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体质量指数初一年级女生心肺功能发育水平比较

李红娟;高宇;王艳;李新;张雪婷;薛艳秋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 生长和发育, 学生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生心肺功能发育水平,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测评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在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女生中,依照儿童青少年BMI分类标准和WHO年龄别BMI筛查体重不足界值点,筛选出肥胖学生25名,超重学生29名,体重不足学生15名,随机抽取正常学生64名.通过在功率车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评价心肺功能水平.结果 肥胖组安静收缩压(SBP)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和体重不足组运动持续时间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大摄氧量相对值(Vo2 max,大摄氧量/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控制年龄后,女生的Vo2 max/BW与体重、体表面积和BM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9,-0.357,-0.343,P值均<0.05).结论 初一年级超重、肥胖女生心肺功能显著低于体重正常者.体重不足女生的有氧耐力较弱,有氧运动耐受时间短,心脏功能较弱.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合肥一年级小学生饮食行为与家长营养知识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一年级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与儿童食物摄入频率的关系,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营养宣教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市区、郊区、农村各2~3所小学的一年级全体在校学生,共858名,用自编一般情况、营养知识及饮食频率调查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父母亲的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家庭平均月收入与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呈秩相关,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随着家庭平均月收入的增加而增加(rs=0.237,P<O.05).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与儿童鸡蛋、豆制品、水果、坚果类及保健品摄入均呈正相关,但与碳酸饮料及西式快餐摄入频率呈负相关(P值均<0.01).儿童豆制品摄入频率降低与西式快餐摄入频率增加均会导致BMI增加(P值均<0.05).结论 随着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减少.应针对家长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开展形式不同的宣教活动,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陈文军;闫晗;谷园园;王婷;柯湘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Ⅱ)调查.结果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3.90%,其中中重度抑郁症状发生率为9.68%;是否独生子女之间抑郁症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75,201.400,P值均<0.01),女生(25.58%)高于男生(22.41%),高中生(28.66%)高于初中生(19.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父母关系、家庭经济与中学生抑郁产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徐伏莲;黄奕祥;钟明洁;陈海泉;许律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哈萨克族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阿勒泰地区的1 268名16~18岁哈萨克族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2.28±0.51)分.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生活事件存在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家庭支持、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均是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可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43.2%.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心理问题水平.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和家庭支持对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应在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方面开展相关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作者:陈志强;葩俪泽;李卫民;杨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州市荔湾幼儿龋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低龄儿童龋病(ECC)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ECC防治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3所幼儿园783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83名儿童患龋率为39.59% (310/783),其中男童患病率为40.62%,女童为38.58%.310名ECC儿童共检出龋齿1 454个,龋失补牙数(dmft)为4.69,其中男童为4.56,女童为4.8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分布、父母监督孩子刷牙、每天饮用碳酸饮料次数、父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年龄组、睡前刷牙、饭后漱口、开始刷牙时间等10个因素均入选方程,均为EC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儿童ECC的发生率较高;ECC发生与生活环境、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重视程度、饮食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曾素娟;杨岚;徐冬雪;王莉萍;葛立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效应,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借鉴.方法 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60人),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60人)作为对照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组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饮食有规律、经常吃早餐、吃蔬菜≥250 g/d、吃豆类≥1~2次/周等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吃油炸类、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的人数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61.7%和48.3%的实验组大学生通过运动和控制高能饮食减肥,比对照组分别高21.7%和13.3%.88.3%和61.7%的实验组大学生能够坚持上体育课和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63.6%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33.6百分点.结论 健康教育课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与运动行为,促进其形成健康饮食与运动行为习惯.

    作者:李凤英;汪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东某高校运动训练器材细菌性污染现况

    目前,体育院校等公共训练器材的消毒方法和监督管理处于空白,国内对运动训练器材的污染性缺乏研究,并且在消毒方面投入不够.为保障运动人群的身体健康,加强公众意识,笔者于2012年3-4月对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竞技体校的训练队伍、公共力量训练馆中的运动训练器材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志兵;范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银市农村学生肺结核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学生肺结核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疫情提供基础支持.方法 选取靖远县和会宁县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或治疗结束1个月内的农村患病学生40名为病例组,以年龄接近、非结核病患者学习压力相当为非筛选条件,选取市区某高中高三某班学生6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分别进行电话调查和现场调查.结果 病例组有45%的学生BMI<18.5 kg/m2,对照组仅有15%;病例组每学期平均生活费为(1 365±559)元,对照组为(2 630±1 018)元;对照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病例组;病例组锻炼人数占45%,远低于对照组的90%,两组晚上睡眠时间分别为(7.225±0.891)和(6.192±0.479)h;对照组肺结核知识知晓率(54%)明显高于病例组(2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学期生活费不足者患病风险是充足者的32.40倍.病人发现与就诊延迟较为严重.结论 学生免疫力降低,肺结核知识缺乏,发生肺结核时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传染源长期在校内、教室内、宿舍内排菌,长期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是白银市农村学生肺结核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景辉;陶瑞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舟山海岛地区2006-2012年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舟山海岛地区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本地区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0~12岁儿童13 316例血铅资料,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2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 0~ 12岁儿童血铅算术平均数为50.77 μg/L;血铅≥100 μg/L者228例,占调查人数的1.71%.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婴儿组外,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值均<0.05);2006-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率逐年下降,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舟山海岛地区儿童铅中毒率相对较低.通过开展血铅水平定期监测及加强宣传教育,可降低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

