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东城区2007-2011年学生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分析

邸明芝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病控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体系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MMR)联合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汇总,对学生流腮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适龄儿童MMR联合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99%~100.00%;学生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年发病率为67.11/10万,无多发、暴发疫情;有免疫史的病例占78.84%,临床表现较轻,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2.88%,18.27%;流行性腮腺炎以春夏季发病较多.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在适龄儿童中构建起了牢固的免疫屏障,学校流腮防控体系运转良好.应重点关注突破病例及高中学生的查漏补种问题,加快全国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发病情况分析

    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phthate ulcer,RAU)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因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从而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9月-2012年7月间江汉大学校医院口腔科大学生就诊的资料,对大学生RAU发病情况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1年9月-2012年7月间江汉大学有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12714名.因口腔疾病到校医院口腔科就诊2502人次,有756人次为RAU患者.因四年级毕业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外实习,故未列入统计.

    作者:包志伟;刘舒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嘉兴市中小学生肺结核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索影响中小学生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开展学校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嘉兴市中小学生中经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的现患肺结核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体重、体质量指数、家庭经济条件、学习强度、文体活动强度、母亲文化程度、结核病接触史对中小学生结核患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中,体质量指数<20 kg/m2(OR=8.406),家庭经济条件差(OR=5.781),学习强度大(OR=3.083),有结核病接触史(OR=13.698)是患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文体活动强度大(OR=0.385)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136)是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结核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复杂,自身抵抗力、家庭经济条件、结核病接触情况等与肺结核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姚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LMS法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建立北京市儿童腰围筛查分类标准.方法 按城乡、经济水平分层,调查北京市6个区40所中小学校和2所大学的7 ~ 22岁大中小学生8 795名.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身体测量,以LMS法计算性别年龄别腰围各百分位数值,并绘制LMS曲线,建立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结果 北京市7 ~22岁男生腰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女生在12岁以前呈现同样趋势,但之后趋于稳定.18岁男、女生腰围分别为76.62 cm和72.55 cm.不同BMI组别间腰围均值不同,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北京市18岁男生超重/肥胖的腰围筛查标准是79.72 cm和89.31 cm,女生分别是74.38 cm和84.40 cm.结论 LMS法建立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围筛查标准准确,可以在北京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吕若然;孟灵慧;孙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轻、重灾区2所中学的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5a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我弹性量表适用于灾区青少年.3次测量轻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得分均高于重灾区青少年(P值均<0.01),第2,3次测量男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生(P<0.05);学生心理弹性得分在1.5a内有上升趋势(P<0.05),且轻灾区青少年相对于重灾区青少年上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严重自然灾害中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损害严重并恢复缓慢.在自然灾害中青少年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时应注意心理弹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作者:何芙蓉;陈珍妮;周艳阳;蒋敏;刘巧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血脂尿酸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教职工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血脂、尿酸等指标检测情况,为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1 03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彩超诊断仪等仪器进行体检.结果 1 032例体检者筛查出脂肪肝314人,检出率为30.43%,男性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女性;超重者脂肪肝检出率为43.76%,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为76.53%,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增加;三酰甘油升高者脂肪肝检出率为64.29%;胆固醇升高者脂肪肝检出率为35.05%;尿酸升高者脂肪肝检出率为55.0%.结论 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血脂、尿酸关系密切.应对血脂等异常者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杨晓霞;程平;王艳云;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地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状况,为制定大学生网络养成教育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608名,采用自编量表对网络偏差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偏差行为分别为网络游戏、网络抄写答案、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却不注明和下载资料拼凑论文.男、女生网络游戏,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在网上恶意灌水或刷屏,网上发表诽谤性言论等报告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生在涉及学生职业道德的网络偏差行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欺骗网友、玩网络游戏、下载资料拼凑论文、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以及网络抄写答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网络言论方面素养较高,但网络职业偏差行为问题也比较突出.

