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茹;成云;杨志伟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与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年级共10 2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15岁之前自杀行为史、不良经历史以及一二级亲属自杀死亡、未遂和意念史,同时调查过去1 a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5岁之前发生自杀意念、未遂的人数分别为516(5.0%)和63(0.6%)人;近1 a内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人数分别为360(3.5%)和33(0.3%).15岁之前的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0(95%CI=3.0 ~5.4)和6.1(95% CI=3.1 ~12.0);15岁之前的自杀未遂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2(95%CI=1.4 ~12.5)和114.0(95% CI=51.3 ~253.2).调整人口学、亲属自杀以及ACEs变量后,上述关联均出现一半以上的下降,但除15岁之前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未遂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关联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史,尤其是自杀未遂史可能是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国家级贫困地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为提升贫困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对河北省魏县、大名县、广平县、平山县、灵寿县、赞皇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3 764名13~18岁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将各指标与2010年全国同年龄段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贫困县中学生和全国中学生各项指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贫困县中学生与全国同龄、同性别学生相比,13~18岁各年龄段的男、女生身高、体重、50 m跑成绩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握力水平、1000m跑(男)[800 m跑(女)]成绩、立位体前屈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县中学生在身高、体重形态学指标上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身体素质指标和身体功能指标方面普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高虹;孔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有暴力行为与正常青少年之间愤怒情绪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EI-C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80名具有暴力行为青少年和80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性别与年龄配对后开展对照研究.结果 暴力组青少年状态性愤怒、特质性愤怒、愤怒外投表达得分高于对照组,而愤怒对内控制和对外控制得分低于普通青少年(t值分别为9.741,9.958,5.238,5.395,7.486,P值均<0.05).在父母养育方式上的对比,暴力组青少年父惩罚、严厉和母惩罚、严厉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93,8.472,12.957,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结论 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维蔚;林丽云;熊莉华;李迎月;林晓华;何洁仪;刘伟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7.18%[1].为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笔者对广西大学2007-2011年所有入学新生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和HBsAb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HBsAg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共42 931人,其中男生24 581名,女生18350名.HBsAb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已剔除HBsAg阳性)共39 486人,其中男生22 326名,女生17 160名.
作者:何潜祖;秦春华;雷彦;王友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美国心理学家Kobasa提出了坚韧(hardiness)人格的概念[1],用来描述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包括了承诺、挑战和控制3个层面:承诺指个人面对压力不逃避困难及责任,挑战指个人面对压力勇于挑战自我,控制指个人面对压力能控制情绪[2].
作者:陈栩;郭斯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取的常州市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1 8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 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有关(P值均<0.05).结论 学校与家庭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发生.
作者:潘曙东;庄勋;成鹏;孙丽芳;封苏琴;华危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限于基本的疾病治疗服务,对体质监测、疾病预警、健康教育等更高层次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1-2].然而,作为为高校师生提供健康服务的主体,高校校医院提供的卫生服务距此类需求还相差甚远.
作者:高海滨;类延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 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525,4.378,P值均<0.05).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退避和合理化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57,0.143,P值均<0.05).结论 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持续进行学校心理援助,重视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重点关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和有自责心理的学生.
作者:易娟;宋丽娟;冯淑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2所中学全部学生共1 605名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 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者431名,检出率为26.95%;女生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及MHT总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类型、成长环境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及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关系不满意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其他人(P<0.05);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父母教养方式一致的初中生;父母不同管教方式的初中生MHT得分不同(P<0.05).结论 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教养方式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显著,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平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发展趋势,为杭州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上城区共9所小学,2010-2012连续3 a对9所学校的12岁儿童进行口腔龋病检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和2012年12岁学生恒牙龋均和患龋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2年龋补充填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恒牙龋均构成比中,恒牙龋坏(DT)均为80%以上,恒牙龋失(MT)处于较低水平,恒牙龋补(FT)在10%左右波动.2012年FT构成比与2010,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的MT构成比与2010,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患龋(D)率呈下降趋势,失牙(M)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龋齿充填(F)率逐年升高,2012年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度男生龋均及患龋率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杭州市12岁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呈下降趋势,龋补充填比呈上升趋势,但口腔卫生保健工作需进一步推进.