    作者:潘辉;梅佩玉;沈若燕;朱素娟;陈建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能干预训练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的 了解体能干预训练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训练前后均采用自我描述(PSDQ)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大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能干预训练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体能干预训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剑峰;张丰庆;毕存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方法介绍

    依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健康管理已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医学服务,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就医压力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对属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健康管理却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学生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各类身心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频发的现状,实施高校健康管理势在必行[1].作为健康管理的基础,相关数据的采集是重中之重.诸多国际IT厂商已涉足健康管理信息服务领域,如Google开发的Google health[2-4]和微软开发的Health vault[5-6],均为健康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针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协助各高校统一而规范的开展大学生健康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7-9],还可辅助教育主管部门掌握在校大学生的实时健康状况并进行趋势预测,为完善有关应急体系和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作者:张持晨;李霞;倪彦佩;郭丹;马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而目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如何完善大学生医保体系,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国家在2009年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范围[1].这是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重大改革,给大学生医疗保障带来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运行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医保待遇和水平,是目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邓强宇;熊林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的精神障碍,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核心缺陷是以注意障碍为特征的认知功能缺陷,通常伴有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综合症.已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会随着年龄发展出现物质滥用、学习困难、情绪紊乱、退学等问题[1].虽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的研究不尽相同,Douglas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于认知—神经心理缺陷,尤其是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缺陷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使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李杨;房立丽;周郁秋;曹建琴;任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来适应.有学者认为,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格等[2].近年来,大学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显[3],甚至出现校园暴力及自伤事件.百色是少数民族壮族聚集地,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研究该地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可为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廖建英;许建国;马迎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辅导员参与模式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辅导员参与模式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促进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式.方法 运用类实验设计方法,选取20名大同大学医学院大二、大三辅导员,每位辅导员从所带班级中选取1个班,共627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组;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共635名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由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对实验组学生实施为期5个月的生殖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高危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29.6±4.1)、态度得分(25.3±4.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9±6.2,21.9±7.3),实验组近3个月有性行为、拥有2个以上性伴侣、有性行为时从不用安全套的高危行为发生率(4.3%,0.2%,6.1%)明显低于对照组(7.1%,2.1%,11.5%)(P值均<0.05);而定期清洗外阴、曾经参加过性病/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的行为发生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辅导员参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可以积极促进全校联动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水平,是一种值得在各专业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段爱旭;范利国;冯玉荣;刘斌焰;康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专用量表研制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许多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现,如体能下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差、行为不当、与社会的融合力差等.因大学生生命有其特殊性[1],采用生命质量普适性量表评价的敏感性较差[2],因此有必要研制评价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专用量表.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专用量表的研制旨在通过测评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的薄弱环节,经过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

    作者:苗春霞;刘慎军;黄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河南省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和干预等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3个贫困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44 879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PSS 12.0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除男、女生10岁身高和12岁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超重检出率为7.5%,肥胖检出率为2.2%.整体上,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在6~12岁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1 ~ 16岁年龄组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应警惕超重和肥胖的增长,同时需重点关注男生随年龄增长营养状况的变化.

    作者:彭玉林;李彬彬;孙经;何健;杨汴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2013年10月公开发表的大学生乙肝患者SCL-90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STATA 11.0软件对结果进一步的验证.用标准均数差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 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为4篇.除强迫症外,大学生乙肝患者及对照组其他8项因子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乙肝患者抑郁、焦虑和恐惧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6项因子得分不同性别患者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男生更为明显.

    作者:田甜;何书;陆益花;庄勋;沈毅;肖静;姜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男性青少年罪犯和情绪障碍患者防御机制对照分析

    目的 研究犯罪青少年、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与正常青少年之间防御机制的差异,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男性青少年177人、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80例和合肥、安庆市3所中学的正常男生161人,使用防御方式量表测量,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犯罪青少年组、情绪障碍组和正常组在不成熟型防御、成熟型防御和掩饰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323,7.436,8.330,P值均<0.01).犯罪青少年组与情绪障碍组相比,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压抑因子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分别为-0.954,-0.695,-0.723,-0.420,-0.530,P值均<0.05);解除、制止、理想化、假性利他、隔离、交往倾向因子得分明显较低(均值差分别为-0.870,-0.594,-0.480,-0.675,-0.488,0.577,P值均<0.05),而统一化和消耗倾向因子分高于情绪障碍组(均值差分别为0.727,0.801,P值均<0.05).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运用方面总体相似,但在部分防御机制的运用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周晓琴;岳云玲;刘寰忠;刘丽军;杜晓伟;朱丽;钟慧;李泽俊;李晓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营养和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营养是维护和促进人类体格、智能发育,奠定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是维护和促进人类知识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形成人类发展的“认知基础”.营养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完善,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条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双重保障.由于营养对生命的绝对性、不可逆性和阶段性的特点,结合中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现实问题和需要,营养保障对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更为优先和关键.我国的基础教育应该积极探索“营养+教育”的学生培养新模式,这是完善教育体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作者:柴巍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现况,为探讨影响儿童慢性疲劳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杨浦区5所初中和5所高中的学生3 310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学生自填方式,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中学生学习和体力活动情况、睡眠情况及相关症状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疲劳量表-14(FS-14).结果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12 ~18岁)慢性疲劳综合征检出率为21.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慢性疲劳综合征组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慢性疲劳综合征组学生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和疲劳量表总分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检出率较高,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改变.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夏蒨;韩雪;郑薇薇;代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