    作者:徐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西大学生性生理状况及相关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参加性健康教育讲座的广西大学生6 236名,采用问卷及体格检查方式进行性健康现况调查.结果 2057名(33.0%)大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其中1784名(86.7%)有过2个及以上性伴侣,1173名(57.0%)发生首次性行为时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首次性行为发生在初中阶段的有77.1%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有性行为的917名女生中,共301名(32.8%)女生有非意愿妊娠经历.结论 婚前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等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教育应从初中生抓起,以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作者:黄存超;梁季鸿;李广裕;梁世坤;宋卫儒;张迅;韦国强;朱春晖;韦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改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法,对扬州大学319名大学新生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结果 健身时间对问题解决维度和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主效应显著(P<0.05),12周锻炼对问题解决维度和问题取向类应对方式影响优于6周;中等强度锻炼对抱怨、退缩、压抑维度和回避的改善效果明显(P <0.05或P<0.01);集体项目健美操和篮球运动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改善作用要好于羽毛球;不同健身时间和强度的羽毛球和篮球项目比健美操锻炼对应对方式不同维度的影响显著(P<0.05或P<0.01).时间×强度对应对方式各维度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身运动处方的时间、项目和强度对改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不同维度的主效应不同.

    作者:孙海艳;颜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甘肃省2010年东乡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东乡族学生营养状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省2000和2010年东乡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甘肃省东乡族正常体重学生占较大比例;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值均<0.01);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男、女生均为中学段高于小学段,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均为小学段高于中学段(P值均<0.01);男、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东乡族高于汉族(P<0.05),较低体重、超重、肥胖检出率东乡族明显低于汉族(P <0.05或P<0.01);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2010年均高于2000年,其中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东乡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制定东乡族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同时开展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作者:郑慧芳;杲强;杨建文;夏小慧;周红霞;黄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扁平足与正常足男大学生足底压力及步态特征比较

    目的 分析扁平足大学生的足底压力及步态特征,为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从河北工程大学1 216名男大学生中筛查出的113名扁平足大学生(扁平足组)和807名正常足大学生(正常足组)进行测试并比较.结果 正常足组大学生左足的第4,5跖骨,足跟外侧及右足的第2~5趾骨,第2~5跖骨,足弓,足跟内、外侧峰值压强均大于扁平足组;左足第1跖骨,第2跖骨,足弓及右足第1,2,5跖骨、足跟外侧达峰值压强时间均晚于扁平足组(P<0.05或P<0.01);正常足组的左足第4,5跖骨,足弓及右足第1趾骨,第3,4跖骨,足弓,足跟内侧负荷率均大于扁平足组(P<0.05或P<0.01);正常足组的左足第2,4,5跖骨,足跟外侧及右足第2~5趾骨,第2~5跖骨,足跟内、外侧冲量均大于扁平足组(P<0.05或P<0.01).结论 扁平足组大学生足底各区域呈现出峰值压强和冲量偏小,达峰值压强时间偏早,左、右足负荷率在第1,3跖骨及足弓差异较大的特征.

    作者:孔德刚;高虹;王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社区化改革及医改客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 871名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既往史分析,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位(25.11%),其他依次为糖尿病(8.45%)和冠心病(3.31%).健康体检中检出疾病50余种,其中以高脂血症、慢性咽炎、高血压、结膜炎的检出率较高,依次为35.83%,32.58%,28.54%,27.95%.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作者:魏开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湖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湖州3所中学7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98%的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除问题解决因子外,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家庭总功能上得分均高于非成瘾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周上网次数、网龄、情感反应和年龄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情感关注以及对上网情况的适当监控.

    作者:田秀菊;蔡振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起高三学生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调查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近几年,慈溪市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有增多现象.2012年8月慈溪市某高中高三学生先后发现5例肺结核病患者,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学校师生中符合卫生部《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2]的所有病例及其同班及相邻班同学、同寝室同学、任课教师等密切接触者.

