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目的 探讨学生学习成绩与现在饮酒的可能关联,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辽宁省7个地级市25710名中学和大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习成绩男、女生的现在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现在饮酒率高,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现在饮酒率低.3类高中之间,男、女生的现在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职业高中学生现在饮酒率高,重点高中略低于普通高中.结论 学生现在饮酒率与“绝对”学习成绩(学校类型)、“相对”学习成绩(班级排位)均有密切关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是饮酒行为的重点干预人群.
作者:邵世亮;李秀昌;王智勇;安庆玉;郝金宽;徐品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作者:白英龙;刘福定;郭洁;翟玲玲;贾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浙江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干预建议.方法 以浙江省2008-2010年在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3822名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现延误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延误影响因素.结果 浙江省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的中位数为15d,发现延误患者占31.4%.发现延误主要危险因素为低年龄段、居住在农村、一季度发病、患病类型为原发性与粟粒性肺结核、涂片阳性、需追踪、确诊机构为市级定点机构的患者.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与结防机构应针对发现延误危险因素加强干预,减少延误的发生.
作者:陈彬;王晓萌;顾华;钟节鸣;陈松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越差者自伤报告率越高;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学生.结论 应及早针对重点青少年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冬梅;韩卫民;邵春昕;苏晓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徐州市2所高校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4.49±12.29),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肯定因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忧郁和焦虑体验较少,且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恋爱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恋爱状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1);生命控制感对自我肯定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3.0%),生命控制感、意义的追寻和消极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3.6%).结论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生命控制感、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石春;贾林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长期危害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聚场所,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同一环境生活、学习的密切接触人群,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危险性往往大于正常人群;一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暴发流行的局面就难以控制[2].为此,本研究对中学生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期对该人群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刘晓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石河子大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营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14个学院2 656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3.40±1.80)分,医学生得分(3.71±1.69)高于非医学生(3.2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P<0.05);女生得分(3.71±1.70)高于男生(3.1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P<0.05);汉族学生得分(3.57±1.77)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6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73,P<0.05).电视(57.6%)、网络(51.4%)是大学生获取营养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不高,不同学院、性别、民族是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徐上知;付蕾;牛冰;马丹;牛强;李述刚;木拉提;丁玉松;郑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针对中学生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搜索2005-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入选的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肺结核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免费治疗政策”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1%,47%,41%,4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建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龙岩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为主(98.08%),报告发病率为1 990.82/10万,高于当年全人群发病率(607.56/10万×2=162.35,P<0.01).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各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的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病例较少.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累计占病例总数的98.18%(8371/8 526).结论 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仍需进一步控制.
作者: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使用现状,为有关部门进行师资配置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自填问卷对上海市5区15所中小学校763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学校不同学科教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课堂使用时间.结果 教师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自报率为90.4%,每节课多媒体教学时间平均(23.07±9.25) min,满堂使用(40 min)的比例为7.6%.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文科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频率较高,语数外主课中英语使用频率高;但数学每节课使用时间较长,满堂使用比例较高.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基本全覆盖.多媒体使用频率和每节课使用时间具有年级和学科差异.
作者:尤小芳;谭晖;汪玲;杨玉娟;欧阳芳;王震维;李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为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监测点校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5%,女生(57.9%)高于男生(46.4%),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轻、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32.1%,43.7%,24.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应重视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林兴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预防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对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病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近8 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11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高(4.10/10万),近3a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1.87%;<15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2.90%;发病以学生(占49.96%)为主.结论 风疹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采取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控对策,防止中小学校内疫情暴发.
作者:罗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2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广东省2004-2005年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为19.9/10万,占该年龄组人群总死亡数的34.0%,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伤害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其中0~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2.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7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5.9/10万,农村是城市的1.5倍,男性是女性的1.6倍,溺水是0~14岁儿童的第1位伤害死因;15~19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26.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4倍,男性是女性的2.5倍;交通伤害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1位伤害死因.广东省儿童青少年每年因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35.2万人年.结论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致死性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孟瑞琳;许燕君;徐浩锋;许晓君;夏亮;蔡秋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据WHO新报告,抑郁日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杀手[1].有研究表明,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感[2].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及择业等诸多心理困扰,尤其是八年制医学生,更是直面学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压力[3],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八年制医学生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抑郁与D型人格的关系,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魏誉民;黄奕祥;陈悦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综合评价视近作业尤其是读写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中的文献主要来自2个数据库(Medline和Google高级学术搜索)以及可获得研究中的参考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多项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研究数据主要包括视近作业与近视发病率、近视患病率和近视进展.结果 不同视近作业类型对近视影响各异.纳入Meta分析的原始文献共7篇,各项研究结果之间并不同质(I2=85.0%,Pheterogeneity=0.000).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每周读写每增加1h,产生的近视联合OR值为1.02(95%CI=1.01~1.03).结论 视近作业对近视影响各异,读写时间的增加对近视存在持续性影响,但影响较弱.
作者:方云;陶芳标;伍晓艳;万宇辉;华文娟;高国朋;金菊香;裴晨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2年5月4日至28日,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相继发生3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构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依据《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1],判定为一起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一般级突发事件.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庄伟;张祥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1-2].大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快的时期,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会影响行为,也与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2].
作者:陈文婷;刘佳琦;魏金旺;江晓燕;王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垦区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预防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儿童家长手足口病KAP调查表”对海南垦区5岁以下2806名儿童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认知总体平均得分为(68.05±13.44)分,总及格率为79.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家长间及格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儿童家长年龄(OR=1.215)、性别(OR=0.739)、文化程度(OR=1.457)、孩子是否患过手足口病(OR=0.576)及地区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高.应根据儿童家长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大程度地降低手足口病患病率.
作者:徐德洲;邓春林;刘家敬;翁勇;李巧;王小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