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岩市2012年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关键词:传染病,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龙岩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为主(98.08%),报告发病率为1 990.82/10万,高于当年全人群发病率(607.56/10万×2=162.35,P<0.01).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各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的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病例较少.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累计占病例总数的98.18%(8371/8 526).结论 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仍需进一步控制.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八年制医学生抑郁与D型人格的关系

    据WHO新报告,抑郁日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杀手[1].有研究表明,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感[2].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及择业等诸多心理困扰,尤其是八年制医学生,更是直面学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压力[3],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八年制医学生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抑郁与D型人格的关系,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魏誉民;黄奕祥;陈悦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值得关注.亚健康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多变量直接和间接效应,探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刘萌;廖淑梅;冯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国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的关联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情况及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分析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市43 771名在校中小学生,使用“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x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和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评分,以及近视与非近视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标化患病率汉族为33.5%,维吾尔族为20.6%,回族为25.9%,其他民族为20.1%;各民族不同年级组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均为七~九年级组>四~六年级组>一~三年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一~三年级,四~六年级,七~九年级中小学生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情况等视力保健行为的民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个年级组近视与非近视学生的视力保健行为除四~六年级组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同民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和视力保健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情况存在生态学一致性.应加强学生对近视的认识,规范对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指导.

    作者:裴晨璐;陶黎明;许韶君;伍晓艳;高国朋;赵玉秋;华文娟;金菊香;万宇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网络游戏情境启动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启动下,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内隐和外显攻击性情况,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量表和内隐联结测验(IAT),对筛选出的海口某大学16名暴力网络游戏成瘾和16名非成瘾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进行测量.结果 两种游戏情境启动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均有影响;但暴力网络游戏情境比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更显著,而这2种情境启动对非成瘾者的影响效果基本一致.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外显攻击性均没有显著的启动效应.结论 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

    作者:卢秀玲;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杭州市男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当代男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进一步研究同性恋问题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3所高校的3992名男大学生进行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对男大学生同性恋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先采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再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性取向为同性、双性(包括多数是男性、男女两性和多数是女性)和说不清楚者分别占1.2%,12.5%,4.2%;58.4%男大学生对同性恋持理解态度.大二及以上男大学生较大一男生对同性恋持更能理解的态度;2.4%的被试表示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家庭关系一般的男大学生比家庭关系和睦者更易发生同性性行为(OR=2.2).结论 男大学生对同性恋持理解态度的比例较低,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行为受其年级、专业、成长环境以及性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开展多元化的性健康教育.

    作者:何平;阮晓倩;崔宏杰;金喜;姚益天;张幸;支骏;黄仙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某高校新入学大学生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上海地区高中学生食物过敏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庆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一中文版》(MSLSS-CV)对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1618名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均分为(4.26±0.53)分,各个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4.73±0.93)、自我(4.41±0.82)、朋友(4.25±0.60)、居住环境(3.91±0.56)、学校(3.69±0.72).女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男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仅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其中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住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住校学生(P<0.05),其中朋友、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每月生活费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结论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关部门应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健康水平.

    作者:王宏;李建桥;吴瑞;刘琴;曹型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状况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和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的一类行为[1].校园暴力通常情况下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2].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还是农村,校园暴力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上都呈上升趋势[3],已成为被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对于校园暴力,校园欺侮行为[4]是攻击性行为的一种类型[5],是当前中小学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该研究对中小学校园语言和躯体的欺侮或暴力行为(以下统称“欺侮行为”)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够掌握这些行为的发生概况,探索其危险因素,为下一步干预奠定基础.

    作者:陈道湧;姚玉华;俞爱青;沈建;龚向真;姚文;金伟保;盛赛芬;余金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2008-2012年自伤与自杀行为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越差者自伤报告率越高;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学生.结论 应及早针对重点青少年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冬梅;韩卫民;邵春昕;苏晓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对策分析

    近阶段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攀升[1],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眼科学界、家长、学校以致全社会关注的课题.目前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对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优缺点,为今后近视防治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由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往往根据近视的成因而设计,包括光学镜片矫正、药物治疗、视觉训练以及中医中药等.

    作者:杨传武;袁作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疆医科大学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大学生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2].大学生面临人际关系、学习、择业、恋爱等多种问题,均可使心理压力增大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3]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4].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上[5].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是其自身健康状况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6].

    作者: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依夏木古丽;杨涛;地力夏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午餐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三~五年级和8所中学初一、高一年级共422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总体满意率是27.21%,小学满意率(48.56%)高于中学(11.23%).对3种不同供餐形式的满意率分别是:自办食堂为31.14%、承包食堂为31.81%、送餐公司为18.53%;学生对营养午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菜的花样少、色香味不好”;学生午餐剩饭率送餐公司高(62.30%).结论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应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保证膳食平衡,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李谡翊;高爱钰;潘勇平;石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高校相关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医疗咨询和APSEA量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大学1451名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1451名学生中,认为痤疮是疾病的有337名,占23.2%;曾到医院治疗的有240名,就诊率为16.5%.学生APSEA量表得分>80分的有154人,占10.6%.所有痤疮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90,466,385例.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严重不足,痤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路金瑞;席子明;董放;芦丽凎;李晓红;刘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国中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效果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针对中学生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搜索2005-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入选的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肺结核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免费治疗政策”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1%,47%,41%,4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中学生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建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2012年5月4日至28日,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相继发生3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构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依据《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1],判定为一起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一般级突发事件.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庄伟;张祥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国中部6省城市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患病率与纬度分布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患病率与纬度分布的关联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近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2005年和2010年中部6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疑似近视患病率与纬度变化,采用x2检验分别分析各学段不同地区2次调研6省城市男女学生疑似近视患病率的差异及疑似近视率与纬度增高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年和2010年中部6省城市男、女学生疑似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疑似近视率随纬度增高而增加,除2005年七~九年级男、女生外,变化趋势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男生变化趋势强于女生,低年级组学生比高年级组学生变化趋势强.结论 疑似近视患病率在纬度较高的省份相对较高.应鼓励学生白天多在室外活动,尽可能多的接触阳光.

    作者:华文娟;伍晓艳;许韶君;万宇辉;金菊香;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中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

    目的 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南京市高一至高三10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3±0.64).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在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性因子上得分高于职业高中生.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为中等偏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自我调节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效能感都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呈负相关,自我调节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加大自我调节效能感的培养.

    作者:陶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水痘疫苗接种对控制学校水痘疫情的作用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造成暴发或流行.水痘疫苗能有效保护接种者至少5~7a[1].上海市自1999年起推荐≥1岁的学龄前儿童自费接种1剂水痘疫苗.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接种年限的延长,水痘突破病例逐渐增多,即使在高接种率的托幼机构和小学,仍有水痘暴发疫情[2-3].

    作者:庞红;江燕;施玮;王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视近作业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视近作业尤其是读写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中的文献主要来自2个数据库(Medline和Google高级学术搜索)以及可获得研究中的参考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多项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研究数据主要包括视近作业与近视发病率、近视患病率和近视进展.结果 不同视近作业类型对近视影响各异.纳入Meta分析的原始文献共7篇,各项研究结果之间并不同质(I2=85.0%,Pheterogeneity=0.000).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每周读写每增加1h,产生的近视联合OR值为1.02(95%CI=1.01~1.03).结论 视近作业对近视影响各异,读写时间的增加对近视存在持续性影响,但影响较弱.

    作者:方云;陶芳标;伍晓艳;万宇辉;华文娟;高国朋;金菊香;裴晨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