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汪晓琳
目的 探讨成人依恋、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同一性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样调查珠海市4所大学一至四年级大学生2 161名,筛选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学校、专业、年级和性别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网络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F=49.51,P<0.01).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网络成瘾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5,P<0.01),并通过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05,P<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2,P<0.05),并通过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17,P<0.01).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5,P<0.01).结论 成人依恋和同一性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自我评价是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邓伟;丁璇;杨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一年级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与儿童食物摄入频率的关系,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营养宣教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市区、郊区、农村各2~3所小学的一年级全体在校学生,共858名,用自编一般情况、营养知识及饮食频率调查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父母亲的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家庭平均月收入与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呈秩相关,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随着家庭平均月收入的增加而增加(rs=0.237,P<O.05).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与儿童鸡蛋、豆制品、水果、坚果类及保健品摄入均呈正相关,但与碳酸饮料及西式快餐摄入频率呈负相关(P值均<0.01).儿童豆制品摄入频率降低与西式快餐摄入频率增加均会导致BMI增加(P值均<0.05).结论 随着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减少.应针对家长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开展形式不同的宣教活动,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陈文军;闫晗;谷园园;王婷;柯湘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犯罪青少年、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与正常青少年之间防御机制的差异,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男性青少年177人、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80例和合肥、安庆市3所中学的正常男生161人,使用防御方式量表测量,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犯罪青少年组、情绪障碍组和正常组在不成熟型防御、成熟型防御和掩饰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323,7.436,8.330,P值均<0.01).犯罪青少年组与情绪障碍组相比,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压抑因子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分别为-0.954,-0.695,-0.723,-0.420,-0.530,P值均<0.05);解除、制止、理想化、假性利他、隔离、交往倾向因子得分明显较低(均值差分别为-0.870,-0.594,-0.480,-0.675,-0.488,0.577,P值均<0.05),而统一化和消耗倾向因子分高于情绪障碍组(均值差分别为0.727,0.801,P值均<0.05).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运用方面总体相似,但在部分防御机制的运用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周晓琴;岳云玲;刘寰忠;刘丽军;杜晓伟;朱丽;钟慧;李泽俊;李晓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许多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现,如体能下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差、行为不当、与社会的融合力差等.因大学生生命有其特殊性[1],采用生命质量普适性量表评价的敏感性较差[2],因此有必要研制评价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专用量表.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专用量表的研制旨在通过测评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的薄弱环节,经过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
作者:苗春霞;刘慎军;黄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3].尤其是农村小学,学校设施不完善、个人卫生状况差等,是造成突发事件高发的原因[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造成学生健康损害,还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为了解曲靖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对曲靖市2003-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俊;何丽芳;张云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舟山海岛地区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本地区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0~12岁儿童13 316例血铅资料,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2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 0~ 12岁儿童血铅算术平均数为50.77 μg/L;血铅≥100 μg/L者228例,占调查人数的1.71%.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婴儿组外,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值均<0.05);2006-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率逐年下降,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舟山海岛地区儿童铅中毒率相对较低.通过开展血铅水平定期监测及加强宣传教育,可降低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
作者:潘辉;梅佩玉;沈若燕;朱素娟;陈建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体像或称躯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身体的主观感受[1],体像烦恼是一种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是介于正常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之间的不正常的体像心理[2].自尊是人格中自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自我喜爱、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有意识体验[3].高亚兵等[4]的研究表明,体像烦恼与自尊呈负相关,即体像烦恼高的个体自尊水平较低.有研究表明,当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不管自尊水平高低,个体都会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阻碍自己取得成功,以达到保护或提高自尊的目的,Berglas等将这种策略叫做“自我妨碍”,且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运用自我妨碍策略[5].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作者:杨新国;陈荣;黄霞妮;段修云;徐明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安义县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为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安义县2004-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中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安义县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41.91/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46.77/10万)高于女童(35.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伤害死亡原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溺水(55.25%)、交通伤害(17.51%)和窒息(16.34%).结论 安义县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伤害干预.
作者:袁玫;段克姿;王琪;袁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高中生自行车骑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环境卫生干预措施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理论框架,以上海市694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自行车骑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社会环境变量中,骑车氛围(好OR=1.513,差OR=2.957)、家长支持度(OR=2.765)是影响骑车行为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个人因素中骑车健康认识(有利OR=1.791,不利OR=0.128)、便捷感受度(便捷OR=O.761,不便捷OR=5.762)和骑车技能(OR=2.775)对骑车行为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然环境变量中的骑车环境吸引力(舒适OR=3.091,不舒适OR=O.744)、物理环境变量中骑车距离(适中OR=2.104,不适中OR=0.581)和路面情况好(OR=2.108)均是骑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高中生自行车骑行行为都产生影响.
作者:刘东宁;李建国;刘欣;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伤害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04所中小学校16 680名在校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2学年度中小学生各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特点.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各伤害类型中,发生率高的是跌伤(7.36%),致残率高的是窒息(4.00%),就诊率高的是电击伤(100.00%),住院治疗率高的是中毒(26.92%),次均休息天数和缺课天数均高的是机械伤(7.95 d/人次,3.15 d/人次).结论 跌伤应作为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多部门联动的伤害防控机制以及健康教育、环境设施安全排查等伤害防控措施应进一步完善.
