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萍;曾红十
目的 探讨病炎清Ⅲ号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8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病炎清Ⅲ号,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安排饮食,解除恐惧心理;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观察两组均于治疗5 d后判定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病炎清Ⅲ号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满意,为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作者:刘晓香;肖四飞;曲敬来;黄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减少病人穿刺的次数,采用一次性头皮钢针封管方法 ,即采用2.5 ml注射器抽吸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钠25 U的肝素液2.5 ml,连接头皮钢针后,缓慢推注肝素液1.5~2 ml,然后用透明胶布固定牢固针头及注射器,待病人安全检查完毕后再继续输液.此方法 既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又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吴燕;杨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作者:米莉;刘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取半卧位减少吸入的危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尽量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及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疗法、调节免疫系统等综合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2007年比2006年VAP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了解VAP发生的原因,采取各项综合预防护理对策是VAP发生率减少有效方法 .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dd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法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采取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 和Meichenbaum啪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自我指导训练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自我指导训练法中,患者在康复训练各阶段都是主动参与者,其对治疗的效果负有更多的责任,自我指导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黄允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结肠透析插管深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灌肠管插入肛门深度为25~30 cm,对照组灌肠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0~15 cm.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病人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色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结肠透析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结肠透析插管深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使血肌酐、尿素氮、血色素水平明显改善,明显延长了药液在结肠中的保留时间,而且使被动排便的次数比主动排便的次数增多.
作者:赵爱武;白春杰;马继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r型输液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静脉输液患者200例,其中100例需2组液体同时输入,100例输液的同时须静脉推注药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r型输液器输液,对照组应用普通输液器(洁瑞牌)输液.观察2组护士锐器伤、气泡产生情况及患者反应.结果 2组护士锐器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泡产生及患者反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型输液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既减轻患者痛苦,又提高操作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峰;卢克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通过分析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在科学配置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实施安全预测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不断加强护理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素质及专业水平;完善制度,保障执行有力;积极主动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持续质量改进、营造安全文化环境.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者应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持续致力于病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芳;郑欣颖;郝春艳;刘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曲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做到常规护理快速全面、专科护理用药准确、观察细致、通气良好.术后做到重视病情观察,做好用药、管道及各器官功能的预防性护理.22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5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死亡1例.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全面周到的护理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作者:张兰;庄爱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综合护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应用综合护理疗法,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致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80例脑血管病致残者进行调查.结果致残病人SCL-90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主要症状为焦虑、抑郁、恐怖及躯体化.结论 致残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及个性因素均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作者:吴英铎;吴春荣;张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8例晚期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 28例晚期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治疗的病人中25例眼压得到控制,所有患者的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减轻.结论 术前做好解释及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及熟练掌握经巩膜睫状体冷凝术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是提高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饶静云;殷艳冰;梁飞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探讨职业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疗效、毒性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53例患者除1例因原发性疾病(膀胱癌)终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且疗效好,随访3个月无再次复发.
作者:全厚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空腹血糖偏高者的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对空腹血糖6.1~7.0 mmol/L的体检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空腹血糖偏高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空腹血糖偏高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其保健意识,改变其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运动习惯,对控制或降低空腹血糖起到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玲;陈赤霞;林少梅;梁巧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系统心理干预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食道癌手术病人1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病房、住院病人服务中心、手术室护士协作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由病房护士常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调查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音乐是一种乐音运动的形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医学手段由来已久,并且已广泛地用于临床.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和多元文化护理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音乐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
作者:王健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预防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并对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循证护理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欣颖;刘芳;战乃娟;郝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转移性腹膜后淋巴结缓解晚期癌症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应用FEP-BYO2聚集超声治疗机对30例转移性腹膜后淋巴结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及KP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晚期癌痛得到了有效缓解,完全缓解16.67%,明显缓解46.67%,中度缓解20%,无缓解10%,总缓解率(中度以上)为83.33%,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转移性腹膜后淋巴结具有明显止痛作用,强调护理配合,将更好地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安海英;孙敬华;赵际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状况及原因,探讨有效干预对策.方法 对56例住院乳腺癌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SDS、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影响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原因较多,但以担心医疗费用、家庭因素影响和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80.4%,75%和62.5%)为显著.结论 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是较严重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对促进乳腺癌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妙君;黄华兰;王逸如 刊期: 2009年第08期