作者:唐琪;王维倩;杨宇;韩东晓;王仁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开化县2003-2012年高中毕业生色觉障碍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指导高中生报考及基层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开化县2003-2012年参加应届高中生毕业体检的学生15 704名进行体检,分析色觉检查结果.结果 开化县高考毕业生色觉障碍的总体检出率为2.22%,其中男生检出率(3.71%)高于女生(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10 a来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化县高中毕业生的色觉障碍检出率相对较低,应继续规范眼科体检和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董武剑;徐柏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贫困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江西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14 975名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2012年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4%,超重率为4.0%,肥胖率为1.4%.男生营养不良率(35.2%)高于女生(31.4%),中学生营养不良率(36.2%)高于小学生(3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问题严峻.应加强学校营养及学生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作者:范奕;彭海仁;彭广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引起腮腺肿痛、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1].该病好发于冬春季,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暴发流行[2-3].2010年11月22日至2011年1月25日丹东市振兴区某小学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管兆军;耿晓萃;骆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2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将家长分为实验组(104名)和对照组(94名).对实验组进行以营养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为方式的干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对照组(12.69±1.84)(t=-4.590,P<0.05);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营养知识和行为习惯得分(13.14±2.12) (7.48±1.28)均高于对照组(12.38±2.07) (6.96±1.50)(t值分别为-2.549,-2.64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干预前(13.04±1.84)(t=-3.559,P<0.01);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行为习惯得分(7.48±1.28)高于干预前(6.76±1.45)(t=-5.519,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萌泽;李春玉;张凯;申香丹;李香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中原经济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为高校与中学体育课程的衔接以及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8-2012年中原经济区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河南10所高校22 642名新生样本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学生体重呈上升趋势,肺活量和耐力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男、女生总得分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增加,低体重和营养不良学生减少;耐力素质男生的优秀率和女生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肺活量体重指数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立定跳远男女生均值区间分别为(227.1~228.5),(172.2~174.4)cm,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原经济区5省高校新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好,肥胖和耐力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冯栋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儿童忽视(neglect)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伤害(maltreatments)四大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高、波及面广、影响也大的一类[1],约占总发生率的50%;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危害程度主要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政府作为、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家庭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等.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青少年被侵害案件,除与犯罪分子的恶行有关外,更值得反思的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家长对儿童的忽视,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各个层面.儿童忽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学院校学生烟草控制干预效果,为探讨医学院校烟草控制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山东省9所医学院校中随机抽取2所,分别为干预组(A)和对照组(B).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社区诊断.根据健康促进理论制定综合控烟策略,对于干预组实施干预计划,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设立平行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医学院学生,对吸烟健康危害的正确认识率和不吸烟赞同率干预前分别为55.5%,47.9%,干预后分别为69.1%,60.0%,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在吸烟率、吸烟行为劝阻率干预前后分别为2.9%、54.8%,3.1%、5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医学院校学生,前后两次调查不吸烟赞同率、对吸烟健康危害正确认识情况、现在吸烟率、吸烟行为劝阻率分别为54.6%、54.1%、5.8%、58.5%,58.5%、55.5%、4.0%、6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医学院校学生烟草使用及认知现状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烟草控制干预的效果指标用知识和态度指标比较好;采用现在吸烟率和劝阻率则不敏感,指标变化不明显.
作者:孙广宁;吴洪涛;李金坤;田忠梅;王春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6所高校各专业大学生5 240名,用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80名)和对照组(175名),对干预组大学生进行12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只进行阶段性的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抑郁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F=301.357,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10.7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15.96±7.84) (14.66±7.39)分,干预后降低为(7.02±5.85) (8.55±5.75)分(F值分别为215.90,97.838,P值均<0.01);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F=6.24,P<0.01).结论 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作者:关心;乔正学;邱晓惠;杨秀贤;王琳;杨艳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州市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以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于2012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鼓楼区所有小学6 ~12岁的学生36 484名,检测身高、体重等指标,并与2010年全国及广州水平比较.结果 福州市小学生6~ 12岁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全国和广州市同龄学生平均水平(P值均<0.01);福州市小学男生肥胖、超重检出率(17.13%,15.49%)高于女生(6.58%,9.80%),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30.67%)高于男生(18.56%)(P值均<0.01).结论 福州市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领先于全国和广州市平均水平,但福州市小学男生肥胖、超重现象和女生营养不良现象严重.
作者:徐幽琼;张晓阳;刘建华;林小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儿童忽视是一个普遍存在、值得关注的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各种类型的忽视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造成巨大的短期或长期伤害[1].近年来,由于中国农村经济、教育体制的变革和人口结构与家庭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受撤点并校和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的忽视状况明显加重,且呈现许多新特点.现就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干预设想.
作者:杨武悦;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