4785.42± 1542.1 0)元(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办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阐述调查结果,并给予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 经调查研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中不断完善隔离检疫和疫情报道,为临床抢救和卫生防护创造有效的条件,在管理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制定相关的检查流程和管理条例,为研制药物疫苗及其应用提供有利条件.结论 流行病学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准确的调查,并做好应急处理的充分准备,在应急处理中沉着应战,不但严格要求业务技术,还应加强组织管理,逐渐提高医德和服务水平.
作者:秦斌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培训在精神科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68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培训,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均明显提高,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结论 精神科病人有别于其它科,对于各项基础护理以及病人安全护理非常重要.对护士分层培训可以使护士工作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主动性,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作者:田菊华;寇建琼;刘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诊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方法.方法 随机将60例消化性溃疡者分组:内科组和查探组.通过奥美拉唑诊治内科组的30例消化性溃疡者.通过盐酸雷尼替丁药物诊治查探组的30例消化性溃疡者.后,分析内科组和查探组的诊治效果,例如:痊愈状况、复发状况等.结果 内科组的医治有效概率:93.33%;查探组的医治有效概率:63.33%,显然内科组的诊治效果比查探组好,差异明显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组复发溃疡概率:10.00%,查探组复发溃疡概率:36.67%;显然内科组的复发概率比查探组低,差异明显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奥美拉唑药物医治消化性溃疡疗效更显著,能使病状得到有效的、及时地控制,并加大愈合概率,效果很好.
作者:杨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噻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待的8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而研究组则给予头孢噻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后研究组出现1例轻度腹泻、对照组出现4例低热,但皆未给予处理症状便消失;两组患者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疗效与安全性皆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CABG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22例患者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乔友进;侯文明;牛兆倬;孙龙;生伟;林明山;池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推拿在治疗颈、肩、背痛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择我院自2013年1-6月收治的47例肩周炎及其他颈、肩、背部引起疼痛使活动受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观察组患者颈肩推拿法、肩部牵引等手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敷于压痛点处.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医推拿配合精油手法治疗肩、颈、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明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一步指导老年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老年结核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我院积极抗结核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影像检查病灶吸收、钙化、空洞变小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0%);共发生不良反应30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0例,肝损害7例,尿酸升高、关节肿痛5例,过敏反应4例(异烟肼1例、利福平2例),6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坏、胃肠道反应等混合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结论 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谨慎使用.
作者:汤荣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组就保妇康栓治疗与甲硝唑治疗预后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差异显著.结论 中药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邹青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提取方法及其复方制剂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波长:320nm,流速:1.0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 从南宁某药店购买的制何首乌醇提(1)、水提液(2)、本市靖西县药市购买的生何首乌炮制后水提液(3)、从南宁另一药店购买的制何首乌复方制剂口服液(4)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27.41±0.41)、(14.44±3.68)、(7.88±1.24)、(7.30±0.30)(mg/g生药),(1)(2)比较P<0.01,(2)(3)比较P<0.05,(3)(4)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市靖西县药市购买的生何首乌,炮制后醇提、水提液、未炮制(生)醇提、水提液,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7.22、7.88、25.10、10.75(mg/g生药),生首乌中无论是醇提或者水提,二苯乙烯苷含量均高于制首乌;生何首乌炮制(高压,120℃)不同时间0、30、60、90、120 min,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10.75、9.79、8.96、7.70、7.04(mg/g生药);加样回收试验平均为87.72%,进样20μl测定浓度在0.08~0.20mg/mL按峰高值计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87.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传统法,高压法,不同温度,时间)、提取方法(醇提、水提),二苯乙烯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同时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简便[1],准确,线性关系好,可用于何首乌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李连;杨夏钰;卢国荣;黄春燕;彭彦桦;何胜;张树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均于围手术期加强全面护理,统计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以及临床依从性,并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术前1h以及术后1d的SDS与SAS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临床依从性高达100.0%;同时,术前1h与术后1d的SDS和SAS评分与患者入院时相比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利于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和手术效果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杨启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中药房药物安全质量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中药质量及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能力.结果 通过对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进行有效的论述,保证中药房的中药安全质量,为用药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结论 从临床的角度来说,中药房是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重要环节,其安全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因此,针对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提出有效的措施,是确保中药安全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柴玉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至于极大地改变了公民的就医观,人们对病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院方还是患者,都迫切希望通过病理诊断,掌握疾病的动向,进而提前做好预防准备,然而实际工作中,却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病理诊断不够准确.本文联系实际,探讨了质量控制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实施手段,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肖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身体与心理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治疗整个过程中实施健康管理,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分析健康管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由于没有按医嘱及时复诊,使得9例患者的患侧上肢在手术之后出现了机体机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了侧皮下积液问题,18例患者的机体功能有轻微下降的情况,6例患者出现侧肩关节功能受限问题.而观察组由于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且在出院以后坚持依时回院复诊,因此没有出现以上状况,只有2例患者由于没有坚持做乳腺康复操而出现了患肢比另一侧肿胀的问题.观察组患者的切口不适、心理障碍、正确锻炼以及瘢痕增生等情况都比对照组要好,术后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也比对照组要高.结论 健康管理可以通过教学以及指导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用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帮助乳腺癌患者克服心理压力.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的影响下变得更加积极,在服药、佩戴义乳矫形以及做乳腺康复操方面都比对照组坚持得更好,也因此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英权;马蕊;陈素红;管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针灸与甲钴胺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3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情况,并肌电图检查.结果 3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疗效总有效率95.23%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检查MNCV和SNCV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之参考.
作者:潘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妥布霉素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12月份-2013年3月份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和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4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采取抗感染药物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妥布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再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路铺镇中南村村民癌症发病情况、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职业习惯、家族聚集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通过上户调查,对该村癌症和疑似癌症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种分布、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家族聚集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当地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自1972年以来,中路铺镇中南村实际发生38例癌症和疑似癌症患者,癌症平均年发病率为58.07/10万,其中死亡29例,死亡率为76.32%.结论 中路铺镇中南村不是癌症村.
作者:唐江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 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作者:王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例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其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72例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结果 因慢性鼻窦炎或扁桃体炎引发的患者为25例(86.2%),其中仅有2例鼻窦炎患者为免疫缺陷疾病,并未发现有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情况.25.6%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为反复肺炎的首要病因.在43例反复下呼吸道或肺炎感染的患者当中,发现了15例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症,而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29例患者当中并未发现此症状存在的迹象.结论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反复性肺炎形成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大多数是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灶所引发,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情况较少.
作者:邓光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