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岩市2012年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关键词:传染病,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龙岩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为主(98.08%),报告发病率为1 990.82/10万,高于当年全人群发病率(607.56/10万×2=162.35,P<0.01).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各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的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病例较少.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累计占病例总数的98.18%(8371/8 526).结论 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仍需进一步控制.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龙岩市2012年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龙岩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为主(98.08%),报告发病率为1 990.82/10万,高于当年全人群发病率(607.56/10万×2=162.35,P<0.01).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各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的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病例较少.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累计占病例总数的98.18%(8371/8 526).结论 龙岩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仍需进一步控制.

    作者:邓小如;江沅峰;林梅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学校近视防治要重视近视源性环境的改善

    近视是全球发病率高的屈光不正,病因呈多样性,但只有一小部分近视具有明确的遗传性,通常发生早且近视程度高,伴随明确的染色体定位[1].在工业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近视出现在儿童期,特别是在校期间,称之为学校近视(school myopia)[2].在典型的学校近视病例中,屈光不正通常出现在8~14岁,也就是小学的中晚期或初中阶级.在随后的10~15 a内,近视还会进一步发展,直到30岁.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学生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长期危害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聚场所,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同一环境生活、学习的密切接触人群,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危险性往往大于正常人群;一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暴发流行的局面就难以控制[2].为此,本研究对中学生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期对该人群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刘晓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使用状况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使用现状,为有关部门进行师资配置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自填问卷对上海市5区15所中小学校763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学校不同学科教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课堂使用时间.结果 教师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自报率为90.4%,每节课多媒体教学时间平均(23.07±9.25) min,满堂使用(40 min)的比例为7.6%.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文科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频率较高,语数外主课中英语使用频率高;但数学每节课使用时间较长,满堂使用比例较高.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基本全覆盖.多媒体使用频率和每节课使用时间具有年级和学科差异.

    作者:尤小芳;谭晖;汪玲;杨玉娟;欧阳芳;王震维;李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庆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一中文版》(MSLSS-CV)对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1618名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均分为(4.26±0.53)分,各个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4.73±0.93)、自我(4.41±0.82)、朋友(4.25±0.60)、居住环境(3.91±0.56)、学校(3.69±0.72).女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男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仅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其中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住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住校学生(P<0.05),其中朋友、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每月生活费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结论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关部门应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健康水平.

    作者:王宏;李建桥;吴瑞;刘琴;曹型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浙江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浙江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干预建议.方法 以浙江省2008-2010年在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3822名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现延误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延误影响因素.结果 浙江省初治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的中位数为15d,发现延误患者占31.4%.发现延误主要危险因素为低年龄段、居住在农村、一季度发病、患病类型为原发性与粟粒性肺结核、涂片阳性、需追踪、确诊机构为市级定点机构的患者.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与结防机构应针对发现延误危险因素加强干预,减少延误的发生.

    作者:陈彬;王晓萌;顾华;钟节鸣;陈松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对策分析

    近阶段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攀升[1],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眼科学界、家长、学校以致全社会关注的课题.目前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对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优缺点,为今后近视防治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由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往往根据近视的成因而设计,包括光学镜片矫正、药物治疗、视觉训练以及中医中药等.

    作者:杨传武;袁作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上海地区高中学生食物过敏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疆医科大学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大学生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2].大学生面临人际关系、学习、择业、恋爱等多种问题,均可使心理压力增大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3]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4].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上[5].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是其自身健康状况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6].

    作者: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依夏木古丽;杨涛;地力夏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值得关注.亚健康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多变量直接和间接效应,探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刘萌;廖淑梅;冯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太原市高中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山西省太原市6区抽取6所全日制高中每年级各100名学生,进行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在7种不良饮食行为中,有2.2%,10.4%,1.2%,19.3%和8.0%的中学生频繁喝软饮料、吃甜点心、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和不吃早餐,60.1%和18.5%的中学生有偏食现象和不健康减肥行为;在近1 a内有15.2%,43.4%,17.6%,14.7%的中学生发生打架、在楼梯上追逐打闹、自残、考虑离家出走等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有37.3%和18.8%的学生在调查前30 d内曾经尝试吸烟和饮酒;长时间上网的学生人数达到7.4%,所有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性别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原市高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平花;吕树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沈阳市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与认知现况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作者:白英龙;刘福定;郭洁;翟玲玲;贾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水痘疫苗接种对控制学校水痘疫情的作用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造成暴发或流行.水痘疫苗能有效保护接种者至少5~7a[1].上海市自1999年起推荐≥1岁的学龄前儿童自费接种1剂水痘疫苗.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接种年限的延长,水痘突破病例逐渐增多,即使在高接种率的托幼机构和小学,仍有水痘暴发疫情[2-3].

    作者:庞红;江燕;施玮;王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西南科技大学1986-2012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高校学生人数多,社会流动范围广,是传染病容易感染和传播的地方[1];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2].我国现有高等院校2000余所,在校学生近3000万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作为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对学校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3],所以传染病防控是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和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4],传染病防控工作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对高校传染病的构成情况及流行趋势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收集了西南科技大学1986-2012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并分析该校主要传染病种类及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对策

    目的 分析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预防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对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病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近8 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11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高(4.10/10万),近3a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1.87%;<15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2.90%;发病以学生(占49.96%)为主.结论 风疹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采取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控对策,防止中小学校内疫情暴发.

    作者:罗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宁德某小学2006-2012年学生视力不良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为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监测点校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5%,女生(57.9%)高于男生(46.4%),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轻、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32.1%,43.7%,24.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应重视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林兴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辽宁省高中生不良饮食行为流行现状

    食物喜好受遗传、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2].许多研究认为,学习成绩好及重点中学的学生饮食行为总体上较学习成绩差及普通和职业中学的学生健康[3-4].高中阶段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被分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为探讨这3类学校的学生各种不良饮食行为的差异,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作者:王智勇;张文辉;安庆玉;王宏伟;徐品良;王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石河子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 了解石河子大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营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14个学院2 656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3.40±1.80)分,医学生得分(3.71±1.69)高于非医学生(3.2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P<0.05);女生得分(3.71±1.70)高于男生(3.1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P<0.05);汉族学生得分(3.57±1.77)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6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73,P<0.05).电视(57.6%)、网络(51.4%)是大学生获取营养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不高,不同学院、性别、民族是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徐上知;付蕾;牛冰;马丹;牛强;李述刚;木拉提;丁玉松;郑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父母近视与儿童近视关联的遗传和环境共享因素的关系

    随着对儿童近视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父母近视已被确定为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近视如何影响儿童近视尚未形成定论,家庭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家庭作为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场所,共享环境的影响不能被忽视.本文主要综述父母近视影响儿童近视的遗传与共享环境证据.

    作者:华文娟;伍晓艳;万宇辉;金菊香;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国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的关联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情况及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分析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市43 771名在校中小学生,使用“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x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和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评分,以及近视与非近视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异.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标化患病率汉族为33.5%,维吾尔族为20.6%,回族为25.9%,其他民族为20.1%;各民族不同年级组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均为七~九年级组>四~六年级组>一~三年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一~三年级,四~六年级,七~九年级中小学生持续用眼行为、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情况等视力保健行为的民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个年级组近视与非近视学生的视力保健行为除四~六年级组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同民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和视力保健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视力保健行为与近视患病情况存在生态学一致性.应加强学生对近视的认识,规范对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指导.

    作者:裴晨璐;陶黎明;许韶君;伍晓艳;高国朋;赵玉秋;华文娟;金菊香;万宇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