    作者:朱杰;范飞能;徐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京市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31所小学3 636名学生进行自填式吸烟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小学生尝试吸烟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种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结果 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6.1%,男生尝试吸烟率(8.1%)高于女生(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20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父母高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父母均吸烟、未在课堂上学过控烟知识、30 d内在学校暴露于二手烟的小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烟草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7.2%,男、女生分别为86.7%和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45,P=0.067).烟草相关正向态度持有率为95.4%,男、女生分别为94.3%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98,P=0.000).结论 小学生尝试吸烟影响因素较多.家庭和学校应共同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学会拒绝烟草.

    作者:戚圣香;洪忻;王志勇;杨华凤;陈旭鹏;周海茸;徐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州市高中和大学女生吸烟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高中、大学女生吸烟现状及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女性青少年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879名高中和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和大学女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6.14%,现在吸烟率为1.15%,常吸烟率为0.16%.与非尝试吸烟者相比,尝试吸烟者周围人群的吸烟情况严重、对自己吸烟更少感到生气、对年轻女性吸烟及“女士香烟”接受程度高、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和禁止所有烟草广告的赞成度低.结论 广州市高中和大学女生的尝试吸烟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与同伴及家庭影响、吸烟相关态度有关.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相关控制宣教和干预活动.

    作者:陈磊;叶小华;许雅;徐英;陈敏;杨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效果研究

    箱庭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通过制作箱庭,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投射在箱庭中,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达到治愈的目的.游戏式的心理疗法使箱庭特别适合用于儿童心理干预,在箱庭游戏中儿童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获得心理的成长.箱庭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特别是团体箱庭,在确立自我概念,改善团体人际互动,尤其是促进社会关系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1].

    作者:张艳;何成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甘肃东乡族与汉族13~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和汉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情况,为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手册的要求,对13 ~18岁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东乡族13~18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好于同龄汉族男生,且在14~15岁和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000m跑在14岁年龄段好于同龄汉族学生(P值均<0.01);13岁年龄组的握力好于汉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差于汉族男生(P值均<0.01);东乡族13~18岁女生,除15岁组的800 m跑成绩好于同龄汉族女生(P<0.01)外,其余各项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P值均<0.01).结论 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女生更为突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教育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杨建文;刘克俭;郑慧芳;马国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柳州市区2010-2012年中小学新生结核菌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柳州市区2010-2012年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结核病流行状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柳州市区2010-2012年16 326名中小学入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同时对中小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16 326名中小学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1.00%,初中一年级新生PPD强阳性率(1.10%)高于小学一年级新生(0.67%);3 a间通过PPD试验筛查仅发现1例初中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未发现小学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例;2010-2012年柳州市区小学生和初中生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3.80/10万和30.23/10万,且初中生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PPD试验筛查不是发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肺结核有效的方法.加强晨检工作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才是及早发现学生肺结核的关键.

    作者:黄宝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江苏省2011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探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方案,对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的中小学校3 250所统一开展调查和现场监测.结果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和生活环境有关的6个指标合格率均在82%以上,其中黑板、教室采光指标合格率较高(92.3%,92.0%),教室微小气候合格率较低(84.2%);相关指标合格率在中、小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农村、县城和城市学校之间以及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之间多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状况较好,但在城乡和不同经济地区之间有明显差异.应加大监管力度,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作者:仇雨干;高湘陵;周群霞;王春明;董鹤群;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河南省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开封市4个地区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状况,为视力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河南省4个地区20 148名7 ~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分析疑似近视患病状况.结果 20148名中小学生中,疑似近视检出率为49.8%;女生(53.3%)高于男生(46.2%),城市学生(57.9%)高于乡村学生(41.9%),且随年龄增长疑似近视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身高水平疑似近视检出率男生在7~15岁组、女生在8~14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男、女生均表现为身高发育水平较高者疑似近视检出率亦较高.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存在性别、城乡、学段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趋势.在青春发育突增期,相同年龄、不同身高水平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存在差异.

    作者:孙路平;娄晓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