作者:段佳丽;符筠;律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湖北省某高校学习心理健康必修课的408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216名作为体验组接受体验式教学方法,理论组192人接受传统讲授教学;同时设置未上心理健康课程的12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进行调查.结果 在开始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之前,体验组、理论组、对照组三组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后,对照组各指标得分前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理论组在SAQ总分和自我接纳维度上后测得分(分别为42.26±5.65,23.03±3.65)均显著高于前测(分别为36.38±4.21,17.66±3.97)(P值均<0.05);体验组在所有测量指标上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6.781,15.389,16.850,4.864,P值均<0.05).结论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对于知识讲授的传统教学,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品质提高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2002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诺如病毒[1].诺如病毒被认为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肠道传播为主,全年均可发病,冬季高发,常在医院、餐馆、学校和幼托机构等聚集性人群中暴发[2-5].2012年9-11月,衢州市区发生了3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为了解其流行特征,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宪尘;赵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膳食铅摄入量与膳食摄入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铅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份饭法,收集广东省某高校某班10名学生(男女各半)连续7d摄入的全部食物作为样品,共70份.经匀浆处理后得到36个实验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的铅含量.结果 男生膳食铅摄入量为568.64 μg/d,女生为455.51 μg/d;学生膳食摄入状况与膳食铅摄入量之间的关联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摄入鱼肉的量(R=0.844 9),摄入鸡肉的量(R=0.818 9),摄入瘦肉的量(R=0.617 0),膳食总量(R=0.574 3),摄入豆制品量(R=0.569 8),摄入鸡蛋的量(R=0.480 3).结论 学生膳食铅摄入量均超出了相应的允许摄入限量,膳食铅摄入量与膳食摄入总量、性别和摄入食品种类有关.
作者:黄莹偲;杨洋;吴小勇;高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国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2013年10月公开发表的大学生乙肝患者SCL-90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STATA 11.0软件对结果进一步的验证.用标准均数差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 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为4篇.除强迫症外,大学生乙肝患者及对照组其他8项因子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乙肝患者抑郁、焦虑和恐惧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6项因子得分不同性别患者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男生更为明显.
作者:田甜;何书;陆益花;庄勋;沈毅;肖静;姜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濉溪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原则,按地域分布及经济状况的不同进行抽样,参照“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筛查标准”对6 535名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分析.结果 学生中营养失调者占43.58%,不同学段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P<0.01),高中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初中生(P<0.01),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P<0.01);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城镇学生(P<0.01).男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女生(P<0.01).城镇学生的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0.01).结论 濉溪县学生的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
作者:周东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的精神障碍,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核心缺陷是以注意障碍为特征的认知功能缺陷,通常伴有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综合症.已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会随着年龄发展出现物质滥用、学习困难、情绪紊乱、退学等问题[1].虽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的研究不尽相同,Douglas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于认知—神经心理缺陷,尤其是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缺陷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使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李杨;房立丽;周郁秋;曹建琴;任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西仫佬族7~15岁学生肺功能状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1 419名学生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并与全国汉族及26个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肺活量指标汉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男生高于仫佬族男生,仫佬族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高于汉族及26个少数民族男生;汉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彝族女生肺活量指标均高于仫佬族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彝族女生群体高于仫佬族女生,其他22个少数民族两项指标均低于仫佬族女生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广西仫佬族学生肺功能状况在全国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处于较好的水平,与群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联.
作者:潘聚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和干预等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3个贫困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44 879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PSS 12.0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除男、女生10岁身高和12岁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超重检出率为7.5%,肥胖检出率为2.2%.整体上,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在6~12岁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1 ~ 16岁年龄组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应警惕超重和肥胖的增长,同时需重点关注男生随年龄增长营养状况的变化.
作者:彭玉林;李彬彬;孙经;何健;杨汴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考试应激对医学生心身反应、唾液免疫球蛋白(SIgA)及皮质醇(Cor)的影响,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山西医科大学三年级临床专业医学生307名,运用考试焦虑量表进行测试,并采集考试期间与平时学习期间有效唾液样本进行生理指标的测试.结果 医学生考试期间轻度焦虑者占43.3%,中度焦虑者占43.0%,较高水平焦虑者占13.7%;有躯体不适感者占51.5%.考试期间与正常学习期间相比,医学生SIgA水平有所降低,Cor水平有所升高(P值均<0.05).考试焦虑与身体不适感呈正相关(P<0.05).SIgA-c、Cor-c及身体不适感有随考试焦虑程度的加重呈升高的趋势.女生考试焦虑、Cor-c及身体不适感得分均高于男生.结论 考试应激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在高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中,应以心理干预为切入点,同时辅以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或治疗.
作者:闫慧;卢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体能干预训练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训练前后均采用自我描述(PSDQ)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大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能干预训练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体能干预训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剑峰;张丰庆;毕存箭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