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新梅;朱坚;陈奇漂;符艳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饮食态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研究报道,我国大学生缺乏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存在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1-2].湖南吉首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为提高该地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该地区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来观察营养改善的效果,以便为有效改善该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针对中学生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搜索2005-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入选的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肺结核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免费治疗政策”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1%,47%,41%,4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建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高校相关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医疗咨询和APSEA量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大学1451名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1451名学生中,认为痤疮是疾病的有337名,占23.2%;曾到医院治疗的有240名,就诊率为16.5%.学生APSEA量表得分>80分的有154人,占10.6%.所有痤疮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90,466,385例.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严重不足,痤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路金瑞;席子明;董放;芦丽凎;李晓红;刘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阶段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攀升[1],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眼科学界、家长、学校以致全社会关注的课题.目前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对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优缺点,为今后近视防治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由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往往根据近视的成因而设计,包括光学镜片矫正、药物治疗、视觉训练以及中医中药等.
作者:杨传武;袁作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山西省太原市6区抽取6所全日制高中每年级各100名学生,进行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在7种不良饮食行为中,有2.2%,10.4%,1.2%,19.3%和8.0%的中学生频繁喝软饮料、吃甜点心、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和不吃早餐,60.1%和18.5%的中学生有偏食现象和不健康减肥行为;在近1 a内有15.2%,43.4%,17.6%,14.7%的中学生发生打架、在楼梯上追逐打闹、自残、考虑离家出走等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有37.3%和18.8%的学生在调查前30 d内曾经尝试吸烟和饮酒;长时间上网的学生人数达到7.4%,所有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性别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原市高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平花;吕树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越差者自伤报告率越高;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学生.结论 应及早针对重点青少年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冬梅;韩卫民;邵春昕;苏晓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长期危害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聚场所,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同一环境生活、学习的密切接触人群,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危险性往往大于正常人群;一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暴发流行的局面就难以控制[2].为此,本研究对中学生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期对该人群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刘晓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为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监测点校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5%,女生(57.9%)高于男生(46.4%),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轻、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32.1%,43.7%,24.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应重视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林兴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05—2009年间对海南省10所职业院校学生75470人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生营养不良、贫血、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4%,4.18%和6.15%,男生分别为8.08%,2.43%和4.44%,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9.26,178.51,105.40,P值均<0.01);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逐年下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沙眼、龋齿和视力不良检出率男生分别为4.30%,66.0%和24.62%,女生分别为3.06%,33.04%和24.22%,男生沙眼和龋齿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08,62.06,P值均<0.01);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05);沙眼和龋齿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患病率.
作者:赖新梅;朱坚;陈奇漂;符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尽管近视可归因为遗传有相当大一部分[1],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屈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尤其是在东亚地区[2].这一现象与屈光不正可以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等屈光物质进行调节的内在可塑性相一致,而且这些物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十几年前,大量的观察性研究都是基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这一假说,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不仅能够减缓近视进展速度,还能预防近视的发生[4-6],但也有少数研究并没有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与此同时,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探索户外活动与近视关联的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中.
作者:金菊香;伍晓艳;万宇辉;华文娟;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作者:白英龙;刘福定;郭洁;翟玲玲;贾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校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偏低的原因,为学校规范管理课桌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深圳市2009-2012年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数据,按照国家标准对课桌椅各项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课桌椅9 171套,与学生身高匹配的课桌分配符合率为12.59%;大部分课桌桌下净空高比标准值低,低的平均比标准值低6.46cm;符合标准的课桌有732张,达标率为7.98%.结论 深圳市大部分学校课桌抽屉太厚造成桌下净空高低于国家标准值,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课桌椅.
作者:罗青山;吴宇;谢思柔;陈伟君;周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参加体育课情况,为评价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浙江省30个县(区)318所初、高中学校495个班级19 54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在过去的7d中,调查对象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30%,男生为15.30%,女生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67,P<0.01).城市学生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77%,农村为1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8,P>0.05).调查对象每周体育课课时达标率为66.23%,其中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达标率分别为50.72%,90.97%和6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5.88,P<0.01).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天数及体育课课时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王浩;俞敏;胡如英;龚巍巍;陆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对儿童近视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父母近视已被确定为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近视如何影响儿童近视尚未形成定论,家庭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家庭作为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场所,共享环境的影响不能被忽视.本文主要综述父母近视影响儿童近视的遗传与共享环境证据.
作者:华文娟;伍晓艳;万宇辉;金菊香;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龙岩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为主(98.08%),报告发病率为1 990.82/10万,高于当年全人群发病率(607.56/10万×2=162.35,P<0.01).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各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的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病例较少.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累计占病例总数的98.18%(8371/8 526).结论 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仍需进一步控制.
作者: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health)就是指突然间暴发的,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全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重大传染性致病性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以及其他类型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群体性和社会危害性、严重性等特征[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包括预测防范能力、判断危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沟通能力、预后干预能力等[3].
作者:王沁;杜朝东;徐琼;欧浪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三~五年级和8所中学初一、高一年级共422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总体满意率是27.21%,小学满意率(48.56%)高于中学(11.23%).对3种不同供餐形式的满意率分别是:自办食堂为31.14%、承包食堂为31.81%、送餐公司为18.53%;学生对营养午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菜的花样少、色香味不好”;学生午餐剩饭率送餐公司高(62.30%).结论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应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保证膳食平衡,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李谡翊;高爱钰;潘勇平;石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2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广东省2004-2005年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为19.9/10万,占该年龄组人群总死亡数的34.0%,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伤害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其中0~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2.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7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5.9/10万,农村是城市的1.5倍,男性是女性的1.6倍,溺水是0~14岁儿童的第1位伤害死因;15~19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26.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4倍,男性是女性的2.5倍;交通伤害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1位伤害死因.广东省儿童青少年每年因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35.2万人年.结论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致死性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孟瑞琳;许燕君;徐浩锋;许晓君;夏亮;蔡秋茂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