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张文辉;安庆玉;王宏伟;徐品良;王民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造成暴发或流行.水痘疫苗能有效保护接种者至少5~7a[1].上海市自1999年起推荐≥1岁的学龄前儿童自费接种1剂水痘疫苗.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接种年限的延长,水痘突破病例逐渐增多,即使在高接种率的托幼机构和小学,仍有水痘暴发疫情[2-3].
作者:庞红;江燕;施玮;王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情况及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分析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市43 771名在校中小学生,使用“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x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和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评分,以及近视与非近视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标化患病率汉族为33.5%,维吾尔族为20.6%,回族为25.9%,其他民族为20.1%;各民族不同年级组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均为七~九年级组>四~六年级组>一~三年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一~三年级,四~六年级,七~九年级中小学生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情况等视力保健行为的民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个年级组近视与非近视学生的视力保健行为除四~六年级组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同民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和视力保健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情况存在生态学一致性.应加强学生对近视的认识,规范对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指导.
作者:裴晨璐;陶黎明;许韶君;伍晓艳;高国朋;赵玉秋;华文娟;金菊香;万宇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尽管近视可归因为遗传有相当大一部分[1],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屈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尤其是在东亚地区[2].这一现象与屈光不正可以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等屈光物质进行调节的内在可塑性相一致,而且这些物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十几年前,大量的观察性研究都是基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这一假说,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不仅能够减缓近视进展速度,还能预防近视的发生[4-6],但也有少数研究并没有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与此同时,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探索户外活动与近视关联的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中.
作者:金菊香;伍晓艳;万宇辉;华文娟;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1-2].大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快的时期,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会影响行为,也与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2].
作者:陈文婷;刘佳琦;魏金旺;江晓燕;王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饮食态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研究报道,我国大学生缺乏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存在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1-2].湖南吉首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为提高该地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该地区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来观察营养改善的效果,以便为有效改善该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针对中学生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搜索2005-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入选的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肺结核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免费治疗政策”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1%,47%,41%,4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建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高校相关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医疗咨询和APSEA量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大学1451名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1451名学生中,认为痤疮是疾病的有337名,占23.2%;曾到医院治疗的有240名,就诊率为16.5%.学生APSEA量表得分>80分的有154人,占10.6%.所有痤疮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90,466,385例.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严重不足,痤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路金瑞;席子明;董放;芦丽凎;李晓红;刘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为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监测点校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5%,女生(57.9%)高于男生(46.4%),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轻、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32.1%,43.7%,24.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应重视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林兴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浙江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干预建议.方法 以浙江省2008-2010年在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3822名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现延误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延误影响因素.结果 浙江省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的中位数为15d,发现延误患者占31.4%.发现延误主要危险因素为低年龄段、居住在农村、一季度发病、患病类型为原发性与粟粒性肺结核、涂片阳性、需追踪、确诊机构为市级定点机构的患者.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与结防机构应针对发现延误危险因素加强干预,减少延误的发生.
作者:陈彬;王晓萌;顾华;钟节鸣;陈松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校学生人数多,社会流动范围广,是传染病容易感染和传播的地方[1];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2].我国现有高等院校2000余所,在校学生近3000万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作为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对学校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3],所以传染病防控是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和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4],传染病防控工作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对高校传染病的构成情况及流行趋势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收集了西南科技大学1986-2012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并分析该校主要传染病种类及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05—2009年间对海南省10所职业院校学生75470人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生营养不良、贫血、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4%,4.18%和6.15%,男生分别为8.08%,2.43%和4.44%,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9.26,178.51,105.40,P值均<0.01);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逐年下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沙眼、龋齿和视力不良检出率男生分别为4.30%,66.0%和24.62%,女生分别为3.06%,33.04%和24.22%,男生沙眼和龋齿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08,62.06,P值均<0.01);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05);沙眼和龋齿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患病率.
作者:赖新梅;朱坚;陈奇漂;符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作者:白英龙;刘福定;郭洁;翟玲玲;贾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5和2008年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比较3a间江苏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3a间江苏省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由5.3%上升到6.2%,女生增长幅度高于男生(x2=6.76,P<0.05).重点中学学生核心家庭的女生和初一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增长幅度为明显.结论 网络成瘾发生率在江苏省中学生中呈迅速上升趋势,需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王艳;甄世祺;袁宝君;戴月;刘维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视是全球发病率高的屈光不正,病因呈多样性,但只有一小部分近视具有明确的遗传性,通常发生早且近视程度高,伴随明确的染色体定位[1].在工业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近视出现在儿童期,特别是在校期间,称之为学校近视(school myopia)[2].在典型的学校近视病例中,屈光不正通常出现在8~14岁,也就是小学的中晚期或初中阶级.在随后的10~15 a内,近视还会进一步发展,直到30岁.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校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偏低的原因,为学校规范管理课桌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深圳市2009-2012年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数据,按照国家标准对课桌椅各项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课桌椅9 171套,与学生身高匹配的课桌分配符合率为12.59%;大部分课桌桌下净空高比标准值低,低的平均比标准值低6.46cm;符合标准的课桌有732张,达标率为7.98%.结论 深圳市大部分学校课桌抽屉太厚造成桌下净空高低于国家标准值,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课桌椅.
作者:罗青山;吴宇;谢思柔;陈伟君;周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参加体育课情况,为评价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浙江省30个县(区)318所初、高中学校495个班级19 54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在过去的7d中,调查对象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30%,男生为15.30%,女生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67,P<0.01).城市学生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77%,农村为1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8,P>0.05).调查对象每周体育课课时达标率为66.23%,其中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达标率分别为50.72%,90.97%和6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5.88,P<0.01).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天数及体育课课时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王浩;俞敏;胡如英;龚巍巍;陆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对儿童近视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父母近视已被确定为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近视如何影响儿童近视尚未形成定论,家庭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家庭作为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场所,共享环境的影响不能被忽视.本文主要综述父母近视影响儿童近视的遗传与共享环境证据.
作者:华文娟;伍晓艳;万宇辉;金菊香;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值得关注.亚健康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多变量直接和间接效应,探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刘萌;廖淑梅;冯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